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歌迷心中的“光之子”,他內心的“黑夜”從不曾被察覺,他也從不曾允許我們察覺……選擇用音樂撕開傷口的林俊傑是勇敢而真誠的,《偉大的渺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有血有肉的林俊傑。
2017年12月28日22:00,林俊傑個人第十三張專輯《偉大的渺小》終于在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數位上線,並將于2018年1月5日數位入駐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距離他發行上一張專輯《和自己對話》已過去整整兩年,也是他出道至今發片間隔最長的一次。
等待是煎熬的,卻非常值得。《偉大的渺小》是一張無論宣傳還是概念都不太迎合市場的典藏之作,但詞、曲、編、唱的制作精良卻彰顯出它意圖成爲各類獎項收割機的野心與信心;專輯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是空前的,卻也並未顧此失彼丟掉最直擊靈魂震撼心靈的深度和內涵。
林俊傑耗費兩年心血悉心打磨出的這張專輯,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在“篩選”聽衆:專輯裏沒有任何一首拘泥小情小愛的甜膩情歌或苦情歌,即使是唯一一首歌詞有關愛情的《剪雲者》也都流露出人生的灑脫和隨意,而他本人也在微博裏說“相信懂的人會懂”——其實無需意外,從2014年《新地球》開始林俊傑就在不斷努力跳脫大衆對他的既定印象,在音樂裏展現更多自己對生活、社會、世界的理性思考,嘗試做一個“音樂哲學家”。
而從林俊傑的個人成長來看,這樣的選擇也是明智的,已過而立之年的林俊傑如果還是只寫和唱《小酒窩》《豆漿油條》之類的情歌,其實可惜了他的才華天資和嗓音特質,不客氣地說就是在暴殄天物。
但對于太熟悉和喜歡他“林氏情歌”的部分粉絲和路人來說,這樣從一開始就帶著滿滿的“只給能聽懂我的人聽”的風格可能不太友好。
這莫名讓我想起了他2007年發行的《西界》——十年前《西界》裏的突破性嘗試打破了曾經的林俊傑在粉絲眼中的陽光乖乖男形象,在當時給他的音樂事業帶來滑鐵盧式打擊,大面積掉粉;而十年後,這張從初宣傳時起就不走尋常路的《偉大的渺小》,也許同樣會幫他洗掉一堆只想聽他唱情歌不想跟著他音樂腳步成長的粉絲,但同時也會吸引到一些和他音樂思想世界能達成靈魂共鳴的新粉絲。
值得欣慰又驕傲的是,十年前是我們在選擇他,他也許會因爲害怕音樂事業就此擱淺而放棄自己想要的嘗試;而十年後的現在,是他在選擇我們,他早已憑借過硬實力努力走到了十年前不曾企及的高度,他終于可以真正自由隨性地做自己想要的音樂給真正能聽懂想聽懂的人聽。
《偉大的渺小》是一部很私人很真實的作品,你可以把它理解爲一本日記,這本日記用倒敘手法描繪了他兩年間的心情起伏。
林俊傑坦承自己“遊走在理性和憂郁的邊緣”,甚至有過“那個念頭”,一度處于將徹底失去自我的邊緣。(“I was on the brink of losing myself forever.”)慶幸的是,最終他還是抓住了音樂這最後一根稻草,“發現自己求生意識強大”,並且用音樂記錄下自己這段心路曆程。他說音樂是他的出口,而我相信一定也是因爲有他熱愛並信仰的音樂指引,他才能勇敢從那種糟糕的狀態中走了出來,在音樂裏“死而複生”。
或許也正因爲此,小十三的聽感神奇地兼容了“壓抑”和“釋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聽的過程是痛並快樂著的,而這其實是林俊傑內心“日夜交換”的過程。“白天”代表著希望、溫暖、光明、美好等一切正面意象——想想平時出現在公衆面前的林俊傑,不正是這樣一個永遠臉上帶著陽光米奇笑、 不斷努力提升自己業務能力、永遠給歌迷正能量做歌迷心中“林太陽”的光之子嗎?
