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4日),中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生一起傷醫事件,醫生坐診被男子刺傷,生命垂危。
衆人在爲醫生祈禱的同時,不禁問道:中國的醫患關系怎麽了?
最近幾年,在中國發生太多起傷醫殺醫的事情了。
2018年3月14日,安徽省泾縣醫院趙新兵醫生被歹徒捅死在工作崗位上;
2017年9月16日,湖南省東安縣微創醫院醫生蔣紹模被捅傷致死;
2016年7月21日,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劉廣躍醫生在診室內被砍身亡;
2016年5月18日,湖南省邵東縣人民醫院王俊醫生在接診過程中被毆打致死;
2016年5月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陳仲偉醫生被砍身亡;
2015年9月8日,江蘇省徐州市胡今升醫生被當場刺死;
2013年10月25日,浙江省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3名醫生被一名男子捅傷,其中王雲傑醫生因搶救無效死亡;
……
中國醫院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醫務人員軀體受到攻擊、造成明顯傷害的事件逐年增加。
而2017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國30個省份的2800多名醫生中,有83.4%的醫生經曆過醫療場所暴力行爲,24.1%曾遭受過身體攻擊。
中國政府也注意到這一問題。
前不久中國醫療界翹首企盼的“暴力傷醫黑名單”真的出爐了。
反觀新加坡,似乎醫患糾紛很少,但其實也存在。
民防部隊這兩天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12月12日,民防部隊前線救護人員執勤時遭人動粗或爆粗口的事件共26起,比去年的23起和前年的20起都多。
爲此民防部隊昨天(12月13日)在總部安排兩組救護人員教育公衆,讓公衆知道這些行爲會嚴重阻礙醫療救護工作的進行。
這也算是一種醫鬧糾紛,因爲發生在救護者和患者之間。同時,新加坡的醫院裏也發生過醫鬧。
2015年,前中央醫院病人因術後病情沒有好轉,控告新加坡中央醫院和其主刀醫生。最後以病人敗訴並賠償醫院醫生各270,000新幣結束。
2015年,一位住院的大叔經常無禮鬧事,找醫護人員的麻煩,最後還拿一壺熱牛奶直接潑向醫生的臉部和胸部,最終被判最高罰款額1500新幣。
新加坡對這類事件采取零容忍的態度。
在新加坡醫院的很多房間都能看到:不要對醫護人員使用暴力。 根據新加坡《防騷擾法案》規定,辱醫等行爲,可被罰款最高$5000,或監禁長達12個月,或兩者兼施。
這在法律上,爲醫生的安全加了一道保險。
不過,新加坡民衆大多數還是很尊重醫生的,整體醫患關系好很多。
在新加坡,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有可能進入醫學院,畢業後收入可觀,社會地位很高。正因爲有了這樣的社會環境,奠定了醫生這個職業的精英地位。
新加坡很多政府官員都是新加坡醫生轉型來的,包括現任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等。就連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也是醫生。(爲什麽部長頭銜要帶醫生後綴?不懂的戳:鄭重聲明:新加坡的這些部長真!的!是!醫!生!)
民衆們尊重醫生,也信任他們。
信任是醫患關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不僅源自新加坡醫學生的起點高,也因爲大部新加坡人都有固定醫生。長時間的接觸更容易建立信任,對患者的教育工作也更容易進行。
中國目前這兩點都做得不夠。中國從醫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有讀3年專科的、5年本科的、7年碩士和8年博士的。其次,公立醫院並沒有很好地承擔起普及健康常識、促進醫患溝通和提高依從性的職責。這與政府投入不足、醫院動機不夠強都有一定關系。
但公立醫院不能很好地科普醫療常識也是情有可原。現在很多人就醫都會選擇直接去公立大醫院,人流大,醫生平攤到各個患者身上的時間很少,也就很難詳細進行科普。而這與中國的醫療體系結構還不夠完善有關。
現在中國醫患關系這麽緊張,也與某些媒體缺乏專業性的報道有關:新生兒感染性皮膚剝脫被媒體誤導爲“暖箱烤死新生兒”;保守治療暫時緩解先天性巨結腸症狀被媒體報道爲“開價十萬的病被八毛錢治好”……民衆受誤導後易對醫生和醫院産生抵觸情緒。
今天的醫鬧事件絕不會是最後一起,如何從源頭上解決醫患關系的“病因”,需要在諸多方面共同努力,包括提升社會對醫生職業的認可和尊重、公平合理地處理醫療糾紛、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提高全民醫學素養等等。
(文:一個中國醫學院畢業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