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名校校門已經成了拍照打卡勝地,比如,在清華門前cue吳亦凡並被”翻牌“一夜爆紅的李雪琴女士:
北大校門是這樣的:
武大校門是這樣的:
可是,來到了新加坡,你會發現:
新加坡的大學,沒有校門!
下面,是一位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學生的親身經曆:
完全可以想象這位小夥伴被阿姨說得一臉懵,懷疑人生的模樣……
NUS一共有三個校區,主校區在肯特崗(Kent Ridge),也就是上圖網友說的連著KR地鐵站的地方,另外還有武吉知馬和歐南園兩個校區。
這三個校區,統統都沒!有!大!門!有人說,不對啊,我經常在圖片上看到那個橙色和藍色的柱子啊,那不是門麽?
呃,這樣的柱子在NUS的肯特崗校區有好多個,上面寫著”Entrance“,也就是入口,不能算是門,它的存在只是爲了告訴左右的行車:“前面就是NUS的地盤了。”
一些入口直接連著各個高速公路,所以除了校車,社會車輛和95路、96路、151路等公交車也是直接穿行NUS校園的。
而且,這些柱子光看圖是一片歲月靜好,但是,要想站在柱子下來張合影,可是要冒著被撞死的危險啊!柱子在路中央,周圍都是車,還沒有通往柱子的人行道……
NUS的武吉知馬校區就更可愛了,這樣的柱子只有一個,不但和主幹道之間沒有圍欄,而且和植物園還不分彼此,據說有遊客經常在去植物園的路上,一不小心就進了NUS校園……
▲NUS武吉知馬校區主要是法律學院和李光耀政策學院
哦對了,NUS的校車有著“飛馳人生”的理想,早已不滿足只在校園裏服務了,從肯特崗校區到武吉知馬校區,它可是跑高速路的!
▲校車BTC線負責往返肯特崗校區與武吉知馬校區
至于爲什麽不設立大門,官方的說法是,要推崇開放的文化,大學不是一個孤島,學校不希望學生生活在象牙塔裏,要與外界有足夠的聯系,將來畢業才可能盡快地融入社會。
當然,爲了向大家證明這裏真的是NUS,在校園裏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標志的,許多人在此拍照打卡~
▲這裏是NUS畢業生拍照的熱門地點
那NUS沒有校門,其他的大學呢?南洋理工大學的校園裏,還真有一座校門!看這大牌坊,多氣派:
等等,爲什麽叫南洋大學,而不是南洋理工大學呢?
南洋大學成立于1955年,是一所以華文爲教學語言的大學,首任校長是大名鼎鼎的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
1980年,南洋大學與始創于1912年的新加坡大學合並,成爲我們前文提到的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繼承了南洋大學的校徽,而在南洋大學原址雲南園上建的南洋理工大學(NTU),則繼承了“南洋”的名號。
事實上,盡管是在南洋大學舊址上建校,但NTU的這塊牌坊卻是後建的仿品!原本的南洋大學校門,位于裕廊西93街和文禮地鐵延伸線相交處的一片草坪上:
這個新加坡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校門,可謂“命運多舛”!
在1980年南洋大學被關閉時,上面的題詞也被鏟除,淪爲無字牌坊。
1981年,牌坊挂上新成立的南洋理工學院(NTU在成爲綜合大學之前)英文字樣 :
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1986年南洋理工學院關閉了南洋大學入口,它二度淪爲無字牌坊。據說當時是准備拆了,但沒有承包商願意投標,校門才逃過一劫。
新加坡政府在1998年將它列爲國家古迹,2000年才修複完畢,挂回“1955南洋大學”題字,才成了今天的模樣:
舊牌坊上的“南洋大學”四個大字是于右任先生所題,他是中國海峽兩岸都能接受的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甚至在整個華人圈都是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于右任
如果丟了這塊“金字招牌”也太可惜了,于是1995年,NTU在校園裏建了一個新牌坊。
新、舊牌坊從外型上看非常相似,但舊牌坊更高大一些,“1955”和“南洋大學”的大小和鑲嵌方法也略有不同。
▲來對比一下新(左)舊(右)牌坊,怎麽覺得後建的反而更古色古香?
但是NTU裏的南洋大學牌坊,卻從來沒有被當做“門”使用過。大學的正經入口長這樣,顯而易見,這只能算個石墩。所以嚴格意義上說,NTU也沒有門!
雖然NUS和NTU沒有像樣的校門,但好歹是圈了塊地,讓人們能知道,這一片是誰的地盤。
而位于市中心的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絕對是地理意義上的“社會大學”!
城市主幹道直接橫穿校園,離商場、藝術館、大酒店、電影院都是幾步之遙~
▲被道路割裂的SMU主建築群,完美地隱身了~
如果不知道SMU是大學的縮寫,還以爲這是棟寫字樓呢!
至于能拍照打卡的地方,要看你有沒有和過人的視力和運氣,找到這塊低調的石墩了~
新加坡大學不建校門的“傳統”,就這樣被傳承了下去。2012年新成立的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裏面有成龍捐建的幾個中國風古建築,至于校門,還是沒有的……
▲主要入口是一個有蓋走廊
第五所公立大學——新加坡理工大學,勉強算是有個門……框吧!
前年才被劃分成公立大學的新躍社科大學,雖然沒有自己單獨的門,但托“老東家”新躍大學(SIM)的福,總算有個相對闊氣的大門吧~
其實,不光是新加坡,“沒有門”的概念在海外大學中還是蠻常見的。
英美的的許多大學,比如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耶魯大學等都沒有校門,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校園,獨立的學院分布在整個城市的各個角落。
▲只有這樣的牌子,宣示著建築的主權
所以,以後大家來新加坡的公立大學,別再費勁找門了,直接進,真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