出道至今,每一場演唱會或live他都盡全力呈現高水准的演唱,每一次見面會活動他都笑得如冬日暖陽——他的“白天”,我們熟悉並熱愛。
而“黑夜”則代表著絕望、 黑暗、憂郁甚至死亡等一切負能量——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沒有容易二字,何況是在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十五年的林俊傑呢,一路奮鬥到那個“高處不勝寒”位置的他,何嘗不是“得到用失去來換,固執用痛償還”,何嘗不是“身爲風帆,終要浏覽,乘風破浪之余的孤單”?——他的“黑夜”,我們不曾察覺,他也從不曾允許我們察覺。
陳澤杉有一句話說對了:“JJ一路走來其實吃了很多苦,但他從來不會和別人complain,他永遠都是一個人扛了下來。”這張專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有血有肉的林俊傑,他選擇以他熱愛且擅長的音樂撕開傷口,告訴我們他內心的Dark Side,他會有穿越回去“抹去那些我曾犯過錯的,重寫這些我自以爲是做對的”的理想主義,也會有“我憤世但我說不出來,我不想這樣”“這是什麽現象,對,是前所未見亂象,別說我在想像”的牢騷抱怨……在浩瀚偉大的宇宙面前,他也不過只是平凡渺小的芸芸衆生之一,他也有不願與人說抑或不知如何說的脆弱和孤獨。
而當你完整聽完他內心的“日夜交換”,你會發現他終于不再絕望呐喊“別交換吧日夜”,他終于領悟“去擁抱才是真實的勇敢”,借助音樂這個出口,他的“黑夜”與“白天”達成和解,內心回歸平靜。這樣的林俊傑也許確實是不完美的,卻是勇敢而真實的,這是屬于林俊傑的“偉大的渺小”。
小十三共包含11首歌,數位上線當晚我直接順序循環到徹夜失眠,根本停不下來。喜歡他那麽久,這是第一次有一張他的專輯能讓我在初聽就每首歌都喜歡能不切歌全部曲目順序循環。
前面有提到這張專輯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是空前的,這種完整性和連貫性一是體現在不同歌曲的歌詞和歌名會有聯系,比如《丹甯執著》英文名是“Own The Day”而專輯最後一首曲目是英文歌《Until The Day》,《黑夜問白天》歌詞第一句“半空中的禿鷹那張臉”對應《我繼續》英文名“Eagle’s Eye”以及歌詞“如鷹一般的眼睛”,《身爲風帆》英文名“Destiny”與《我繼續》歌詞“遠離地上宿命”、《穿越》的歌詞“走出這宿命的原罪”也有對應。
而完整性和連貫性最爲突出的體現是這張專輯的故事性和主題性很強,曲目安排獨具匠心,敘事結構層次分明。
我按照我的理解把專輯中11首歌曲以“起承轉合”的故事結構簡單分析了一下。由于某人霸氣包辦整張專輯作曲的一貫風格,我就不挨個標注歌曲作者啦。
這張專輯的敘事手法是倒敘,“聖所”是他預先呈現給我們的一個美好結局,也是他心靈意義上的“家”。在感到困惑、迷失自我的時候,音樂是指引他找到“回家的路”的心靈救贖,是他的聖所,他最溫暖的避風港。
01 聖所(Sanctuary,詞: 張思爾)
他以前專輯大多以靜谧平和的純音樂序曲開端,而這次居然安排了一首如此歡脫又正能量的EDM舞曲,抖腿抖到停不下來,極具洗腦功效,讓人忍不住想要跟隨他“前往聖所的地方”“點燃聖所的光芒”。
