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眼按:此貼已火遍MITBBS,水木清華,寄托等各大論壇數年,幾年後再回首,赫然發現與幾年前相比,新加坡畢業生工資水平沒怎麽漲,物價倒是翻了幾番(尤其是房價)。特此摘錄,與在新加坡的各位朋友分享。
看到關于新加坡的討論,我也分享下自己的經曆。有些數字可能不太准確,而且肯定會有人很鄙視地說,去新加坡的都是渣滓,新加坡是個破爛地方,去新加坡根本不算出國,如果是這種看法的,請不要浪費您的時間往後看了,也不勞您動手敲字回複帖子了,我是很認真地想了很多很多然後寫這些東西,想和大家分享的。
好久沒做貢獻了,今天沒啥事,又碰上這個問題,就寫寫好了。現寫我的經曆吧。
我01年到04年去新加坡上學,我的同學大多數都是拿了美國的offer但是被拒簽所以去新加坡的,碩士居多,有工作經驗的也不少,本科生一共就4個人。雖然我們年齡小有所謂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畢業的時候是絕對的劣勢,我們幾個人找工作都是相當相當的費勁啊,我和另外一個男生回國,他簽了GE上海。
我們畢業那年新加坡的經濟已經好轉,大多數同學都在半年內搞定工作,比較牛的兩個印度弟兄提前1年畢業,一個去了Shell,另一個去了Dupont,都是做過程優化和模擬的,這個方向的學生很好找工作,而且起薪普遍高,碩士畢業都在4000~5000左右,和普通博士基本持平。因爲石油化工是新加坡的支柱産業之一,Shell, Exxonmobil,BP都在新加坡有煉廠,前面兩個的規模還相當大,而過程優化模擬這個方向不僅需要很好的數學計算機方面的訓練,對化工要求也很高,能做這個方向的,本身人很少,但是新加坡本地市場需求量很大,所以這個方向超級好找工作。不過中國人比較少,我在的時候,只認識一個華東理工肄業的博士在讀這個方向得博士,算法做得超溜,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方向基本上被印度人把持了。
那又有人會說,既然新加坡石化這麽發達,學這方面的專業也不錯啊,實際上我了解到的是,這方面的位置基本上都是新加坡本地人和馬來人在做,中國人少之又少,就算有,也一定是在國內有相關工作經驗,去了以後可以直接做Senior engineer不用另行培養的。這個問題我和Shell 和Exxonmobil的HR都聊過,尤其是Exxonmobil的,他們那個HR人很好,很無奈地講,沒有辦法,我們所有招來的中國人都是在本地讀大學,然後進入Exxonmobil本科生培養計劃的人選。新加坡除了電子和生物類的公司,大部分公司都已經是steady-state了,1年招十幾二十個freshman就夠了。
我們那會大部分工程和理科的專業,碩士起薪3000左右,運氣好的,碰到3500,4000的也是有的。這個跟工作經驗很有關的,有工作經驗的找工作都比較爽快,價錢也比較公正。沒有工作經驗的只能求對方給個最低價格,能落下戶,搞個永久居民就行了。政府對雇用外國人都有最低薪水規定的,本地兩所大學畢業的碩士生,這個底線是2800塊,我04年離開的時候,正在調整,好像是降到了2500塊,但給的不是employment visa而是work permit。
中國學生畢業後找工作肯定脫不了技術圈子,最好找的就是去半導體公司,現場工程師,每天12個小時倒班,用我們同學的話說就是過著不見天日的日子。特許,台基電,意法半導體,ASM幾乎一天24小時都在招人,還有一家特別好的,是新加坡和日本合開的,這間公司待遇超級高,不過幾乎也不找中國人。現場工程師偏好要男生,因爲實在比較累,我周圍的人有1/3強都在半導體公司做現場工程師,畢竟能先穩定下來最重要。我當時爲了找工作,很認真地學習了半導體工藝的相關基礎知識,面試了其中的4家,咔咔。
