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郁達夫新加坡遺蹤新探》系列之一。郁達夫在當時新馬社會中的地位不是一般南下文人所可媲美的。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産生的傑出的文學家,是魯迅的親密朋友。
鑒于白發宮女已不在,筆者不憚重炒隔夜冷飯,從過去文獻中搜羅出達夫先生在新加坡的若幹遺蹤,結合其詩文,略作討論辯駁,兼以實地探訪,冀或一窺鄉賢風采,而飨富春江、錢塘江鄉親,後來者或可按圖索骥,故作此文。
愚趣園和神農大藥房
韓槐准老先生 (1891-1970)是海南文昌人, 是宋慶齡的同族,年輕時南下南洋賣苦力。他好學成癖,天分出衆,學習研究制藥、陶瓷、考古以及植物園藝,均有成就。
▲韓槐准是一位蜚聲海內外的考古學家、曆史學家、種植專家。
許雲樵在《追悼韓槐准先生》一文評價說:“南洋有數不清的百萬富翁,都是赤手空拳發迹起來的,但從一個略識之無的膠工,一躍而成爲博學多聞的考古學家,古往今來,在東南亞千余萬華人中,惟韓先生一人而已。”63
1936年,韓槐准把積攢的700多元錢,在郊外的湯申路買了兩英畝半的山坡,種植了400多株紅毛丹,並且親手嫁接改良,而後又建了幾件小屋, 陳列他搜集的古董圖書,自名爲愚趣園。韓槐准誠摯熱情,愚趣園很快成爲當地學人交流的勝地,往來無白丁,如張禮千、郁達夫、關楚璞、姚楠、張匡人、徐悲鴻、劉海粟、吳子深、許雲樵、衛聚賢、以及歐人蘇利文(Dr. M. Sullivan)、推棣(W.F. Tweedie)、柯淩士(Colings )等。
郁達夫與黃孟圭、韓槐准、徐悲鴻等經常在韓槐准的愚趣園聚會;郁達夫曾贈韓槐准一聯“其愚不可及,斯趣有作爲”,真是一幅人物情景合一的妙對。64 韓槐准的愚趣園在當時的郊外,所以郁達夫1939年秋天有詩題記:“槐准先生深居郊外,有裴真學風,悲鴻畫雞以申賀,囑達夫題之,時己卯秋也。”65
紅冠白羽曳經綸,文質彬彬此一身。
雲外有聲天破曉,蒼筤深處臥斐真。66
1940年6月16日,郁達夫又有詩題記:“槐准先生于暇日邀孟奎先生及報社同人遊愚趣園,時紅毛丹正熟,主人囑書楹貼,先得首聯,歸後綴成全篇”。67 據姚楠回憶,當時他也在場。68 詩雲:
賣藥廬中始識韓,轉從市隱憶長安。
不辭客路三千裏,來啖紅毛五月丹。
身似蘇髯羁嶺表,心隨謝翺哭嚴灘。
新亭大有河山感,莫作尋常宴會看。69
1962年韓槐准回國,他將在南洋所搜集的古代文物,全部帶回中國捐贈博物院,出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顧問,其愚趣園已經不複存在。
郁達夫詩中的“賣藥廬中始識韓”,指的就是韓槐准和符致逢合股的 神農大藥房 (Singapore Medical Office)。70 神農大藥房位于“勿拉士巴刹路,三十年代算是星洲規模較大的西藥房”(圖15),71 市區重建前在在馬裏士他路(Blastier Road)奧迪安大廈對角頭,72 也無從尋訪了。
▲圖15 神農大藥房所在街道73
虎豹別墅
虎豹別墅是客家富商、《星洲日報》老板胡文虎爲其母親祝壽所建,位于巴西班讓的小山丘上。 別墅面臨南部海岸,俯瞰九曲十三灣的山坡小道,是當時有名的豪宅和風景線。
胡文虎邀請郁達夫撰聯。曾撰對聯一副, “爽氣自西來,放眼得十三灣煙景;中原勞北望,從頭溯九萬裏鵬程”,74 橫批“挹翠”。(圖16 郁達夫聯1)郁達夫上聯西眺寫景,下聯北望抒情,愛國之心,躍然紙上。胡文虎當時實力雄厚,隱然已和德高望重的僑界領袖陳嘉庚相提並論和抗衡非常引人注目。
▲圖16 虎豹別墅郁達夫聯1
劉延陵回憶說,名爲“挹翠”的拱形石牌坊,兩旁共有長短不齊的四支石柱,胡文虎請郁達夫撰寫兩副對聯,“達夫先生稍一構思,便寫成了”。75 較短的一幅是:天半朱霞,雲中白鶴;山間明月,海上清風。較長的一幅如前所引。
郁達夫當然和虎豹別墅並不陌生。1941年5月17日, 郁達夫在虎豹別墅參加中國駐新總領事高淩百歡迎中國軍事代表團的聯誼會。76 又,1939年12月23日, 郁達夫在《星洲日報》“繁星”發表虎豹別墅楹貼,中柱聯爲:山靜白雲閑,輝耀一樓話萼;瀾澄蒼()曉,望迷萬頃煙波。77 (圖17 虎豹別墅對聯2) 偏柱聯:()學()風承上蔡;山居樹石()平泉。78
▲圖17 虎豹別墅郁達夫聯2
另外,別墅中另有一座不題名的石牌坊,兩旁各有一支石柱,郁達夫爲它而題的對聯是:萬水彙歸,環海銀濤收眼底;金樽共賞,前山翠黛展峨嵋。79 (圖18 虎豹別墅對聯3)
▲圖18 虎豹別墅郁達夫聯3
期頤園
期頤園是新加坡名醫胡載坤的住宅。胡載坤(1896-1984)是胡文虎的叔父、新加坡前財政部長胡賜道的父親。上世紀30年代初,胡載坤醫生置下這座占地達6英畝的園林式住宅,將之命名爲期頤園,“百歲曰期頤”,寓意寄望老父親胡化山能享百年天壽。
