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個注重環境保護的國家,作爲一個海島國家,垃圾處理是環境保護中的一個難點。爲了解決這一難點,從1995年起,新加坡用四年時間,投資6.1億新元,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海上垃圾填埋場——新加坡實馬高垃圾埋置場。一個投資30多億元人民幣的垃圾填埋場會是什麽樣子?那裏的環境衛生怎麽樣?帶著這樣一些問題,我參觀了實馬高海上垃圾埋置場。
實馬高島(Pulau Semakau)是位于新加坡本島以南8公裏的一個垃圾埋置島。由舊實馬高島和錫京島(Pulau Sakeng) 銜接組成,也是世界首個主要采用無機廢料,即來自新加坡四個垃圾焚化場的灰燼,連接建成的小島。
島上的垃圾埋置計劃自1999年起開始啓動,由于埋置的垃圾已經過焚化處理,所以不會發出異臭。同時島上也發展成爲各種鳥類的棲息地,吸引公衆和學者到島上進行生態研究、觀鳥、垂釣或其他休閑活動。
實馬高垃圾埋置場位于新加坡本島以南海面上,離新加坡本島約8公裏。埋置場由實馬高島、錫金島和一條人工長堤組成。人工長堤利用這裏的海底地形而建,全長約7公裏,它把兩個小島緊緊地連在一起,並把附近的海域圍成了一個巨大的圓形。圓形以內便是垃圾埋置區,面積達3.5平方公裏,約有450個足球場那麽大,最深處深達50多米,總填埋容量達0.63億立方米。
在經過20多分鍾的海上行程後,我登上了實馬高垃圾埋置場。說是垃圾埋置場,我在這裏並沒有看到汙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場景。相反,這裏的一切都顯得幹幹淨淨,地上不見一絲垃圾,到處都是鳥語花香;天空是那麽明淨,海水是那麽湛藍;成群的鳥兒在空中飛翔,無數的小魚在近岸的海面遊弋;陣陣海風吹來,多麽讓人心曠神怡!這哪裏是到了垃圾填埋場,分明是到了一個景色宜人的海上花園。
垃圾埋置場訪客中心的吳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他詳細介紹了埋置場的情況,並安排我參觀這裏的“景點”。我首先來到位于錫金島的垃圾轉運站。這是一座廠房式的淺藍色建築,有五六層樓高,四五十米寬,二三百米長。屋子的一半跨入大海,運送垃圾的平底船可以直接駛入轉運站內。據介紹,新加坡的固體垃圾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處理,一種是焚燒,其熱能用于發電。新加坡現有四座垃圾焚化廠,其發電量占新加坡總用電量的3%。另一種是粉碎,對不宜焚燒的垃圾,則全部進行粉碎。焚燒後的垃圾灰和粉碎後的垃圾碎末,最後都送到垃圾埋置場處理。有六艘3000噸級的平底船往來海上,運送垃圾。它們先在新加坡本島裝滿垃圾,然後用拖船拖往實馬高。平底船直接被送進埋置場的垃圾轉運站內,兩台超大型的挖泥機等候在這裏,它們負責把船上的垃圾“抓”到岸上。這種挖泥機是特制的,一爪就能抓起五噸重的垃圾。一輛載重35噸的卡車,它只要抓七下就滿了。
“在垃圾填埋時,我們把垃圾灰和垃圾碎末混合在一起,這樣效果比較好。所以每次都是兩艘平底船一起送垃圾過來,一船裝垃圾灰,一船裝垃圾碎末。垃圾被倒進填埋坑後,我們會用壓路機進行壓實,等填到一定的高度,在上面要蓋上一層30厘米厚的泥土。”工作人員給我詳細介紹他們填埋垃圾的方法。
離開現代化的垃圾轉運站,我來到垃圾填埋區。只見這片圓形的巨大區域,被分隔成了兩大部分,一部分爲一期填埋區,另一部分爲二期填埋區。一期填埋區又被分隔成大小不一的11個小區,然後一個小區一個小區地填埋。現在已經填埋到第七個小區。二期填埋區還未進行分隔,是一整片廣闊的海域。長堤的南端留有一個缺口,使二期填埋區與外面的海域相連。工作人員告訴我,這主要是爲了不讓裏面的海水成爲死水。在未裝填垃圾以前,填埋區內的海水都是活水,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海魚出沒,甚至還有大鲨魚。
沿著長堤,我來到實馬高島。這個島雖然不是很大,但植被非常豐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在建垃圾埋置場以前,這裏還住著幾十戶居民,現在這些居民都搬到了城裏。爲了防止埋置場對環境的破壞,工作人員在實馬高島淺海區種了幾百畝紅樹林。據說紅樹林對海水水質極爲敏感,如果海水受到汙染,就會有大片紅樹林死亡。此外他們還建立了多個監測點,隨時監控海水質量。沿長堤繼續前行,便到了長堤的最南端。這裏正對著新加坡的外海,視野極爲開闊,是觀賞海景的最佳位置。面對著蔚藍色的無邊大海,聽海浪聲聲,任海風拂面,把目光抛向雲海相接處,我的心不禁飛向了遠方。工作人員在這裏種了許多花木,使這裏成了一個小花園。此外,他們還試驗性地建了一個風力發電站。小風車在迎風轉動,其所發電力可供應這裏的11盞路燈。
隨著時間的推移,垃圾埋置場優美的環境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這裏有豐富的魚類和鳥類,是進行海洋魚類和近海鳥類考察的理想場所。這裏的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成片的紅樹林是新加坡的一景。這裏還是天文愛好者觀測星星的好地方。由于新加坡夜間的燈光太亮,天文愛好者過去要到馬來西亞去觀星,現在他們不用跑那麽遠了。此外,這裏還是進行戶外燒烤、野外露營的好地方。新加坡釣魚協會、天文愛好者協會等組織已多次到這裏,舉辦釣魚比賽、野外觀星等活動。
“我們非常歡迎各界人士到這裏參觀,這是讓人們增強環保意識的好途徑。”吳先生說。近幾年來,新加坡通過加強環保宣傳,使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新加坡的垃圾數量不斷減少。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每天的垃圾處理量達到7000噸,現在則減少到了5000多噸。實馬高垃圾埋置場的設計使用年限是30年,按現在的趨勢,則可以使用45年。
“等整個填埋區都填完了,這裏將會是一個綠色的美麗大島嶼。到那時,這裏大概會被建成高爾夫球場吧。”吳先生充滿自豪地說。
(文/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