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加坡眼收到網友投稿,反映自己朋友在新加坡被蜱蟲咬了的經曆。新加坡眼原函照登。預警!圖中有多張蟲子圖片,可能會導致稍有不適。
一早收到老友的微信,“你總喜歡鑽樹林子,注意點啊!”
這是怎麽回事?原來好友“很幸運”地被蟲子“盯”上了。
我以爲她是被臭蟲咬了,正想安慰她新加坡臭蟲很常見,不必驚慌。結果她的回複令我非常驚慌。她說她被蜱蟲咬了!!!以前只是網上看過關于蜱蟲的文章,若不是朋友現身說法,神馬?新加坡還有這玩意兒?
因爲這件事情就發生在我的身邊,我覺得有義務分享出來,讓那些和我一樣,喜歡徒步,喜歡大自然,喜歡“鑽樹林子”的朋友們注意一下。尤其是那些常去戶外溜娃的家長們,多了解一下蜱蟲,多了解一些預防的方法,多了解被蜱蟲咬後,正確的處理方式。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蜱蟲。蜱蟲是蛛形綱動物,不是昆蟲。它是一種常見的吸血蟲,沒有翅膀不會飛,但是卻能在花草樹木間迅速爬行。
蜱蟲體型比較像瓢蟲,一旦吸飽血後,蟲體可脹大100倍變成像蜘蛛般大小。
▲蜱蟲吸血前後對比(圖來自網絡)
蜱蟲是一種吸血蟲,我覺得與其它咬人的蟲子相比,它的特點在于,人在被叮咬時和叮咬後都沒有感覺,所以,蜱蟲的血液中應該有類似麻醉劑的東西。我常說蚊子太討厭了,咬了就咬了,吸血就吸血了,爲什麽讓人癢和疼痛,現在看來,起碼蚊子咬我們,我們還知道,蜱蟲咬我們,我們毫無感覺,可能連續幾天都一直吸人的血,而人卻不自知。
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蜱蟲的身體結構。根據網上查找的資料顯示,蜱蟲頭部的結構和魚鈎上的倒鈎是一樣的。這種剛性結構,使得它可以牢牢地鈎在人體和動物的皮膚上。它不會因爲麻醉而松開,甚至蜱蟲死了,你就是把它肚子扯下來,也不會影響倒鈎的附著力。
▲上圖爲吸血的蜱蟲(圖來自網絡)
接著讓我們了解一下蜱蟲的吸血過程。蜱蟲吃飽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爲了不被人發現,蜱蟲的唾液含有一些物質,可以使得皮膚傷口處血液不會凝固,抑制皮膚腫脹、瘙癢,並使傷口局部麻木。
那麽發現被蜱蟲叮咬後,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麽呢?
網上有人給出的建議是:
如果剛被咬沒超過一天,應該用煙頭燙。還有一種方法,可用酒精塗在身上,使蜱蟲頭部放松或死亡,幾分鍾後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蟲。
但我覺得這些都是所謂的民間偏方,不足爲信。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時就醫。讓專業人士幫我們化險爲夷,當然你需要付出昂貴的醫藥費。
最初,朋友發現耳朵下面的臥槽處有幹的血液碎末,以爲耳朵裏長疖子後結痂了,後來發現不對勁,幸好朋友比較理智,趕快去醫院處理。急診400多新幣,看兩次專科214新幣,一個蟲子讓她花了800多新幣。
▲上圖爲寄居在朋友耳廓內的蜱蟲
爲什麽我們談蜱色變?
雖然蜱蟲本身沒什麽毒性,不過,它們具有吸血爲生的特性,如果蜱蟲生活的環境惡劣,它們就可能傳播一些嚴重的疾病。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常見的有森林腦炎、萊姆病、出血熱等等。就算不會傳播任何病毒,誰願意讓個吸血蟲附身呢?
發現被蜱蟲叮咬後一段時間,比如半個月內,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去看醫生的時候,要告訴醫生自己曾經被蜱蟲叮咬過,那是很重要的病史,可以幫助醫生想到這些蜱蟲傳播的疾病的可能。
▲上圖爲叮咬朋友的罪魁禍首
▲上圖爲取出蜱蟲後的耳朵
雖然以前聞所未聞,但它真實地發生在了我的身邊。事實上,預防蜱蟲叮咬才是最重要的,我也並非杞人憂天,所以了解蜱蟲的性格特點,no,我的意思是說它的生活習性,就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更好地預防。
1.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裏,因此野外活動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驅蚊液,貼上防蚊貼和香水等,讓蜱蟲找不到你的人肉味道。
2.盡量避免在野外草叢裏長時間坐臥。要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和褲子,盡量把露在外面的皮膚減到最少。因爲淺色衣服容易發現蜱蟲爬在上面。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在野外要及時查找上面這些地方,看看有沒有蜱蟲。(下次徒步時,我要戴上帽子,帽子上插一束lemon grass。朋友說,這個造型可以有。)
3.如果你養狗,你家狗狗又喜歡鑽草叢中去,那麽你要在它回家前檢查它的全身,看看有沒有蜱蟲在爬。有的話,就幹掉它。因爲這些蜱蟲如果還沒有開始吸血,還是有可能從狗身上跳到你身上的哦!朋友說她的學生住的公寓裏有一條狗,有20多個蜱蟲,後來狗死了。20多個蜱蟲同時吸血,這是真正的吸血鬼啊!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戶外活動時做好防範措施,增強保護意識,正確認識蜱蟲,發現被蜱蟲叮咬,不要自行處理,盡快就醫。
有時候我覺得人類好偉大,科技進步好快,甚至已經研發出了仿真機器人。同時我也覺得人類好渺小,無能到被蚊子(尤其伊蚊),蜱蟲等欺負得抓狂。說實話,碼完這篇文章的此刻,我覺得我的耳朵裏邊有一只蜱蟲。
(文: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