林俊傑自己的JFJ工作室新辦公基地就命名“聖所”,這首拿去做他JFJ工作室的企業文化之歌也不錯2333 歌詞有提到之前他的“時線”巡演,還有他自創潮牌smg的核心內涵“Still Moving Under Gunfire”(槍林彈雨中前行),而“我乘著雄風來破浪”這樣的歌詞意向和專輯第9首歌曲《身爲風帆》風帆的意象又有對應,細節見用心。
02 偉大的渺小(Little Big Us,詞: 小寒)
首波主打,氣勢磅礴有如《不爲誰而作的歌》2.0,吳慶隆老師的編曲一生推。曲的恢弘大氣對應這首歌裏“偉大”的部分,而詞的細膩溫柔對應這首歌裏“渺小”的部分,震撼心靈。
這個部分描述的是林俊傑內心的“黑夜”。《穿越》《四點四十四》《我繼續》被稱爲“暗黑三部曲”,能聽出他的遺憾、痛苦、抱怨、不甘……但可能因爲林俊傑本身是一個家教良好之人,又有著虔誠基督徒的善良,所以這些原本負面的情緒從他口中唱出也變得溫和許多。
03 穿越(Stay,詞: 林雨果)
非常驚豔的一首歌,開口跪的低音區持續轟炸如同耳邊呢喃細語,然而之後突然高音+轉音仿佛用聲音帶我們完成了一次穿越。編曲也是吳慶隆老師,也就不奇怪聽感大氣恢宏有如史詩。
大師這次的詞沒有拖後腿,“在忐忑中穿越,以爲能解開許多結”“在祈禱中穿越,走出這宿命的原罪”這兩句完美诠釋了想要穿越改變過往人生的無奈和期盼。比較有意思的是歌詞有提到兩個時間“2003年”和“2016年”,2003年他出道發行第一張專輯《樂行者》,2016年他憑借《和自己對話》二度金曲封王,不知是否有關。
04 四點四十四(Shadows,詞: 張懷秋)
懷秋這首詞寫得不錯,“心裏這場雨傾盆而下,撐傘是否算活在當下”這句很有意境地诠釋了內心對現實的不滿、憤懑、無奈。歌詞還引用了電影《黑客帝國》中墨菲斯紅藍藥丸的典故,整首歌聽起來有一種分不清幻覺和現實的沉醉。主歌部分旋律超級棒,比副歌更有感覺,後面電音的加入和rap部分也不違和,更利情緒達到高潮。
選擇在淩晨4點44發泄深藏心底的shadows,在萬籁俱寂他人安睡時“想安靜卻靜不下來”,這樣的憤世嫉俗其實有些讓人心疼,難怪參與私密聽歌會的陳文茜老師評價說這是“不令人討厭的牢騷”。
《穿越》《四點四十四》兩首歌的銜接非常緊密連貫,一氣呵成,初聽時《穿越》結束《四點四十四》前奏開始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直到歌詞出現才驚覺已經不是同一首歌了。
這個部分生動描繪了林俊傑內心“日夜交換”的全過程,有掙紮,有痛苦,有絕望,甚至有只差一步就會徹底迷失自我的心驚肉跳,但最後我們還是聽到了他內心的和解,聽出了釋懷和灑脫,他也用歌名告訴了我們他的最終選擇是——“我繼續”“丹甯執著”。
05 我繼續(Eagle’s Eye,詞: 方文山)
這首歌寫的是林俊傑內心想要成爲卻暫未能成爲的自己,也是他堅定“我繼續”的動力。歌詞既有理想主義的孤傲又有堅定自我的熱血勵志, 極具畫面感;3:33左右突然放慢節奏,而之後又重歸原來節奏,有種格外強調自己決心的鬥志在其中;編曲中笛聲的加入是驚喜,給這首歌增添了些許武俠色彩,想要立刻扛把刀跟隨林大佬浪迹天涯。
