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榆林産婦因無法忍受劇痛跳樓事件過去一年了。“無痛分娩”這個概念,在中國,從鮮爲人知,到各界提倡,其中一波三折,一直是社會熱議話題。
同樣是華人社會,無痛分娩在新加坡推行情況如何,能否給中國一些借鑒?新加坡眼走訪了兩位媽媽,談起她倆分別在中國和新加坡醫院生孩子的經曆。
在中國醫院,痛了36個小時才生下兒子的李媽媽,當知道有無痛分娩後,李媽媽咬牙切齒憤憤不平。
而另一位龍媽媽,在新加坡醫院,看了個電視就生了。
在中國生産的李媽媽故事
“2016年的一個下午,我在老家四川省某縣級市醫院待産。開始時,我還雲淡風輕,畢竟有這麽多醫生和護士看著,沒想到,接下來幾天,真的是生命無法承受之痛。
第一天。
我的病房裏共有5個産婦,兩個已生産,三個即將生産。房間裏常常充斥著哀嚎聲,“哎呦”“哎呦”……這哪是醫院,根本是人間煉獄!但我沒想到,與我後來真正生的時候比,這根本是小兒科。
護士來查房時,聽到她們叫得太厲害,還會制止說,“叫什麽,哪有那麽痛,整個樓都聽到了。”在她們眼中,痛,是應該的。這些聲音聽著確實讓人很煩躁,我暗下決心,一定不要成爲這樣的人。
▲示意圖
第二天。
我的陣痛開始了。最開始是偶爾痛一下,然後是隱隱作痛,還能忍,到後來,就是一個小時痛一次,只有側躺,才能稍微緩解一下。
到了晚上,疼得根本無法入睡。忍不了了,我也“哎呦”“哎呦”地呻吟。護士讓我在走廊裏走一走,可以緩解一下,也有助于生産。我也拿些電影來看,分散注意力。
第三天。
就在我待産的醫院,發生了一件讓人不寒而栗的事:一個懷雙胞胎的孕婦,死了。
原來,她的婆婆一直堅持順産,老公也沒有特別堅持剖腹産,耽誤了最佳生産時間,結果,一屍三命啊!生孩子,真的是身理和心理的雙重煎熬。
沒過多久,因爲疼痛加劇,我只能去走路緩解,走個五六步,我都要停下來扶著牆忍一忍,深呼吸……30米的走廊,我走了10分鍾。最開始是10分鍾痛一次,後來就是5分鍾,然後就是2分鍾……
那天下午,我被檢查了三次宮口,卻遲遲得不到“你可以進産房了”的消息。我媽看到我這麽辛苦,含著眼淚跟我說,“早知道就直接剖腹産了,現在改變主意,你還要遭兩次罪。”
我安慰她說,“沒關系,你都是這麽過來的,我也可以。”
其實我並沒有那麽堅強,是因爲我知道剖腹産也是很痛的。鄰床是位34歲剖腹産的東北姑娘,麻藥過後就痛得大喊大叫,特別是當醫生幫她壓出惡露時,叫聲簡直撕心裂肺。
有人說:順産,生的時候痛;剖腹産,生後痛!
直到老公從上海回來,我徹底崩潰了,直接跟他說,10年之內,不要再跟我提“生孩子”這個詞。
此刻,陣痛已持續了30個小時,但是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結束。
到了晚上7點,我終于進了産房,護士伸手給我開宮口,掐破羊水,我都沒太大感覺,因爲痛得麻木了。如果說順産12級痛,那我當時可能10級吧。
▲疼痛級別表
一會後,醫生說孩子小腦袋露出來了,不過卡在那了,所以要在陰道剪上一小刀。我趕緊說,剪吧剪吧。此刻我說得如此輕松,當時真是生無可戀,只想趕緊生完!
