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到處可見的組屋歸建屋局(HDB)管。事實上,建屋局也管公寓。公寓有兩種。一種叫執行共管公寓(EC),因爲設施、管理等都類似私人共管公寓,面積大價格卻廉宜不少,這幾年賣得很是紅火。當然有個硬指標:只有符合條件的新加坡公民,才可以向建屋局購買。
另一種叫中等入息公寓(HUDC)的,永久居民就可以在公開市場買了!因爲目前已經沒有再建了,換句話說,目前市場上尚存的HUDC,都是絕版,比方說位于裕廊地鐵站附近的綠和園Ivory Heights。
全稱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Company的HUDC,在上個世紀70和80年代,爲本地的中産階級公民而建;到了1987年,因爲市場需求減弱,就停建了。
這種公寓好啊,最明顯特征是面積超大,隨便一間基本都在2000方尺以上,比普通組屋,哪怕是市場上目前可見最大的5房式,都大了不止一丟丟。還有就是因爲占地大,建築稀疏,通風狀況特別良好,尤其是高樓,全年基本都不需要開空調,可是能省不少電費;第三就是設施好,雖然多數沒有共管公寓的設施,但也看過有泳池、網球場的,像位于布萊德附近的布萊德景(Bradell View)。
▲泳池雖小也管用
這種由建屋局開發的HUDC,可以私有化,轉成有保安設施的私人公寓。你可能要問,那又有啥了不起?好處可大了去~~一旦私有化成功,屋主們就可以尋求集體出售(Enbloc),賣個好價錢啦!
所謂集體出售,就是一旦房地産發展商覺得這個樓盤有增值潛力,就會和公寓接洽,只要80%的屋主同意賣房,就可以和開發商談價了。因爲單位多,議價能力強,所以一般來講,集體出售談妥了,每個HUDC單位的屋主,都能拿到近200萬的拆遷費,比起當初區區20萬左右的白菜組屋價,回報率杠杠滴!
一起先來看來新加坡到底有哪些HUDC,私有化程度又如何。
數據顯示,全新加坡所有的19個HUDC項目,大致有9650個單位。除了布萊德景之外,其他的HUDC都已經私有化了(事實上布萊德景的私有化程序正在進行中)。而且好些個已經集體出售重建了,比方說表上第一家花拉閣(Farrer Court),已經在2009年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公寓D’Leedon。有在花拉路上走來走去的小夥伴,一定不會錯過這幾棟長得不落俗套,乍看可能還不太適應的高樓。
今年又有兩座私有化HUDC,被發展商看中集體出售了。一個是今年5月以6億3800萬元出售的,位于瑪麗蒙地鐵站附近的共有358個單位的順福雅苑(Shunfu Ville),買家就是來自中國的青建地産。另一個就是前幾天才以3億3420萬集體出售、位于巴西立地鐵站附近的Raintree Gardens,這個公寓的規模小些,只有175戶,預計每戶平均可以拿到190萬元。
所謂“同人不同命”,樓也差不多吧,這邊Raintree Gardens的屋主正在慶祝集體出售成功,那邊Shunfu Ville就出幺蛾子了。
一是因爲地段靠近自然保護區,新加坡最大的水庫麥裏芝蓄水池。爲了市區難得的自然景觀不被高樓包圍,政府沒有批准發展商的重新發展成近40層高摩天高樓的計劃,只同意他們最高建到21-23層。那換個思路,對于如意算盤落空的發展商而言,是不是之前出的高價就不劃算了呢?
二就是有5個單位的屋主,在7月又提出了反對集體出售的申請。就在上月底,順福雅苑已被頒發停售令。所以又節外生枝了,贊成集體出售的絕大多數屋主,就需要在14天裏,向高等法庭申請銷售令。預計由此産生的律師費可不是一般的高,35-40萬吧,平均每戶大概1500元。巨款還在天上飛,就得先破些小財,想來心情不會太好。
說起來,Shunfu Ville也算是命運多舛了。相比Raintree Gardens的一次集體出售成功,它的“賣身”過程可是一波三折。去年11月,它就集體求售過一次,卻因爲6億8800萬元的開價,比發展商願意出的6億2800萬元,高出一大截,于是就宣告失敗了。所幸將價格降到集體出售委員會建議的6億3800萬元後,第二次求售就成功了。
相關鏈接:
(咨詢新加坡房地産相關問題,可以加微信xinjiapoya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