《四點四十四》和《我繼續》都是林俊傑自己編曲,是我喜歡的feel。
06 剪雲者(Paper Clouds,詞: 易家揚)
清新民謠,更多聽出的是人生的釋然灑脫。易家揚老師給這首的詞很簡單很溫柔,加了一些“呢”“了”“的”“兒”“著”的用詞,更添幾分隨性惬意,我林對這些尾音的咬字很蘇,聽得心都化了。這是專輯中不多的適合當晚安曲的歌,不至于太興奮也不至于太戳心。
一開始覺得這歌和整張專輯的構思有點格格不入,直到後來發現這首歌的歌詞要和第五首《我繼續》的歌詞連著一起理解,才驚覺這是從鷹的視角描述的對雲朵的愛戀和懷念,這只潇灑的鷹在孤單飛行時看到了漂浮的雲朵,剪下一片獨自愛著,然後某天發現雲已隱形愛已消逝,只會“偶而懷念她”。
這首歌還有一個溫暖的對應:鷹剪下雲朵“偶爾懷念也不錯”的收藏行爲,和倒數第二首歌《小瓶子》表達的“手握著小瓶子裝平凡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都暗含著林俊傑想傳遞的“渺小的舉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偉大的效應”主題。
這張專輯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真的是無可挑剔到讓我想給林大佬跪下,很多細節安排的獨具匠心,需要反複琢磨才能拍案叫絕。希望金曲獎評委能豎起耳朵睜大雙眼認真客觀審視這張良心之作。
07 黑夜問白天(53 Dawns,詞: 易家揚)
在全專出來前曾以爲它是最痛的一首歌,後來才發現太天真,心碎得太早。《黑夜問白天》是最能反映林俊傑內心“日夜交換”過程的一首歌,詞曲渾然天成。易家揚老師給這首的詞有一種細膩戳心的銳利疼痛,但聽完卻又是痛到極致後的平靜和釋懷,把“黑夜問白天”“黑夜恨白天”“黑夜吻白天”的掙紮、絕望、痛苦勾勒地淋漓盡致。
編曲老師也很用心,間奏的電吉他聲是神來之筆,突兀而悠遠,淒涼又絕望,像某種鳥在半空中盤旋哀鳴,仿佛隨時會墜落,聽得心驚肉跳,痛入骨髓。
另外這首歌大概突破了林俊傑作曲風格上的“主歌超級短”極限,主歌部分只有短短3句詞,襯托出副歌部分格外長。只能說,得虧這是林俊傑自己唱,如果換成唱腔沒有那麽持久到位的爆發力、對歌曲各段落情緒把控不那麽強的歌手,碰上如此畫風清奇的歌曲結構估計得直接崩潰。
但我個人還是挺喜歡這種“幾乎全是副歌”的歌曲結構,簡單粗暴地情感宣泄,酣暢淋漓,讓你一次痛個夠。
08 丹甯執著(Own The Day,詞: 周信廷)
和虛擬樂團“消除聯盟”的合作,開始的溫柔清唱讓人以爲是慢情歌,直到後來發現是抒情搖滾,非常打雞血的一首歌。用丹甯(牛仔布)的堅固耐磨來比喻自己對夢想和生活的熱忱執著,唱出了他決定不再被內心“黑夜”左右的堅定心聲。
安排在這裏蠻有意思,剛剛經曆過“黑夜問白天”“黑夜恨白天”“黑夜吻白天”的內心劇烈掙紮過程,還沒緩過來就又開始了“GO!GO!GO!”的熱血沸騰活力滿滿,可以,這很林俊傑,這很白羊座。
這是故事的最終章,他最終還是找到了這條“回家的路”,堅定了自己“身爲風帆”的使命,不斷用“小瓶子”收藏生活中渺小的正面能量,並且對一直在心底陪伴他走完這段路的音樂說:“I’ll be waiting anyway,until the day.”
