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人物
黃芳工業創始人劉吉富當年得到姐夫和他兄弟的器重,以“黃芳”的名號開設機械維修坊,後來爲外國集團進行機械安裝和維修30年,不料集團退出新加坡,黃芳工業飽受打擊,開始走上多元化的道路,並在第二代的帶領下,于2016年7月挂牌上市。
推開黃芳工業(Wong Fong Industries)創始人劉吉富的辦公室,一股濃郁的番石榴香撲鼻而來。
74歲的劉吉富把幾顆飽滿的番石榴從辦公桌上移到陽台,抱歉地詢問味道是不是太重,同時又有點自豪地解釋:“這是我在後面菜園裏種的!”
一旁的女兒劉秀珠笑著說:“我爸以前種菜是不甘不願,現在可是心甘情願。”
種菜是劉吉富從小就學會的技藝。66年前,他們一家從馬來西亞怡保遷來新加坡時,就住在林厝港的阿媽宮村,過著耕地賣菜的甘榜生活。當年艱苦的歲月,造就了劉吉富吃苦耐勞的性格。
在鄉下,光靠耕田種地仍不足以維生。劉吉富高中畢業後不久,便到姐夫黃景導和他兄弟開設的車輛和機械維修作坊工作,學會燒焊和機械維修技術。姐夫的大哥的名字爲黃芳,工廠的羅厘車頭上也漆著“黃芳”兩個大字。
會修車也會看賬的劉吉富,很快得到黃家兄弟的器重,並允許他以“黃芳”的名號開設自己的機械維修坊。
1964年,22歲的劉吉富在一間租來的小工棚裏挂起“黃芳機器廠”的招牌,開始做車床維修和燒焊生意。這就是黃芳工業的起源。
黃芳本人已在2015年過世,但他的名字卻隨著黃芳工業的發展壯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飲水思源沿用黃芳名號
劉吉富說:“我們沿用這個名字,既是爲了感謝姐夫兄弟當年的幫助,也是爲了提醒自己要飲水思源,不要忘記創業的艱辛。”
黃芳最早的工廠位于武吉知馬路上段。工廠後面有一條大溝渠,一下大雨就淹水。“那時連桌子都會浮起來,我們要把全部機器都搬上閣樓,等雨停後再把機器搬下來晾幹。”想起這段往事,劉吉富哈哈大笑起來,“我們還會苦中作樂,淹水時都要拍照片!”
工廠創立初期,新加坡剛剛獨立,市場資源匮乏,黃芳接到的業務只夠勉強糊口。直到1967年,英國大公司600集團落戶本地,店址恰好設在工廠隔壁。
這家公司是不少歐洲機械工程産品的代理商,黃芳爲他們提供維修護理服務,業務因此得到快速發展,弟弟劉吉貴也在這時加入幫忙。
此後20多年,黃芳全力爲600集團進行機械安裝和維修,這是公司發展最快的階段,但劉吉富也因此飽嘗寄人籬下的滋味。600集團多次遷址,黃芳員工的工作地點也跟著越搬越遠。身爲小公司老板的劉吉富,在大公司經理面前得忍氣吞聲。
爲爭取代理權買地建新廠房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近30年的忍讓,也無法爲公司帶來萬全的保障。1993年,600集團退出新加坡,黃芳一下喪失大部分核心業務。
公司將目光轉向600集團時期負責的大客戶——瑞典HIAB起重機。爲了爭取到HIAB的代理權,劉氏兄弟斥資500萬元,買地修建新廠房。
不料在廠房建成前夕,HIAB被一家芬蘭公司收購,新公司決定自行分銷和維修産品,黃芳只得放棄爭取代理權,告別了服務近30年的産品。新工廠剛竣工,公司就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財務危機,差點連員工的薪水都發不出來。
在困境中,劉吉富也沒有考慮過關門或裁員。“我們那時已經有五六十個員工,就算自己不想做,也要爲他們的飯碗負責。”
劉氏兄弟堅持不裁退任何一名員工,而是選擇動用政府在征收劉家在阿媽宮村土地時付給的賠償金,來支付員工薪水。公司多年來的信譽,也爲他們爭取到合作夥伴的支持,不少供應商破例允許黃芳在這個非常時期賒欠貨款,到情況好轉時再償還。
兄弟倆幾經努力,終于在1995年,爭取到奧地利PALFINGER牌起重機在本地的獨家代理權,爲公司帶來轉機。
錯失HIAB的大生意,劉吉富至今想起仍覺得遺憾。但他也因此意識到,靠別人吃飯,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在拿到PALFINGER代理後,黃芳開始走上多元化發展的道路,除了爲客戶提供維修服務,也自行研發智能機械系統和工業設計方案。
完成國防部軍事項目打響名氣
黃芳的第二次飛躍發生在1999年。這年他們從八家競標者中脫穎而出,拿到國防部價值2000多萬元的合同,負責制造和改裝150輛折臂吊車。
劉吉富透露,黃芳是在截止前一周才獲知政府招標的消息,是最後一家提交招標書的公司。“我們派了10多名工程師到國防部去,他們嚇了一跳。我們告訴國防部人員,公司有這麽多工程師,他們都有修理和改裝車輛的豐富經驗,要改什麽都可以。”
多年的經驗和信譽,幫助黃芳贏得第一份政府合約,這令劉吉富既開心又煩惱。
公司除了要在兩年時間內完成制造和改裝車輛工作,同時也要獲取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否則就無法完成後期工程。而當時本地還沒有起重機公司獲得這項認證。