意法做得是騾馬大會,就是先貼出來廣告,意法某年某月某日要在哪個酒店舉行招聘會啦,然後大家就拿著簡曆排隊去面試了,好多職位,自己看著辦,意法是我第一家面試的半導體公司,我就暈暈乎乎地去了,結果就被狠慘地bs咯,讓我寫熱力學的公式…另外三家一間是同學內部推薦,跟他們的台灣主管聊啊聊,那個哥們是台大碩士畢業,挺直接的,說,我們半導體公司招人就是看耐不耐Cao~~~~聊了一個多鍾點後,那個台灣哥哥說,我覺得你藝術氣質比較濃厚,不適合半導體工廠,呵呵。3M是一個中國大叔面試的我,問我,你覺得你最大的優點是什麽啊,我當時很認真地做過3M的功課,就說是INNOVATION,然後balabalabala,聽得大叔也迷迷瞪瞪的,不過還是很耐心把我打發走了,後來跟一個有經驗的同學說起來,他說工程師最重要的優點是“負責任而不是創新!!”Anyway,跟好幾家這種作現場工程師的公司打過交道後,發現自己是在不適合做這種定義的工程師,我會瘋。
除了半導體公司外中國學生的另一大去處就是研究所,新加坡的研究所基本上都分布在兩所大學裏面了,亂七八糟加起來也有20多間了。研究所對女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穩定,不會很累,薪水也不錯,漲得還挺快,尤其適合就想做賢妻良母的女生。但是,因爲中國學生的流動性太大,這些研究所已經基本不招中國人。我有一個大學姐,在一家很好的研究所做,薪水很高,但是那家研究所要求中國人必須入籍,也就是說連中國護照都要放棄。然後那個學姐就辭職了,跑回學校讀社會學了,現在幫老公打點生意,照顧孩子,去教堂做義工,也挺快樂的。另外的途徑就是導師和這些研究所有直接的合作關系並且最好擔任一定職務,這樣的話學生畢業就可以順理成章轉成研究所研究人員的身份了。可惜那時我導師的客串的那個研究所副所長因爲一些核心技術問題遲遲不能招人。再或者,導師拿到了新的項目,不想完全放給學生做,就會把畢業的學生轉成Research Engineer。我導師今年3月的時候還問我他要找兩個R.E.,我想不想回去做,基本待遇就是3500/月,發14個月。我離開前還是有幸面試了其中一家國家研究所,超級有錢的,他們的項目都是IBM, Honeywell, Seagate給錢,方向跟我的研究生課題基本一致,一面後老板讓參加二面的人寫一篇跟這個方向相關的研究報告,我做了很多功課,然後我的導師也給那個大老板打電話強烈推薦我,結果二面的時候,HR阿姨和大老板問我的所有問題都是,你爸媽爲什麽不在新加坡,你爲什麽不結婚,你爲什麽沒有男朋友,你爲什麽年輕這麽小…潛台詞就是你這樣的小女生不可能長期留在新加坡。面試完這家研究所後,我就徹底放棄在新加坡找工作了。投了上百份簡曆,面試了20多家公司,從個人角度而言,這家研究所是我最想做的一份工作,居然用這樣一個理由拒掉我,去死吧。後來碰到現在的東家招人,給我一個月的時間讓我考慮是否回國。我生平第一次打工,真正體會了一次下層勞動人民的辛酸生活,終于知道掙錢不易了,一個月掙夠了回國的單程機票,回京面試。
我從小到大,就是一門心思打算留在石油石化行業裏了,在新加坡找的工作,除了第一次Shell給我的那個面試之外,其他的都越走越偏,離我想做的越來越遠。我也越來越明白,好的行業,好的工作機會是永遠不會給外國人的。在新加坡,雖然我認得很多在半導體研究所還有其他亂七八糟公司工作的人,但是在石油石化行業做的人,我還是回國以後認識的:一個是回國後認識的老師兄,94年就博士畢業了,因爲他之前在國內某石化廠有8年的工作經驗,所以在新加坡很順利找到工作,Shell, EM, Caltex的Senior Engineer做了一個遍,01年回國當了一個首代,現在自己開公司;另一個是我哥,他是美國過去的空降部隊…
如果在新加坡呆下去,發展趨勢就是從一個staff engineer做到senior engineer,再牛一點的做到principal engineer,到頂了,想做管理層,就去歐美混一圈做空降部隊。或者從這家公司跳到那家公司,但是最好的政府部門、新加坡國企外國人是想都不要想的。新加坡環境署招人雖然不寫明必須是新加坡本地人,但是我自己帶出來的新加坡本科生他們就錄取了,我的簡曆投了連答複都沒有。