3月24日,新加坡的2016年財政預算案出爐,財長公開宣告,過往幾年的數輪房産降溫措施,暫時不會放寬。
一言既出,多少人心碎了一地啊!有意購屋的、房産中介……,其中大概也不乏房産開放商吧,大佬總裁們,真的快要hold不住了!
新加坡是公認的法紀嚴明,事無巨細有章可循。房地産法有規定—-上市的房地産發展商的私宅項目,要是沒有辦法在五年內完工,並在取得臨時入夥准證(TOP)的兩年內,賣掉所有單位的話,發展商就得繳付罰款。新加坡,就是這麽Fine,巨賈布衣,概莫能外!
另外還有規定,所有發展商—-除了那些所有股東和董事都是新加坡人的公司—-在購買住宅地皮作爲發展用途時,都要先申請合格證書(QC)。根據QC的規定,私宅單位必須在臨時入夥後的兩年內賣完。
單這一條,就難倒本地不少過江龍房地産公司了(說了都是淚,此處省略一千字。。。)
爲什麽會有這個一個貌似奇怪的規定?
有人分析說是爲了防止一些房地産開發商的囤地手法。
“李嘉誠家族內地囤地致富:長江實業29項目9年只完工1/3—-由于拿地時間較長,中間采取“囤地”手段,其土地儲備均價處于較低水平,這樣就保證了將地塊的價值充分挖掘,從而實現項目利潤最大化。”
那到了截止日期,沒有售出的單位怎麽辦?腦筋動得快的發展商說,我可以轉圜下,把它們先租出去,補貼些成本也好啊!對不起,政府說了,連出租也不可以。
這個規定又不是最近才出來的。爲什麽現在提這個規定對房價的影響呢?
前幾年趁這市場行情不景氣拿的宅基地,快到了五年啊!蠻多房産建成拿到TOP,也有一年多了。眼看必須銷售所有單位的規定期限逼近,過期要繳付的罰款動辄幾百上千萬。
要說之前也不是沒出實惠來促銷,什麽開發商吸收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啥的,早已是公開的行業秘密。只是現在的情形,清貨的重任更是迫在眉睫,不下點猛藥,怕是效果不彰呢。
有地私宅的價格,已經比高峰期下滑了11.5%,相對其它房産,價格還是蠻有吸引力的。
高檔與中檔私宅,在跌價周期剛開始的時候,已經各自跌了8.6% 和10.2%,相比郊區私宅的價格,只下滑了7.6%。
以爲這樣的行情“濤聲依舊”嗎?那就錯了,好地段、好品質樓盤的絕對價值總是高些,既然之前的高檔與中檔私宅,跟隨市場已經産生過了強烈“膝跳”反應,相對現在就有免疫力了,吸引力自然大些。
倒是郊區私宅的價格,因爲反應的滯後性和供應的充足,當下就會下滑得比較快些。單看今年第一季,中檔和大衆私宅的價格分別下滑了0.4%和0.9%,就是一個明證了。
不過筆者覺得,在所有人看淡的時候入場,也許是跟開發商砍價的好時機。對于剛需買家來說,也不妨留意下手買入時機。對于投資客來說,也是逢低吸納的機會。畢竟,絕大多數人肯定是踩不准最低點的。待房價回暖時再打算買,就像中國現在一線城市時,哪裏還輪得到買家挑戶型地段講價格,能搶到一個房子就千恩萬謝了。
(英子)
如果需要咨詢新加坡房産相關情況,可以加微信xinjiapoyan4 或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