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人曾對西方民主崇拜有加,但在2017年,卻是極大失望的。
在困境中,西方不僅沒有將助力送到緬甸面前,傲慢卻更勝以往。
中國則相反,在翁山蘇姬當政後最艱難的時刻,安全與經濟的雙重協助,及時地發揮了作用。
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對美國「過門而不入」
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簡稱民盟)2016年3月30日執政,總統吳廷覺曾是翁山蘇姬助手,翁山蘇姬出任國務資政(也譯為國家顧問)、總統府部長、外長等要職,是政府實際最高領導人。其無法出任總統,是因亡夫和兒子是英國人。
中國曾有人擔心,信奉西方民主理念、曾受西方長期支持的民盟執政後會「親西疏華」。西方輿論則欣喜有加,幻想著緬甸「倒向西方懷抱」,成為西方制衡中國崛起的「前沿棋子」。
緬甸瑞光大金塔。
去年,翁山蘇姬還多次訪問美歐,但今年形勢驟變,緬甸與西方因為羅興亞人問題爭吵不斷,關係遇冷。翁山蘇姬今年5月並未出席第30屆美國東協對話會議,以及第二次美國東協外長特別會議;而她6月訪問加拿大,卻對美國「過家門而不入」。
下半年,翁山蘇姬很少去西方訪問,西方對其表現有些「失望」,也感到失落。相反,翁山蘇姬除2015年6月作為在野黨主席訪華之外,在民盟執政後,她又訪華三次,一次是正式雙邊訪問,一次是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近日又參加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
緬甸民盟執政至今,翁山蘇姬訪華三次、總統吳廷覺訪華一次、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訪華兩次,中國成為緬甸軍政高層出訪次數最多的國家。
拍照時就站在習近平身旁
東方人崇尚禮尚往來。中緬「胞波」(兄弟)情誼源遠流長,而今,兩國高層均給予對方高規格禮遇,這是彼此密集互動的「潤滑劑」,也是兩國關係蒸蒸日上的「助推器」。
其實,翁山蘇姬兒時,其母杜慶芝女士就和中國老一輩領導人有著深厚友誼,多次帶翁山蘇姬到中國駐緬使館做客。翁山蘇姬說,她至今仍保存著使館當時送她的兒童唐裝旗袍。而今,翁山蘇姬每次訪華,都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12月1日,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全球有200多個政黨和組織領導人出席)開幕式前,習近平與外方主要嘉賓合影留念時,翁山蘇姬就站在習近平身旁,這說明中方給予她極大禮遇。而中方高級官員訪緬時,翁山蘇姬、總統吳廷覺、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等軍政高層也是經常接見。
翁山蘇姬站在習近平左邊合影。
而這與今年西方國家對翁山蘇姬和緬甸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特朗普政府一改前歐巴馬政府重視緬甸的政策,冷落緬甸。
美國國會和輿論均不滿翁山蘇姬和民盟政府,認為其在削弱軍方權力和推動民主前進方面動作緩慢。美國國務卿蒂勒森6月才與翁山蘇姬通了個電話,卻不是特朗普與翁山蘇姬通話。今年以來,西方在緬甸羅興亞人問題上,劈頭蓋臉地批評翁山蘇姬、緬甸政府和軍方,指責緬甸進行「種族清洗」,這是西方經常對「敵國」才使用的激烈詞彙和舉措。蒂勒森11月份才首次訪緬,但他不是去拓展美緬合作的,而是去施壓緬甸。這令緬甸從官到民,反擊西方干涉內政。雙方關係難怪跌入低谷。
大國中只有中國有足夠意願和能力
中國和西方對緬甸的態度形成鮮明反差,緬甸自然深有感受。當然,緬甸外交上更加倚重中國,還因為其對華存在巨大利益需求。
翁山蘇姬領導民盟政府正帶領緬甸進入新發展時代,但其面臨施政困境:要推動國內民族和解與和平進程,解決羅興亞人問題和穩定若開邦局勢,加快發展、消除貧困。民盟政府希望中國協助解決部分難題。而中國作為友好鄰邦,給予緬甸及時、真誠而慷慨的幫助,可謂幫到了緬甸「心坎上」。
目前看,在世界大國中,只有中國有足夠意願和能力,來幫助民盟政府解決這麼多難題,其他國家在此方面發揮的作用比中國遜色得多。
在民族和解、和平進程方面,緬甸政府、政府軍與國內20多支多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簡稱「民地武」)缺乏互信,矛盾尖銳。當局與緬北七支「民地武」的矛盾尤為複雜難解。中國應緬邀請,積極斡旋,與緬甸政府、軍方、「民地武」共同努力,實現緬北七支「民地武」同時首次出席第二屆「21世紀彬龍會議暨聯邦和平大會」,使會議在參與代表方面實現「更大包容性」。否則,會議可能開得尷尬。
船上擠滿了羅興亞人難民。
中國還與緬磋商共建跨境經濟合作區,以發展消除緬北貧困,剷除衝突根源。
