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增多的外來勞動力令許多新加坡人感到焦慮,而不斷提高的就業限制也讓外勞大呼壓力倍增。 昨天(1月6日),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在國會上首談兩者的競爭平衡,表示新加坡本地人與外國勞動力的平衡是政府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針對最近社會上的聲音,陳振聲明確表態政府不能打開閘門淹死新加坡人,也不能關閉國門,拒絕外國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如果新加坡增長領域所需技能的外籍PMET(專業人員、經理、高管和技術人員)太少,就意味著新加坡企業不能抓住外面的機會。(圖源:陳振聲臉書)不過,對兩者的平衡,以下三個重要的因素:新加坡的企業需求、這一代新加坡人的需求以及下一代新加坡人的機會,是政府將著重考慮的因素。但是,新加坡不應拒絕那些給予外國勞動力更高工資的外來投資。例如,新加坡在上世紀70年代引進了三個外來的半導體企業,三年內制造了超過7000個就業機會,當時沒有經驗的新加坡人都是在外籍上司的領導下工作。不過,最終新加坡人接手了這些高薪的崗位,現在,國際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和蚬殼的本地管理者都是新加坡人。對于新加坡政府來說,與其因爲本地人不能勝任高薪職位的“不公平”而將投資拒之門外,不如先落實那些投資,讓它帶動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培訓新加坡人學習技能,確保新加坡的下一代有機會可以勝任。陳振聲承諾,新加坡政府站在新加坡人這一邊,會一直投入資源幫助國人爭取高薪工作,也會確保就業市場的公平。就此,新加坡人力部因此制定了公平考量框架,確保國人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人力部長楊莉明新年發布臉書說將調整公平考量框架)同時,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新加坡就業人數增加了近6萬人,本地的PMET工作比例也增加到近57%,是世界上最高的比例之一。在此期間,本地人的實際月工資增長率爲3.2%,高于前三年的2.4%,高于美國(0.5%)、日本(0.8%)和德國(1.2%)等大多數發達經濟體。(新加坡曾被評爲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針對反對黨國會議員畢丹星有關“本地人是否包括了新加坡永久居民(PR)”的詢問,陳振聲認爲這只會挑動新加坡人與外來勞動力的對立,沒人會從中受益。也許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真正的競爭應該是新加坡隊(Team Singapore)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競爭,新加坡隊是由新加坡人、新加坡永久居民和外國勞動力組成的。陳振聲的完整國會發言,可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