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自己的電影嗎?”這可能是很多人看到“新加坡電影”想到的第一個問題。
“咦,我看過什麽新加坡本地電影?”這可能是第二個問題。
不得不承認,新加坡電影影響力並不大,與香港、韓國、台灣相比差的還很遠。新加坡電影在1970至1990年經曆一段沙漠時期,李光耀政府對電影産業冷淡,審查嚴格。1985年新加坡經曆了獨立後首次經濟負增長,1986年至1988年出現大批民衆移民海外,他們大部分並非對經濟失去信心,而是對社會環境的壓抑有著一種不安。1987年開始的新加坡國際影展著手鼓勵本地電影人,政府方面也于1998年成立電影委員會,積極推行電影産業。90年代後新加坡電影再生,慢慢成長。
這裏爲大家介紹10部新加坡不錯的本地電影以及電影導演,通過電影了解新加坡社會的風貌。
1. 小孩不笨 I Not Stupid (2002)
關鍵詞:KIASU怕輸
導演:梁智強 Jack Neo
KIASU意思是怕輸,這個詞在新加坡日常使用頻率很高。新加坡從小學開始,不斷將孩子劃分等級分流,小學會考會把學生分到三個不同等級的班級:EM1, EM2, EM3。新加坡社會以華人爲主體,重視教育,怕輸的心態很普遍。
這部電影是新加坡2002年最賣座的電影,笑中有淚,對新加坡華人家長教育心態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嘲諷。
新加坡人KIASU(怕輸),家長望子成龍想盡各種方法,孩子只能一次又一次無奈面對社會定下的規則。
關于梁智強:梁智強包辦本片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評價這部電影時說:“我看過《小孩不笨》,我能理解它爲什麽能觸動許多家長的辛酸。我太太很喜歡這部電影,她連續看了三遍。國家日的獎章應該授予梁智強。” 梁智強在新加坡電影票房號召力絕對第一。《小孩不笨》《新兵正傳》《錢不夠用》系列電影屢創本地電影票房新高。梁智強爲新加坡的娛樂圈作出無數的貢獻,他在電視綜藝節目和新加坡電影上的成就也使他在1999年獲得新傳媒頒發演藝圈最高榮譽的 “特別成就獎”表揚他的付出。
2. 新兵正傳 Ah Boys to Men (2012)
關鍵詞:國民兵役 National Service (NS)
導演:梁智強
新加坡征兵制是新加坡的一項國民服役(National Service, NS)制度,該制度要求所有的男性新加坡公民以及年滿18歲的第二代男性永久居民到軍隊服役,服役期限爲22到24個月,服役單位包括新加坡共和國武裝部隊、新加坡警察部隊或新加坡民防部隊(即消防隊)中的其中一個。
這部電影中對新加坡軍營訓練制度,軍銜設計,兵役制度等都有介紹。電影也可看出新加坡多種語言摻雜的特點:福建話,Singlish,馬來語,台灣腔國語,潮州話等冗雜在一起。
新兵正傳1、2票房分別爲S$ 6,214,285、S$ 7,895,058,包攬了新加坡本土電影票房冠亞軍。
3. 爸媽不在家 ILO ILO (2013)
關鍵詞:女傭
導演:陳哲藝 Anthony Chen
在新加坡每6戶家庭就有1戶請女傭,請女傭幫忙處理家庭雜事是很平常的事情。可以說很多本地小孩成長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女傭的陪伴下度過的。
《爸媽不在家》講述一個普通新加坡家庭裏的4個普通人物:淘氣的佳樂,菲傭Terry,處于經濟壓力的父母。平常生活中卻探索了幾個重要主題:童年成長、移民、金融危機、家庭關系。這部電影是根據導演陳哲藝童年親身經曆改編而成,滿懷對女傭的追憶與謝意。
“他不用力就把你的心從頭揪到尾,清新、不做作、很純、很感人,是大師沒辦法比的。”— 李安
“新加坡全國都爲這部電影慶賀。希望它鼓舞陳哲藝還有更多本土電影人堅持講精彩的故事”— 李顯龍