這時,已經加入黃芳的第二代接班人,開始發揮主導作用。劉吉富長子劉征諺帶領技術團隊負責研發設計,女兒劉秀珠則負責在最短時間內准備ISO9001認證所需的資料,並領導各部門根據認證標准,改善管理和工作流程。
菜園花果飄香 事業枝繁葉茂
在全體員工努力下,黃芳成爲本地第一家擁有ISO9001認證的起重機公司,也順利完成國防部的軍事項目。這個項目的成功,爲黃芳打響名氣,也帶來更多商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演變,黃芳已成爲陸路交通工程方案和系統提供商,爲多個行業提供負載處理和工程方案,例如銷售、設計和維修隨車起重機、升降機鈎和各種廢物管理系統等。
公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擁有業務,年營收超過8000萬元,客戶群擴展到3000多家,並于2016年7月挂牌上市。
黃芳位于裕群圈(Joo Koon Circle)的總部大廈去年再度翻新,並由副總理尚達曼主持開幕。劉吉富在大廈天台爲自己預留了一塊菜園,栽種十幾種蔬果。年少時的維生技能,如今已變成他的愛好。
天台菜園裏花果飄香,黃芳的産業也已枝繁葉茂。盡管現在公司許多業務都交給第二代打理,但劉吉富還是每天早上8時就進辦公室,先給天台菜園裏的蔬菜澆水,再開始查閱電郵。
他說:“我老婆一直念我‘這麽早來辦公室做什麽’。沒辦法,每天不進來就好像有什麽事沒有做,很難受。”
劉秀珠再次一語道破父親的心聲:“公司已經融入我爸的DNA,他一輩子都割舍不掉。”
兄弟同心與員工共患難
1967年,黃芳承接600集團的業務後,公司工作量大增,急需人手。劉吉富年僅14歲的弟弟劉吉貴加入公司,成爲哥哥的得力助手。兄弟倆從此共同打理公司至今。
這對親兄弟的性格從小就截然不同。內斂沉靜的劉吉富,愛好讀書學習,是當時少數讀到高中畢業的學生;開朗好動的劉吉貴,喜歡結交朋友,學生時代就憑借人脈在鄰裏間做起小生意。
在公司裏,劉吉富主要負責戰略規劃和內部事務,劉吉貴則負責人事和對外業務擴展。兩人相輔相成,合作無間。
家族企業不乏因利益糾紛導致手足反目的鬧劇,但兄弟倆多年來即便意見不合,也很少吵架。劉吉貴說:“我對大哥很尊敬,他經驗比較多,我一般都會聽他的。如果我說得有道理,他也會讓步。”
劉吉富則是淡淡地說:“如果親兄弟也吵架,公司就做不下去了。”
惜字如金的劉吉富,對弟弟的關心也體現在行動上。劉吉貴透露,他在30多歲時染上賭瘾,把多年辛苦掙來的血汗錢都砸在賭桌上,還欠下一筆債。“往事不堪回首,幸好當時有大哥拉我一把,讓我回頭是岸。”
兄弟兩人不僅親密合作,也把員工當家人看待。當年600集團多次搬遷,黃芳員工的工作地點也越變越遠。劉吉貴每天都要負責接送員工上下班,數十年如一日。業務繁忙時期,兄弟倆和工人同吃同睡同勞動;當公司陷入困境時,他們也沒動過裁員的念頭。
黃芳員工人數已從創立初期的六人增至200多人,許多老員工一做就是數十年。劉吉貴說:“我們留住員工的訣竅,就是真心實意地對他們好,爲他們著想。”
薪火相傳創新求變
黃芳創立于新加坡獨立前一年,這家走過半個世紀的公司,如今面臨的挑戰也和新加坡相似:土地有限、人手緊缺和員工老齡化。爲了確保公司持續發展,黃芳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做出提升,譬如創新工作流程、培養年輕人才等。
20年前,年事漸高的劉氏兄弟把在各個領域工作的子女陸續召回黃芳。黃芳的許多變化都是在這些第二代傳人的帶領下發生。
目前兄弟倆的子女多數都在黃芳工作,劉吉富的長子劉征諺主管技術設計,女兒劉秀珠負責行政管理,小兒子劉振榮主管財務和運營。第三代也加入黃芳,劉吉貴長子劉山尼負責銷售和軟件工程,小兒子劉偉龍去年加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
黃芳經曆過的挫折,讓劉吉富意識到擁有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我們替別人做了30年,代理權都可以被收回,如果沒有自己的産品,就很難跟別人競爭。”
爲此,公司在四年前設立“黃芳研究與創新中心”(WFRIC World),爲特殊車輛、廢物處理、國防和電子移動領域開發新産品。
這個中心正是在劉振榮帶領下設立。
中心目前已經取得多項設計專利,並與世界一級方程式(F1)威廉姆斯(Williams)車隊合作,打造本地首輛超級跑車Dendrobium,今年3月將在瑞士日內瓦國際車展亮相。
劉吉富自認不是創新的料。“研發新産品需要很長時間。我們老一輩人,如果用10塊錢買進,就想要趕快以11塊錢賣出,等不了那麽久。但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我支持他們放手去做。”
最希望後代從自己身上繼承什麽?劉吉富說:“我能留給他們的除了錢,就是做生意的經驗。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講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