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何選擇在新加坡,這個連嚼口香糖都不許的國家生活?
——談談我眼中,新加坡的“自由”
作者:Sahana Singh 水資源與環境專家
在我最早生活在印度以及現在生活在美國之間,我曾天堂生活過14年,這個地方就是新加坡。這裏有幹淨的飲用水、安全的街道,便捷的公共交通(眼哥注:不過近幾年新加坡地鐵經常出故障……)以及超方便的圖書館,新加坡政府考慮到了所有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讓百姓能夠過上優質的生活,減少一切障礙。周一,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去世後,西方媒體卻描繪了一張非常不同的畫作。他們將李光耀形容成一個獨裁者,束縛百姓,剝奪他們的基本自由。我的親身經曆卻與此完全相反,我從沒在這個烏托邦小島以外有更自由的感受。
1998年,因丈夫來到新加坡工作,我和孩子跟隨丈夫來到了新加坡。盡管我其實對適應不熟悉的文化感到恐懼。我們剛到新加坡並入住酒店時,我叫了客房服務,想要一壺過濾的水。酒店員工打消了我的顧慮,說:“你可以直接喝水管的水。”最初,我被這個建議嚇到。在印度,濾水器是跟電視和冰箱一樣常見的。但在這,我意識到,這個國家提供了高質量的水處理並給全國提供淨化的水。新加坡的水不僅可以從水管直接喝,而且水壓很好,即使在建築高層。這是我對新加坡政府最初的印象。
在新加坡的第一天,我擔心逛街的安全,尤其是帶著嬰兒。我往往總擔心去到一個危險的地方,我從未坐過地鐵。在新加坡,作爲第一次到一個陌生國家的人,這種擔心是合理,但卻證明很多余。到處都有寫得非常清楚的英文路標以及方向指示,放置的地方也非常合適,就像有一個隱形人在隨時幫你解決下一個問題。第一次嘗試出門,我去了烏節路,新加坡的商業中心,並安全回到賓館,全程都沒找任何人問路。
新加坡街上沒有垃圾。建築看起來都非常幹淨,人行道看起來也像剛剛洗過。國家圖書館全島有衆多分館,收藏了很多書。我推著嬰兒車,就能輕松去任何地方。我在印度時的夢實現了:幹淨、綠色、生活便利。
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新加坡獨立比印度獨立晚二十年,但這個島國現在已經擁有非常多元的經濟、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幹淨的河流,繁忙的貿易港——這些都是僅僅幾十年內的成就。
當然,新加坡的小面積使他受益,在275平方英裏只生活著550萬人口。不管怎麽說,新加坡都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新加坡的這些變化的引擎就是李光耀,這位將新加坡這個小紅點“從第三世界躍居第一世界”的偉人。
但不是所有人都與我分享這樣的贊美。有一次,我的一個從美國來的朋友和我說她絕不會搬到新加坡:“我討厭住在一個自由被限制的國家。”她高傲地宣稱。我只能笑。這是我一生中最自由的時光。我找到了我熱愛的工作。我可以和朋友去看電影,就算自己很晚回家也很安全。我可以在上出租車告訴司機地址後就睡著,司機也會安全載我回家並溫柔地叫醒我。新加坡保持著有效的-也可以說是嚴格的-司法制度,這是生活在低犯罪率同時又有個人自由的社會最基本的。我體會到了安全帶來的真正自由。
很多人指出新加坡公民和居民爲這樣的安全付出的代價。政府法律監管非常嚴格,即便你犯了“小錯”,也必須面對各種高額罰款以及酷刑;如果違反不許賣口香糖的法令,將被罰七萬新幣;破壞財産,可能被罰鞭刑。這樣的句子可能與所謂美國理想沖突,但是對于新加坡,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這比讓人們自覺遵守規則更有效。必須提到的是,美國人也必須因爲他們的個人自由付出代價。
西方人取笑新加坡限制個人的表達和抗議,但是忽略了這個國家其實比某些口碑最好的民主國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在新加坡,沒有美國的槍文化,也不用躲避街頭惡棍。我的女兒一點點長大,我可以讓她隨意在新加坡範圍內活動而不用擔心她的安全。在這個國家,有很多彼此距離很近的清真寺、教堂和寺廟;與此同時也有基督徒、穆斯林和印度教、佛教徒的公共假期。國家政府非常透明,不腐敗,比所謂民主國家運轉得更好。但世界卻還在問,爲什麽有良好的教育、工作、負擔得起的住房、醫療、托兒和養老的新加坡人不站在房頂上抗議呢?
是的,李光耀不是一個民主典範。是的,他的演講不可能在美國贏得任何一場辯論或選舉。但是,他不是一個自私的、腐敗的獨裁者,就是發展中國家經常産生的那種。否認他的成就——將新加坡建成公認的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是很不公平的。他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完成這一壯舉,其他新興的發達國家則通常需要三代甚至更多。他爲這新生、苦難的國家下了一劑猛藥,從而讓新加坡快速成長。也許其他領導人會給一份甜麻醉劑,或毒藥。願新加坡人永遠不要辜負李光耀先生的遺贈。
(原文來源于華盛頓時報,新加坡眼整理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