在令緬甸政府和翁山蘇姬焦頭爛額的若開邦羅興亞人難民危機問題上,如前文所述,西方一邊倒地壓緬,亂上添亂。緬對西方粗暴干涉內政強烈不滿。中國則雪中送炭,對症下藥,斡旋與危機直接相關的緬甸和孟加拉,提出分三階段解決問題的建議:實現停火與穩定;國際社會鼓勵緬孟加強溝通,解決問題;中方呼籲國際社會幫助若開邦以發展實現穩定,消除衝突根源。
中方斡旋緬孟11月23日簽署諒解備忘錄,同意兩個月內啟動把羅興亞難民遣返回緬的程序。這實現了西方施壓無法達到的解決問題效果。
中國投資額是美國的90倍
民盟政府經濟團隊能力不高,國內部分地區動盪,與西方關係搞僵,外資流入受阻,經濟發展的政績不盡如人意。據IMF數據,緬甸2017年GDP僅670億美元,人均GDP才1300美元左右,經常項目逆差近44億美元。
目前,政府總債務200多億美元,常年赤字高企,緬幣持續貶值,缺電、基礎設施差、通脹率高、失業率高、民生艱難等問題在民盟執政後並未明顯緩解,令百姓不太滿意。
2017年4月初的議會補選,民盟在19個補選議席中贏得9個席位,比2015年11月大選時得票率低了很多。緬甸發展訴求迫切,中國是緬最大外資來源國和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資金對緬甸基礎設施改善、經濟增長、就業和民生改善等均有重要作用。而且,緬甸要把地緣政治優勢、資源優勢等變為發展優勢,也需要與中國倡導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合作規劃搞好對接,提升緬甸的地區地位。
西方不願投資改善緬甸基礎設施,因為投資周期長,收效少。目前,據緬甸公司與投資管理局數據,中國大陸和香港總計對緬協議投資額約270億美元(當然有些投資落實不暢,實際到位資金與協議投資額有差距),而美國對緬投資僅3億多美元,對緬發展作用有限。
「人字型」的中緬經濟走廊。王毅外長提出,中方針對緬發展需求,願與緬探討建設「北起中國雲南,經中緬邊境南下至曼德勒,再分別向東西延伸到仰光和若開邦皎漂經濟特區」的「人字型」中緬經濟走廊,形成三端支撐的大合作格局。翁山蘇姬讚賞倡議,因為這既會助推曼德勒至仰光這個核心經濟帶發展,也會提振西部貧窮的若開邦發展,縮小地區差距,緩解若開邦佛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和衝突,有利於緬甸及地區穩定。中國幫助緬甸實現穩定和發展,也有利於穩定中緬邊境,有利於維護中緬油氣管道等既有大型合作項目的安全運營,有利於兩國合作推進皎漂經濟特區等大型合作項目早日開工,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緬拓展合作面臨他國擠壓緬甸是東南亞第二大國土面積國家,陸海兼備,地緣位置非常重要。緬甸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也連接中國和印度,資源豐富,發展前景看好。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正在炒熱的「印太戰略」中,緬甸的地位將更重要,四國力圖將緬甸打造成為制衡中國崛起的前沿國家之一。儘管特朗普政府有些忽視緬甸,澳大利亞對緬投入有限,但日本、印度出於各自利益需要,強化對緬甸的投入。
日本對緬投入非常多。日緬合作建設的仰光迪洛瓦經濟特區,成為了緬甸經濟特區「樣板」,日、緬、泰還合建緬泰邊境的土瓦經濟特區。日本予緬的貸款利率比中國予緬貸款利率低,還是二戰以來緬甸最大的外援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6年11月宣布,今後5年日本向緬提供8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20億元)規模的國家發展援助,以及400億日元對緬甸少數民族的援助。而印度作為緬甸鄰國,將緬作為其「東進行動政策」的關鍵一環,去年底和緬甸已經合作建成加拉丹聯運過境運輸項目,將印度東部的加爾各答港,與緬甸若開邦實兌港連接起來,促進緬印兩國之間的貿易,還利於推動區域國家間的貿易。
9月6日,印度總理莫迪和翁山蘇姬進行會談。去年8月,緬甸總統吳廷覺訪印,緬印加強在傳統醫藥、可再生能源領域、高速公路等領域的合作。今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緬,雙方加強邊境地區安全力度、航海安全、人力資源、旅遊、衛生、文化等眾多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此外,在多邊層面,印度強化與緬甸在「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等組織內的合作,擠壓緬中合作。因為西方並未充分尊重和幫助緬甸,且粗暴干涉緬甸內政,更多緬甸人認識到中國才是真正的朋友,因為中國真心助緬解決難題,實現發展。但中緬合作要緩解日本、印度等方面的擠壓,也要注意到緬甸長期奉行中立主義外交原則,中緬合作項目要盡力與他國形成多邊合作格局,多方共贏,減少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