關于陳哲藝:新加坡最受矚目的年輕導演,亞洲導演的一顆新星。憑借《爸媽不在家》獲得第66屆戛納影展金攝影機獎,第5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最佳劇本獎、最佳劇情獎,以及其他多個獎項的肯定。
4. 4點30 (2005)
關鍵詞:孤獨
導演:陳子謙 Royston Tan
很多人離開新加坡,覺得新加坡太務實功利,沒有人情味,生活處事中,很容易劃上一條界線,讓人覺得在此生活孤獨。
《4點半》就探討了新加坡生活中的孤獨。11歲小學生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爲打發孤獨,淩晨4點30去韓國籍房客房中窺探。電影對白很少,孤獨的聲音卻很大。
關于陳子謙:陳子謙算得上新加坡電影怪傑。他執導《15》講述的街頭少年有紋身、幫派、流血,這些元素都是新加坡罕見卻真實存在過的;《881 Papaya Sisters》這樣歌舞劇形式的電影成爲2007年新加坡最賣座(S$ 3,540,000)的本地電影。
5. 和我在一起 To be with me (2005)
關鍵詞:愛情不易
導演:邱金海 Eric Khoo
新加坡結婚率近年來持續下滑,離婚率也略有上升。新加坡人沒有上一代的傳統觀念,加上更高的學曆以及對事業的追求,結婚率下滑。
本片有三個獨立的故事,主題都是愛,或熱烈滾燙,或平淡如水,或卑微迷茫。愛,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全片對白很少,卻飽含深意。故事取材真實的新加坡盲聾老師特麗莎,诠釋現代人的愛情觀。侯孝賢誇獎本片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這部寂靜的新加坡電影無疑達到了這個境界。”在新加坡這個資本人力流動繁多,喧鬧而功利的城市,邱金海拍攝的這個故事,充滿了對愛的希望,也充滿寂靜的希望。
關于邱金海:邱金海算新加坡電影先驅,1995年執導的《薄面佬》探討底層人物的生活廣獲好評,爲新加坡電影開啓走向世界的大門。1997年第二部電影《十二樓》是首部獲得戛納影展的新加坡電影。他爸爸曾被福布斯評爲新加坡首富,但邱金海放棄繼承老爸生意,轉行當導演。
6. 十二樓 12 storeys (1997)
關鍵詞:HDB
導演:邱金海 Eric Khoo
李光耀在1964提出的口號,要實現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現在80%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住在政府的組屋裏。2008年6月,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計劃獲得了聯合國“公共服務獎”。
《12樓》通過一棟HDB的幾戶人家,勾勒出整個新加坡底層社會的生活形態,以小見大,讓人感觸新加坡社會光鮮背後的辛酸刺痛。每天罵養女的老婆婆在死前還在埋怨養女San San不長進,等老婆婆逝去,平日寡言的San San爲老婆婆跪著哭泣;移民新加坡的中國新娘Lily,本來滿懷美夢,來到新加坡後,卻受到各種束縛,物欲強又奔放,讓新加坡老公傷透腦筋;父母不在家時,哥哥Meng不得不照顧淘氣的妹妹和討厭讀書的弟弟,矛盾不斷。這部電影稱得上是新加坡浮世繪。
7. 沙城Sandcastle (2010)
關鍵詞:找尋曆史
導演:巫俊峰Boo Junfeng
新加坡“小”,地方小,資源少;新加坡“年輕”,1965年才從馬來亞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小而年輕的國家,有其優點,沒有很多包袱,只能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更好發展,所以包袱小,發展迅速。但是也因爲年輕,少了曆史的厚重,國家向心力也不夠大。新加坡也在慢慢努力塑造身份認同,記錄曆史痕迹。