09 身爲風帆(Destiny,詞: 姚若龍)
個人認爲是全專最痛卻也是最釋然的一首歌,初聽就淚流滿面,果然還是寫出《浪漫血液》的姚若龍老師的詞最要我命。這首歌的痛感在于姚若龍老師的歌詞直白又有智慧,悲涼卻也灑脫,用風帆的經曆和視角來描繪林俊傑一路走來的心酸、無奈、苦痛、堅忍、執著,戳心又走心。
第N+1次表白吳慶隆老師的編曲,華麗淒美,聽完這首歌就有如回顧了林俊傑之前近15年“甜酸總輪流相互陪伴”的音樂追夢之路,但最後卻還是給了我們“去擁抱才是真實的勇敢”的釋然灑脫。也正是這首歌讓我確信林俊傑已經從那個不好的狀態中走了出來,“不死灰是有愛讓我能蔚藍”,經曆這一番內心磨砺後的他會更明確自己“樂壇風帆”的使命,帶著自己對音樂的摯愛、對生活的熱忱繼續勇往直前。對于這首歌的英文名Destiny,我更傾向于理解爲“使命”而不是“宿命”。
10 小瓶子(Message in A Bottle,詞: 林俊傑、林怡鳳)
整張專輯聽到這個位置,才發現《小瓶子》真的是最溫暖最治愈的一首歌,比《剪雲者》更能撫慰心靈,同樣適合做晚安曲。再次感歎林俊傑的用心,先把你虐哭,再給個抱抱,這是他用音樂給我們的“林式溫柔”。
《小瓶子》的英文名《Message in A Bottle》也是專輯英文名,又安排在專輯倒數第二的位置出現,是對整張專輯“Message In A Bottle”概念的總結與升華。
2017年情人節遊戲直播後林俊傑的一段話其實早已爲“Message In A Bottle”這個概念埋下了伏筆:“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的道路上,在生活中散發出一種很個人的特色,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留在某一個載體上面……我希望人生我們都可以把這些小小的能量,自己當下可能不看重的東西,或者覺得不怎麽樣的事,放到一個小瓶子裏,然後再把這個瓶子放到海上,有一天,會有人找到這個瓶子,懂得珍惜,懂得欣賞。”
這個美好又有哲理的比喻,恰好印證了專輯中文名《偉大的渺小》所傳遞的“渺小的舉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偉大的效應”理念——林俊傑的外貌和心態也許還保持著“林三歲”的年輕狀態,他的思想卻早已達到一個會用音樂和世界對話的哲學家境界。
11 Until The Day(詞: 林俊傑)
《偉大的渺小》英文版,林俊傑也是先寫了這首英文歌再配的中文版。作爲專輯最後一首歌和《偉大的渺小》首尾呼應,完整又切題。
我個人更喜歡這首英文版,林俊傑自己填的英文詞更能反映他的真實心聲,而歌詞中很多細節都體現了他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溫暖的林俊傑,比如“Lovers straying seasons changing/Strangers to lovers”這句,描繪滄海桑田人事變遷他沒有寫“Lovers to Strangers”而是寫了“Strangers to lovers”,我們聽過太多歌曲看過太多故事都是關于戀人從形影不離到形同陌路,其實也許現實確實如此吧,但林先生仍然願意在完全不影響歌曲內涵表達的情況下通過細微歌詞差異給我們一個美好的願景,溫暖擊心;再比如最後兩句”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的句序安排,有點類似中文裏“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微妙差別,細微之處給人希望。
另外安利大家去看林俊傑ins推薦的電影《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看完再回來聽這首《Until The Day》,相信你會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親愛的林俊傑,我不知道你到底是經曆了什麽才會做出這麽壓抑又釋懷的一張心血之作,即使是本身不痛苦的歌都聽不出太多快樂。如果你不想說,不能說,或者一言難盡,都沒關系;畢竟和大多數選擇躲在無人角落默默養傷、甚至最終選擇離開的人相比,能選擇用音樂向我們撕開傷口的你,真的已經足夠勇敢足夠強大……“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仍然能熱愛它。”
感謝你如此信任我們,想隔著音樂好好抱抱你,也希望我是真的聽懂了你,希望我這篇解讀沒有辜負你兩年的嘔心瀝血之作;你說音樂是你的出口你的聖所,而我想說,你的音樂其實也是我們的出口我們的聖所,人生這一場“孤獨的修煉”,你其實從來都不孤獨。“I’ll be waiting anyway……Until the day.”
(文:林三歲家的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