只聽到喳喳的聲音……
果然,很快,孩子就一通地出來了。“痛苦”是不是就可以結束了?不,醫生給我陰道口逢針的時候,才是最後的“疼”。
小結一下:
在産房裏,我待了1個半小時;在醫院,生産前住了3天,陣痛+宮縮近36個小時……噩夢一般,簡直是我的人生最低谷!”
聽完27歲生的媽媽的血淚史,在新加坡龍媽媽生孩子的故事簡直是小菜一碟。她5年前在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生産,當時是37歲高齡産婦。
“我生孩子啊,emm,沒什麽感覺啊,就像生了場感冒一樣,去了趟醫院,我女兒就來了。新加坡這邊很多産婦選擇無痛分娩,我當然也一樣啊。
我因爲很怕痛,所以在快生孩子時看醫生,就問醫生爲啥不安排我剖腹産。醫生說:你一切正常,爲什麽要剖腹産?
我說:我是高齡産婦。
醫生不以爲然,說:”新加坡三分之一産婦都是35歲以上。”
逃向剖腹産失敗,我戰戰兢兢地被推向自然生産的道路上。
住進醫院,打了催産針待産。我逐步體驗了不同的止痛方法。
等待生産的過程中,我慢慢感覺到痛,我告訴護士。然後,越來越痛,護士開始給我吸笑氣。笑氣即是一氧化二氮。
加上吸氣面罩,馬上就不痛了。松開面罩,劇烈的痛感馬上襲來。我只好緊緊抓住面罩,好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慢慢地,發現就是死死抓住面罩吸一氧化二氮也沒有用了,新的疼痛一點一點地冒起,越來越強烈。我趕緊叫護士。護士和醫生們顯然對我的反應成竹在胸,他們熟練地准備,要給我打麻醉針。
真正的無痛分娩即是指硬膜外麻醉。麻醉針即是硬膜外麻醉的“引子”。
打了麻醉針後,我側臥,麻酬師給在我後腰上操作,即所謂的硬膜外麻醉。
打這個麻醉就像吊鹽水一般,可以隨時開關。
(新加坡眼注:硬膜外麻醉穿刺針穿過産婦腰部的脊椎孔,將一根細小的導管導入硬膜外腔——那是脊髓腔外的一個充滿神經根的潛在腔隙。麻醉藥只有手術麻醉時濃度的1/5到1/10,到達胎兒的劑量微乎其微。)
對了,快生完孩子時,一針麻醉劑用完了。護士問我還要不要再補一針。其實,她的意思是說,反正最痛的過程也過去了,也快生完了,也可以忍一忍,不用再加一針。
我趕緊說:不不不,您給我再加一針麻醉劑。
死死的抱著麻醉劑不放手!
你現在讓我回憶生産的過程,我都不知道要說些啥,真的就很輕松的生完了。
我沒有怎麽痛過,仿佛都沒有當媽的儀式感。大家都說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我沒有怎麽受難啊~
被問及在新加坡無痛分娩花多少錢,這位龍媽媽也很糊塗地說,好像就是和順産差不多吧。
龍媽媽的經曆可見:在新加坡公立醫院裏也可以非常容易地選擇無痛分娩;價格也相當地能接受。
傳統理念裏,所謂生孩子的“儀式感”:撕心裂肺、痛不欲生?女人生孩子的時候痛得生不如死是天經地義的嗎?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鄭國的第三位國君鄭莊公與母親“不到黃泉不相見”的故事。據說他的母親姜氏生他時難産,所以非常不喜歡這個大兒子,特別寵愛小兒子。幾十年的互相敵對,母子二人最終決裂,並發下毒誓:“不到黃泉,不相見!”