就如電影的名字一樣,新加坡就像一個沙城,找不到根基,惶恐失落。片中18歲的恩,被征入伍前,面對突如其來的祖父之死,祖母的癡呆,母親對軍官的偷戀,恩發現自己死後父親的過往。但這些背後的故事對18歲的恩來說是陌生的,沒了共同記憶紐帶,家庭就像沙城一樣,可能被海水沖走。慢慢的探索中,恩慢慢理解了父母的感情,家庭的曆史。不予遺忘的曆史,賦予了今時的厚重。小國有小國的曆史記憶,也有紮在土裏的根,像沙城,臨近大海,卻也不會坍塌。
8. 叢林灣the casuarina cove (2009)
關鍵詞:同性戀
導演:巫俊峰Boo Junfeng
新加坡法律(Section 377A of the Penal Code)規定只有異性之間和女性同性之間的性行爲合法,但男性之間的同性性行爲被視爲違法,最高可被判處兩年監禁。雖然如此,新加坡已經舉辦過數次支持同性戀的集會,2014年在Hong Lim Park的LGBT聚會活動”PINK DOT”人數有26000,對一個人口只有五百多萬小國來說,算得上大型聚會。
2014年PINK DOT的現場
這部短片《叢林灣》取材自發生在1993年的真實事件。當時新加坡的男同性戀時常出沒在叢林灣(Tanjong Rhu) 尋找同性夥伴。當地警局派出英俊的警員假裝同性戀去逮捕他們。警方用這種方式在叢林灣逮捕十二個男子,他們被控罪後,大多被判處兩到六個月刑期。
關于巫俊峰:巫峻峰是新加坡年輕一代新銳導演,同性戀題材在他的電影中十分突出,《加東賦格曲》《全家福》都有涉及。
9. 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 Just follow the law (2007)
關鍵詞:政府部門
導演:梁智強 Jack Neo
新加坡政府以高效廉潔著稱,在公共服務管理方面更是得到廣泛贊譽。這部喜劇嘲諷了很多政府部門的規矩不知變通,什麽都跟著規定走的公務員生活百態。本片台詞也很生動有趣,”those can’t show, please hide; those can’t hide, please throw; those can’t hide and can’t throw, please put outside”(不能給人看的就藏好,不能藏的就扔掉,不能扔也不能藏的,就放別處去),政府部門動不動就來3個I,5個E之類的,”innovation, initiative and interesting”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expressiveness, enthusiasm, and excellence”。
10. 快樂工廠 Pleasure Factory (2007)
關鍵詞:芽籠紅燈區
導演:呂翼謀Ekachai Uekrongtham
新加坡除了金融區的高樓大廈,除了濱海灣花園,也有合法的紅燈區芽籠(Geylang)。芽籠有著各式餐廳酒吧,也處處可見情趣店,紅燈區的性工作者明碼標價,雖說有政府管理,但也有一些非法的性工作者在此工作。 《快樂工廠》聚焦芽籠,描繪芽籠各色人物的生活狀態:中年性工作者的母親發現女兒也在接客,打暈嫖客,帶女兒去夜市吃飯;年輕士兵在朋友唆使下失身;年輕的性工作者領賣唱帥哥到自己家,什麽都沒有做,只是一起聽歌。紛繁塵世,也有一份從容安定。可惜這部電影被新加坡電影局禁掉。
關于呂翼謀:執導過舞台劇《菖與英》,並廣獲贊譽,轉到電影後,拍攝《命運拳擊手》,講訴變性人的世界,也贏得票房佳績。
新加坡電影雖然尚未形成明顯風格,但它是新加坡國家向心力的一部分,是文化創新的象征,是了解新加坡社會的方式之一。大家有空就找來這些電影看看,裏面蹩腳的Singlish、接地氣的食閣、芽籠的街道、街旁的座椅都是對你平日生活親切的提醒,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感謝作者張佳盛的原創投稿)
關鍵詞:新加坡電影,真實的新加坡,新加坡本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