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濟醫社 百年積善
仁心仁術 保健養生
施醫贈藥 造福社會
清朝末年,中國沿海一帶的貧民百姓因生活困苦,飄洋過海,到南洋謀求生存。此地氣候炎熱,潮濕多雨,瘟疫易生,患病日增。到來先輩,經濟拮據,往往貧病交加,又得不到殖民地政府照顧,處境堪憐。
1901年,一批善心人士,見到此種情景,共襄義舉,籌組了善濟醫社,爲貧苦病患者服務。
善濟醫社成立後,得到各地熱心人士的贊助與鼎力支持。施醫贈藥不僅惠及爲新加坡本地人,一些遠在新山的貧病者也前來求診。
由于病患者日益增多,藥物價貴,維持經費相對提高。熱心公益事業的印尼企業家王振煌先生和新加坡名流林推遷先生,贊助巨款,購得明古連街124號之大廈爲永久社址,奠下擁有産業的基礎。
1916年,善濟醫社從維多利亞街遷入明古連街124號。王振煌先生、林推遷先生這兩位的善舉,熱心公益的郭可濟、張文流、張淑源、王友海等諸位先賢及社會大衆、商家和社員,大家群策群力,無私付出,永遠爲後人銘記。
善濟醫社計劃興建八層樓大廈作爲醫療活動中心。但,1975年政府征用該地區,善濟醫社只好另尋發展。當時董事部:林生珠、黃奕歡、郭成源、李竹庵、張正義諸位先生成立了特別籌款委員會,購置芽籠路610號作爲醫社新址,于1979年正式遷入。
初期診治病患人數由開始約1.6萬人次,逐年增加。最高時達到4—5萬人次,平均每月診治4000人次。病人的增多,是社會大衆對醫社信任、鼓勵和支持,更加強了董事會及全體同仁秉著醫社的宗旨及信念,不遺余力,擴展醫社服務。
經過一百一十四年辛勤耕耘,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善濟醫社百年如一日,爲貧困大衆服務,從沒有間斷。不分階層、種族和宗教,一視同仁,施醫贈藥,造福人群。
這百年來,不計其數的病患者得到了及時的醫治,社會各界對善濟也給予肯定、贊許、支持和信任。
第七十八屆(2008)理事會,主席卓順發、副主席林雍傑、邱漢春、郭觀華、總務張仰興、交際主任蔡瑞華及全體董事們,秉承著先賢們的宏願,與時並進,走入鄰裏社區,接二連三,開設分社,服務民衆!
同時積極參與社區慈善活動,宣揚健康意識,鼓勵保健活動,爲樂齡人士灌輸預防勝于治療的理念,回饋廣大社會大衆,發揚“善濟 積善”精神。
善濟醫社分社與服務
後港分社于2012年8月12日由我國總理李顯龍先生主持開幕。李總理崇高表揚善濟醫社,鼓勵善濟醫社堅守理念,讓百年善濟走出原地,到更廣泛的區域繼續服務大衆,服務社會。分社除了傳統中醫內科問診與針灸服務外,還增設了推拿理療。到來求診的人士,遍布全國。
榜鵝南分社于2013年10月5日由我國副總理張志賢先生主持開幕。張副總理高度的評價,認可善濟醫社惠及居民的服務。
同時也邀請善濟醫社到白沙西開設分社爲白沙居民服務。
白沙西分社于2014年12月29日開始爲民衆服務。
總理公署高級政務部長王志豪先生在2014年2月24日莅臨訪問善濟醫社總社,認爲善濟醫社的服務社會精神,應擴展到更多地區,服務民衆。在他的鼎力支持下,我們取得了黃埔分社的社址。
黃埔分社于2014年12月6日由王部長主持開幕。
文禮分社于2015年5月投入服務。
2015年7月12日由我國副總理張志賢先生主持開幕。
陪同有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通訊及新聞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先生及善濟醫舍董事、同仁。
善濟總辦事處、芽籠總社和芽籠新分社(腫瘤治療中心)也于2015年8月1日由善濟醫社顧問、總理公署高級政務部長王志豪先生主持開幕。
善濟醫社芽籠新分社增設腫瘤科,通過中醫藥和心靈輔導,積極幫助低收入的腫瘤患者,抵抗頑疾。
善濟醫社目前三間新分社的正在裝修進行中,預計11月中服務大衆。以同樣的理念,免費問診、醫藥補貼、推拿理療,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
大慈善家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博士說:“我的目標是短期內盡快在整個新加坡開辦到20間分社。很多年長者因爲路途遙遠、行動不便等原因,不能及時和方便地尋醫救治,希望多增加分社後,讓各地區年長者能及時和方便地就醫治療。
他將中醫治療與保健養生結合在一起,倡導健康幸福的生活,提升與促進中醫藥的教育與發展,並持續參與新加坡慈善與救濟工作。促進居民與善濟團隊、志願者與合作夥伴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爲居民提供便利,溫馨和親切的看診與治療空間,並提倡善濟的五大價值觀: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進一步推動慈善事業致力于社會服務的奉獻精神。
善濟醫社現任的董事及同仁,秉承五大價值觀,發揚互助優良傳統,以慈悲爲懷的崇高宗旨,傳承、發揚創業先賢無私奉獻精神,繼續服務社會、讓更多社會人士受益。
善濟醫社獲得新加坡公益機構(IPC)的批准,所有慈善捐款將享有稅務回扣,此項優惠給捐款者帶來巨大的信心與鼓勵。醫社所進行的籌款活動,如慈善畫展、文藝歌唱晚會及慈善高爾夫球賽晚宴等,都獲得各界善長仁翁的踴躍支持。
眼哥真心的希望社會各界善心人士關注並支持新加坡善濟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