▲曆史上鄭莊公最後和母親重歸于好,還成爲千古佳話
人們以爲母親偉大,偉大到不在乎生産時候的痛苦,偉大到應該包容孩子的一切,但其實母親也只是普通人,也會“記仇”,也無法接受生孩子時的痛徹心扉和沒有尊嚴。
生産的過程,確實會成爲一些媽媽的慘痛回憶,以及嚇退很多想當媽媽的女性。而無痛分娩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上“無痛”,不用經受“宮縮”的折磨。這說明,痛,不是必須的,痛,是可以回避的。這是是技術的進步,也是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成果。
無痛分娩在歐美的普及率已高達90%,新加坡的孕婦也能自由選擇是否需要打無痛,而在中國,推行了14年後,普及率任不到10%,西北部地區才1%。爲什麽這麽人性化的操作,在中國卻這麽難推行?
1、中國麻醉人才短缺
據中國某三甲醫院麻醉醫師說,“綜合性醫院麻醉科需要承擔各個科室的手術麻醉任務,很難分出人力到産房去做‘看上去不那麽緊急’的分娩鎮痛工作,而産婦則需要麻醉師24小時全程監護。”
目前中國共有麻醉醫師7.6萬人,按每萬人需要2.5個麻醉醫生的國際標准,中國至少還應配備30萬人。(工人日報)
今年,李媽媽的一個朋友在浙江的四線城市生産的時候,已經可以選擇無痛分娩,但是她後半夜才生,麻醉師..下班..了,整個城市,只有這一位麻醉師可以做無痛分娩。
▲如上圖,並不是每個麻醉師都有這個資質。
2、觀念陳舊
從榆林産婦跳樓到雙胞胎母親一屍三命,可以看出很多中國人對于生産的觀念還停留在:“不就是生個孩子嘛,就你矯情”,“麻藥打多了,孩子要變傻的”,“生孩子就是要痛一痛的,俗話說肚皮不痛、孩子不親”……
即使是我們采訪的這位在新加坡生活了很多年的龍媽媽,也沒有完全擺脫這樣的觀念,自嘲:不打無痛順産的才是真正的猛士,我都覺得我不配當媽。
還有那些信奉“順産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特別是“婆婆”們,不要因爲“固執”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不過這裏需要強調的是:無痛分娩也是順産!只是無痛!只要具備順産條件而且無麻醉禁忌,大多數産婦都可以無痛分娩。
3、宣傳不力
李媽媽說,“當年如果知道有無痛分娩這個東西,我絕對不會想經曆此生難忘的魔鬼36小時,然而多少産婦和我一樣,我們沒有選擇。”
“無痛分娩”在中國成爲熱議話題,也是近兩年的事。上海是國內無痛分娩開展最早、最普及的地區。據說,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從2010年就開始推行無痛分娩了。聽過很多中國女性找很貴的月子中心,即使觀念超前,即使經濟無負擔,但也沒有人知道“無痛分娩”,普及度之低可略見一斑。
4、缺乏專項收費
“剖腹産收費一般爲6000多元,自然分娩爲2000多元,用無痛分娩院方收入僅增加800元左右。另外,客觀上,無痛分娩作爲一項麻醉手術增加了醫院的醫療風險”,中國某省會城市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做爲麻藥收費,而不是無痛分娩項目專項收費。
早在 2004 年,《人民日報》就已經談論過無痛分娩推行難的問題,其中提到:需要醫院增加投入,降低了剖宮産率,減少了醫院收入。14年後,如果依舊用“不劃算”來看待這項技術,真的是女性的悲哀。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無痛最受爭議的,是它可能延長第二産程(指從子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並且因爲産婦下半身沒知覺了,在十指全開要生的時候,使不上力,需要一些産鉗來輔助,增大生育的風險。但總體來說,“無痛分娩”是相當安全可靠的助産鎮痛手段,也不會影響産後的母乳餵養。
這些原因都不是絕對無法跨越的坎,期待無痛分娩在中國大面積普及的那天,希望每一個女性、每一個准備生寶寶的家庭都能明白:生孩子應該體面,誰都不用感到抱歉。女人不是生育的工具,生育是雙方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