在新加坡,如果你想過平靜的生活,對個人發展沒有什麽要求,最多做個senior engineer就可以了,然後關上門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老婆孩子熱炕頭,新加坡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不過新加坡的生活還是比較舒服的,排除惡劣的自然條件,我當時離開新加坡另一個原因就是實在無法忍受那邊的天氣,天天活在瘴氣裏面,熱帶雨林裏面砍出來的國家。剛回國的時候,腮幫子下垂嚴重,跟中年婦女一樣。國內的女人漂亮風情都是30歲,生了孩子以後,稍微注意保養的,都很漂亮。新加坡不行,20歲的時候就是她們最美的時候,過了30生了孩子馬上就是另外一個人,一下子衰老成一個媽媽桑,超級恐怖。我還有一對師姐,她和她老公在新加坡的時候就是懷不上孩子,都打算領養孩子了,結果他們回到北京後,陸續生了兩個寶寶,sigh。說完缺點,講優點。
首先老百姓過日子舒服。買房子不至于跟北京一樣,雖然新加坡更應該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大富豪就買別墅和公寓,普通百姓就買組屋。別墅和公寓都是上百萬了,但是政府組屋價錢都比較合理,而且近些年來組屋的設計和規劃也越來越好。具體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認識的買房的中國同學,都是工作了3年左右就可以買房子,基本都買的三室一廳,110平米左右的組屋,30~40萬新幣左右。
不過新加坡最贊的是公共交通啊,下了飛機直接上地鐵,然後合住的同學在地鐵出口接上我,溜達回宿舍。我回國後第一次從北京站下火車的時候,犯傻做地鐵,拎了一個巨沉無比的箱子,結果首先北京的地鐵不是到處都有電梯,就算有,也只是開某一半,另外北京的地鐵沒有斜坡,箱子只能用手提,我穿著高跟鞋拎著箱子,從西直門地鐵出來的時候,簡直不是一般的郁悶。離開新加坡前,聽說從機場通往兩所學校的地鐵線也已經規劃好了,後來的學生可實在太爽了…坐公共交通都可以使用一卡通,根據搭乘的站數算錢。不過新加坡打的也不貴,從機場到我們學校怎麽著也有20公裏了,打的也就25塊新幣,還是大奔。公交車也是大奔或者沃爾沃的標示,上面的空調巨冷無比,我和同學開玩笑說,可終于知道國外的人咋吹牛了,咱們這樣的說起來也是每天坐著大奔上學,偶爾不爽換個沃爾沃坐著。在那裏呆了三年,做了無數次公交車,從來沒有被擠成沙丁魚。。如果論人口密度,新加坡比北京大多了,也沒有北京這麽寬的大馬路高架橋,爲啥會這樣呢?
然後就是消費真的蠻低的,租房子,比較好的公寓,別墅式那種,三四層樓,每個樓層就2戶人家,下面帶遊泳池的,一套也就是1800左右。吃飯的話,如果口味不太挑剔,新加坡還不錯。味道有點怪的炒菜還是能吃到的,但是我最喜歡吃印度飯,素食也不錯。普通食閣裏面可選擇的還是蠻多的,而且從衛生和營養的角度上來說,新加坡的飯菜還不錯,素素淡淡幹幹淨淨,南方人好像都比較適應。北京現在物價飛漲,原來便宜的貴了,原來貴的更貴了,至少水果的價錢,紅富士基本上根新加坡差不多了。我在新加坡上學的時候就養成了一個每周大采購的習慣,把下周要吃的東西都在超市裏一次買好,每次買30~40塊錢左右的東西,北京每次也在100塊錢左右,還經常要去家後面的菜市場買一些蔬菜水果類。買日常生活用品也差不多,上學那會我們戲稱左丹奴、班尼路、還有兩個牌子爲四大名牌,這幾個牌子經常一劄一劄賣Tshirt,3件20塊錢之類的。女生的衣服和國內差不多,比國內式樣少一些差一些,買男生的名牌襯衫,好像也不貴,我師姐每次回國前都會買3,5件金利來之類的給他老公帶回來,印象中也就20多塊錢,好點的也就60吧。我自己喜歡逛買的多的是Adi,nike,timberland,但這些回國以後我都不忍去專櫃看反正看了也舍不得買。感覺就是類似的東西,新加坡幾十塊錢的,國內經常會乘8甚至更多,當然有些東西是倒過來的,譬如一些中國特産,但這種東西越來越少,後來我們在學校書店旁邊賣東西的小店裏都能找到老幹媽,白家粉絲。自助遊很方便,很便宜,1500塊錢的預算可以在新加坡周圍的國家很爽地玩一把,但在國內,1500塊人民幣只夠北京去青島玩了吧?總而言之,從金錢的角度而言,3500塊新幣,在新加坡可以活得很小康,但3500塊人民幣在北京剛剛過了溫飽線。但有些人非要只把收入折合過來算,我也不能說什麽。