劉海粟1940年至41年期間他來新舉辦籌赈畫展,畫展結束後受胡載坤醫生之邀住進胡家大宅——期頤園。他和郁達夫、徐君濂、劉抗、黃葆芳等經常在期頤園見面。
黃葆芳回憶:“每逢劉老師畫興濃時,揮毫潑墨,郁先生總是靜靜地在旁觀看,一面構思他題畫的詩句。當時劉畫郁題的作品不算少,可惜星洲淪陷,收存者害怕惹禍,可能很多都毀滅了。”80 郁達夫爲劉海粟的多幅作品題詩,很多就是在期頤園裏完成。比如 1941年4月16日17日郁達夫連續發表了兩首題詩。
其一《題劉大師畫祝融峰水墨中堂》:
七十二峰最上層,望衡九面競崚嶒。
年來宗炳垂垂老,臥看風雷筆底凝。
其二《題劉大師及徐君濂、劉抗、黃葆芳合作歲寒三友圖,圖中有大石》:
松竹梅花各耐寒,心堅如石此盟磐。
首陽薇蕨鍾山菽,不信人間一飽難。81
期頤園早就不存。 1980年代劉海粟再訪新加坡時,也只能在現代化公寓的大門口留影感慨。期頤園其具體地理位置是在烏節路ION後面的巴德申山(Paterson Hill)2號,現爲The Marq公寓 (圖19)。
▲圖19 期頤園舊址 (The Marq)
後記:本文承蒙杭州文史協會同仁鼓勵,寫作期間又蒙新加坡文史前輩杜南發先生指導幫助,不勝感激,特此致謝。
63 許雲樵,“追悼韓槐准先生”, 《東南亞研究》,第六卷(1970年 ),37頁。
64 姚楠,“韓槐准與愚趣園”,75-80頁。
65 《郁達夫詩全編》, 231頁。
66 同上。
67 《郁達夫詩全編》,244頁。
68 姚楠,“緬懷郁達夫”,25頁。
69 同上。
70神農大藥房 (Singapore Medical Office)是一個在新加坡的德國人于1866年創辦,大概在1919年被符致逢的叔父盤下。符致逢(Foo Kee How 1898-1975),也是海南文昌人, 1922年到新加坡學英文,不久叔父開辦的德國神農藥房當夥計,打短工維持生活,利用業余時間繼續讀書。大概在這不久後,韓槐准也入股神農大藥房。1938年11月,符致逢擔任香港瓊崖華僑聯合總會宣傳部長,爲支援家鄉抗戰救亡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爲私立海南大學發起人之一,以後曾任海南會館主席等職,是新加坡僑界、商界的重要人物。
71 姚楠,76頁。神農大藥房現在還在營業,見http://www.singaporemedicaloffice.com/about.html。
72 蔡建奕,“藝術大師徐悲鴻在新加坡的憶往”,第3頁,file:///C:/Users/Admin/Downloads/Xubeihong%20(2).pdf。 此文是2008年爲新加坡美術館“徐悲鴻在南洋”特展而作。
73 左起第二間爲神農大藥房舊址,現已無存。見http://www.singaporemedicaloffice.com/uploads/1/9/2/5/19251097/__sgmedicalofficeflyer.pdf。圖
74 胡邁, 490頁。筆者在實地看到此牌坊注明是郁達夫擬此二副對聯。
75劉延陵,“憶 郁 達 夫”,原載于香港《星島晚報·大會堂》1990年6月21日;見“郁氏家族網站—曆史與憶”http://www.yufamily.org/src/LiuYanling_RememberingYuDafu.php?xref=yufamily_history_201704171229gd0G。
76 姚夢桐,26頁。
77 《郁達夫詩全編》,294頁。原注指括號內字模糊,筆者實地查看爲“海”字。
78 同上,原注指括號內三字模糊不清,筆者實地查看,爲“家學宗風承上蔡;山居樹石擬平泉。” 筆者在實地看到此牌坊注明是郁達夫擬此二副對聯。
79 同上。
80 黃葆芳,528頁。
81 《郁達夫詩全編》,253頁。
原文標題爲《郁達夫新加坡遺蹤新探》第三節,載于《杭州文史》2017年第一期。因原文篇幅較長,新加坡眼分章節發表,本文爲第五部分,前幾部分見相關閱讀,余下部分,隨後發出。
作者楊斌 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曆史系副教授,對本地曆史頗有研究,剛剛出版《上座傳經事已微—饒宗頤新加坡大學執教考》一書。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限量版300本。點擊https://www.fomomkt.com/store/v2/merchant/xinjiapoyan/1485346938 可以購買作者簽名本。
▲(作者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饒宗頤畫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