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近年來,中國大陸大量富豪和中産階級,到香港購買保險,簡直形成一個巨大的産業。
然而,今天中國著名媒體財新發布一篇文章,《我爲什麽要去新加坡購買定期壽險》寫到,同樣是保500萬人民幣,新加坡要交8.6萬人民幣保費,而香港需要64萬人民幣。
是的,同樣購買一份20年期的定期壽險,在新加坡花的成本約合8.6萬人民幣,在大陸和香港則需要64萬。這驚天的對比!
這不是小報,是財新這樣的專業財經媒體發表的專欄文章。
作者明宏義本身就是保險從業人員,對大陸香港和保險行業,應該都相當熟悉,所以說話有理有據。
買一份100萬新幣(約等于500萬人民幣)保額的定期壽險,以各繳交20年保費計,在新加坡每年所繳保費是858新幣,算到來20年總額就是85,800元人民幣(858乘20乘5)。如果同樣100萬新幣(500萬人民幣)的保額,買中國某大型公司産品的話,20年的繳費則是640,000元人民幣。
總體而言,內地和香港的定期壽險産品不但貴而且供給不豐富,相對于新加坡或歐美市場的定期壽險産品而言,前者的定期壽險産品價格,比後者的普遍貴出2、3倍,甚至更多。
明宏義本人,特意專程赴新加坡購買了定期人壽保險。
作爲對新加坡一切都好奇的新加坡眼,采訪了新加坡本土幾位專業人士,分別來自新加坡最大的三家保險公司,和一位理財公司的顧問。幾位觀點各有側重,希望能拼出一個相對客觀和完整的評價。
這很有可能
大東方理財私人有限公司,惠戶理財高級執行顧問劉超群:
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以我目前主要推廣的人壽(包含重疾)保單的新中對比來看,兩地的繳費額是這樣的:
在新加坡,要保一個100萬新幣(相當于500萬人民幣)的20年人壽險(交20年保障終身),每年應繳保費大概是1萬8000新幣(相當于9萬人民幣);而在中國同樣保一個20年人壽(一樣交20年保障終身),每年得繳付10萬人民幣,所保金額只有400萬人民幣。單看數字就很有出入了。
還有更大的隱形差異。新加坡的這份保單,具有現金價值。換句話說,如果你在20年期內,因爲某種原因,比方說發財了不需要再賺錢了,想中止保單的話,保單是可以贖回的,能拿回的錢是多少姑且不論,也是一筆現金流。而在中國,一旦中途停保,是拿不到半毛錢的。
針對明宏義文中的兩點結論,有話要說:
1)從管理早亡風險、爲家庭提供財務保障著想,最好的金融産品就是定期壽險。
駁:不覺得定期壽險比永久壽險的意義更大,對于文中所說“從來不賣定期壽險的理財顧問,在我個人看來,絕對難言專業、客觀和將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表示不敢苟同。
2)作者在實地研究新加坡的保險市場後,大贊“其專業能力給我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駁:新加坡起碼有兩家保險公司,大東方和保誠的從業執照,沒有頒給獨立的理財顧問。也就是說,就算他再獨立,也不能對市場上的所有産品,都有所了解並推薦性價比最高的,換句話說,獨立也有可能不夠中立。
—–這種“福利”,因爲有健康和賺錢能力的審核,沒有年薪三五十萬人民幣的就別指望了—
▲保誠保險資深理財顧問賴學芬
看起來非常有誘惑力的新幣100萬的人壽保單,並非每個人都能買的。需要真材實料,前提至少需要你能賺個30-50萬/年。試想,如果你一輩子不吃不喝都賺不到100萬新幣(500萬人民幣),保險公司憑什麽保給你?所以,一般吃瓜群衆,就別想了!相比而言,一般在新加坡工作的,比較容易做到保額100萬。
文章中那個年輕人的計劃,我覺得欠缺。因爲他77年的,其實算最好年齡的,可以保到100歲,雖然保費高一些,但是他還很值錢啊。雖然他20年定保費用是很少的,但是20年後,就算健康,也給不起那個保費。所以,45歲之前的客人,我都保障他們到100歲。
作者的選擇是對的
AIA理財經理李琨:
定期壽險不適合長期,文章中的受保人明確在黃金掙錢時期保障自己的價值,所以定期20年的對他來說是適合的。
我們的工作中,可能會把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一起,根據客戶的情況做一個組合。沒有說定期一定好過終身的。
至于”獨立財務顧問”,實際上是沒有這樣的稱謂。新加坡有兩種保險顧問,一種是直屬于某間保險公司,比如我,是AIA的,我只代理AIA的産品。還有一種是broker,屬于代理公司,代理公司代理不同間保險公司的某些産品,也可能主要代理某間保險公司的産品。
我覺得文中的獨立顧問的特點:根據客戶需求推薦産品,而不是傭金的高低。是不管是哪一種財務顧問,都應該遵守的基本職業素養~用專業的知識和態度,根據客戶需求規劃合適的保險理財方案。
這的確是個價值窪地!
國際注冊金融理財師IPP FINANCIAL ADVISERS Pte Ltd胡姚茜:
新加坡的定期壽險,的確是個“價值窪地”(想必這也就是新加坡沒有大張旗鼓宣傳的原因之一,“悶聲大發財”的傳統美德。)
可是,對定期人壽的的重要性,有異議。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不同,決定了個人需要買的保險種類不同,換句話說,在美國可能非買不可的定期壽險,在其它地區未必如此。把美國式的思維帶來思考在新加坡或者中國生活的理財規劃,那就錯了。
香港和新加坡相比,産品區別是夠真有那麽大,個人也有疑問,需要進一步探討。畢竟香港和新加坡的人均壽命相差不大,不像內地和新加坡,大概要相差十歲,所以一般而言,報廢的差距,不應該有那麽大。
附:
▲(圖片來自財新網文章明宏義《我爲什麽要新加坡買定期保險》
綜上所述,新加坡的保險的確有許多值得探索和挖掘的項目,但是選擇最合適的産品才能最劃算,所以還是要多咨詢和比較。如果大家對此問題感興趣,新加坡眼也擬邀請相關專家,組織合適的分享交流會。具體情況加微信xinjiapoyan18交流。
因爲時間所限,受訪人的意見僅代表個人,內容未經任職公司審核,不代表公司官方意見。
如果有進一步的建議或咨詢,歡迎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