不過,對我的性格來說,新加坡的日子真的不一般的悶啊,更確切說,在國外的日子就是悶悶悶。說起來也挺豐富,平時去遊泳,學校的遊泳池都是標准池,24小時循環,經常能打打羽毛球,網球,壁球,運動場也都是一流的,周末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打牌,做飯,出去玩,mitbbs上的網友聚會也很多,唱歌燒烤,說到逛街,新加坡更是一個好地方,烏節路,bugis,還有連著MRT的Mall,設備很好的電影院不少,經常也是全球同步放映,票也很便宜,我有一段時間經常和我一個師姐周二下午去看電影,因爲便宜,好像8塊錢吧。酒吧也挺多,夜生活也挺豐富。
新加坡人對中國人也挺友好,我手底下帶過5,6個本地的本科生,都是比較愛玩的那種,還給我帶台灣版的日本漫畫書看,有的時候跟他們出去偶爾迷幻的時候,還會有點世界大同的感覺,但就是不是那麽一回事,因爲是生活在表面吧,溶不去進去主流的社會主流的文化主流的思想形態,永遠都是邊緣人。所以回國以後,有人跟我講美國多爽,加拿大多happy,澳洲特痛快,我說那都是扯淡。在新加坡,好歹中國人還有點地位,因爲新加坡對中國的發展依賴性越來越大。在西方國家,主流社會眼裏的中國人估計就跟我現在看非洲弟兄一樣,我對他們很客氣,我會說你們國家不錯,但是,我承認我是帶著優越感和同情心講這些話的。
另外,我生性愛熱鬧,讓我去一個人迹稀少的地方,我就抑郁了。我在Orlando和San Diego都作過短暫的停留,LA和Chicago也走馬觀花溜達過,在那裏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異鄉人,一個遊客。從Orlando下飛機是淩晨3點,預訂的Shuttle把我送到Disney那邊的酒店,馬路兩邊一片漆黑,如果碰上壞蛋司機,我死了就是死了,那應該是我長大以後第一次感到害怕,沒有手機沒有任何保護自己的工具,挨到天亮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了張電話卡給家裏打了一個電話,才知道我媽爲了等我這個電話已經一天夜沒有睡覺…。回到北京後,雖然我媽有的時候一天要打三個電話給我,偶爾還經常到北京來視察一下我的情況,讓我很煩,但這種煩也挺幸福;雖然爲了給我表弟買一本20塊錢的字典,我花了60塊錢打車,帶回去他說我買錯了,被我氣急敗壞地痛扁,也挺好的。至少,有人關心你,有人需要你。
外邊的生活真的沒有已經在外邊的人形容得那麽好。我姑姑總聽她一個好多年前就移民加拿大的朋友說加拿大好,結果去年血本辦理了加拿大移民,春節去面試。之前她一直鼓動我趕緊申請去美國讀書,因爲美國這個好那個好(她2002~2004在哥倫比亞大學做訪問學者),結果從加拿大回來見到我沒兩句話就說,都是騙子,自己混得一塌糊塗,還要把國內的人騙去陪他們遭罪。
在中國,我們從金字塔下面往上爬,只要自己有心,遲早能爬到一個高度,去外國,得要先走到金字塔邊上然後才能爬,爲什麽,因爲第一是語言第二是基本的network,這些在國內都是現成的,但在國外就是白紙一張,得先有這些才能走到塔邊上往上爬。我對于那些在國外生活了不久,整天就和一群不得志的國人厮混在一起沒跟像樣的當地人打過交道,就把國外生活描述得妙不可言的帖子基本上都是漠視。前兩天看到一個女生寫她今天過得很開心,因爲和實驗室的師兄師姐一起去海邊租了一個台子烤肉,他們玩老鷹抓小雞…這種事情我也幹過,我的一些老師兄老師姐看我就是孩子,出去玩得時候就會說,你不用幫忙了,去滑滑梯吧…這是何等的寂寞無聊才會做的事情啊。我在新加坡的同學,這些人都是很優秀的人,但真正跟當地社會打上交道的只有一個男生,他信仰基督教,周末去教堂,所以和本地人很熟絡,對當地社會人文認識得也比我們多很多。
回國後,跟東家談得很爽快,因爲工作的平台很好,真的很好。直接做中美雙方我這個領域的技術交流,都是和雙方的管理層直接打交道,也會和一些已經在美國工作,效力于大公司多年的中國留學生交流。包括今年去美國開技術年會,直接和各大公司的高層以及學會的管理層談合作事宜,老美非常盡地主之誼,招待了不少商務午宴,專門叫了中餐,還一個勁說不好意思,這是當地能找到的最好的中餐,balabalabala。反正跟我03年以一給留學生的身份去美國參會的感覺和待遇是相當相當不同啊。在這種頻繁的交流中,發現真正得到美國人認可中國人還是鳳毛麟角,只有一個大叔真的很厲害,他出國前在國內這個行業工作過一段時間,雖然在美國呆了18年,但是一直非常留意國內的動態,所以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很信賴他也佩服他,涉及到重要事情的談判,老美肯定是要找到他來的,甯可會談拖後也一定要等他來。但大多數我見到的都是很盲目或者很被動出國的留學生,畢業後工作,說ta是中國人吧,中國的情況ta還真不了解,說ta是美國人吧,美國人也不認可,還不如直接逮一個在中國這個領域工作的英語說得溜到的人來交流。這種事情我碰到的聽得已經很多了。
至于英語好壞,我現在非常鄙視兩年前的自己,那會剛回國,以中英文夾雜著說爲榮,現在知道這真不是一件什麽光彩的事情。盡管當時的情況確實是在專業方面的東西我拿英文表達出來會更順暢一些。但是,中國人講好英文的目的是什麽?就是你能夠做好語言的溝通,用很簡潔清晰地道的語言去讓一方明白另一方的意思。陸陸續續自己做了很多交傳,也參加過很多雙語會談,包括級別很高的幾個國際組織的商務交流,最讓我震動的還是前面說的那個大叔,中文就是中文,英文就是英文,中英文表達都相當的准確清晰簡潔,這才是英語強人。但這種強不是說他的發音很標准,他的口齒很流利,而是他多年的經驗和曆練,多年的用心和用功,厚積薄發。他們公司的另外一個中國女人,雖然跟他同樣的職位,但是一口一個,“哎呀,我在國內不是學這個專業的,我沒有概念,有些中文不知道該怎麽講”,其實,她說這樣的話,不僅是中方的人就是在他們本公司的老外眼裏應該都是一種恥辱吧,比較丟人現眼而不自知了。其實世界就是這個樣子,說著自己的語言土生土長在這邊土地上都混得很郁悶,怎麽可能去一個完全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思維意識形態的國家春風得意呢?寫寫又遠了,不過基本上回答了版上經常提出的一些問題,我該出國麽,我該移民麽,爲什麽英語好找不到工作,國內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美國加拿大澳洲這個好那個好……. 老外尊重你,是因爲首先你背後的那個國家強其次才是你強,做好自己,在哪裏都會很好。在中國不開心,出國可能會短暫的開心,但會更久的不開心。面對遊戲規則,如果沒有本事去改變,那就去適應,抱怨只會傷害自己。 (一些體會吧,畢竟在外生活過一段時間,經常到處溜達,而且回國後效力于壟斷國企的鬼不是很多,看到一些子虛烏有的點評也按捺不住,東一榔頭西一榔頭跟貼,不如完整寫一些東西,上述觀點是很久以來都在想的,可能有些偏頗,以後再有類似的話題,不會參與討論了)
另外加一點,在新加坡日子會過得比較爽一些,本身是一個比較時尚的大都市,夠熱鬧,夠休閑, 另外公共服務也發達,地鐵公交四通八達。吃飯也不錯,口味相對來說還是很對亞洲人。同時政府也認識到新加坡的小,所以新加坡旅遊業很發達。奉勸在坡島的同志們一定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泰國,大馬,印尼,菲律賓,澳洲,新西蘭,馬爾代夫機會合適一定好好去玩!這是我最後悔的一件事情,那邊的海水真是棒!!好幾個潛水專家都跟我講,除了紅海海域之外,東南亞和南亞這片就是最好的潛水區域咯。另外,對女孩子而言,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環境單純,安全,逛街方便,買東西方便。除了氣候不太好這一條之外,新加坡整體來說還不錯啦!
(文/closercc)
關鍵詞:新加坡中國生活工作對比優劣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