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新加坡新增確診675例,累計25346例。新增病例當中,2人爲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衛生部將在今晚公布其他詳情。5月12日疫情回顧讓我們先來回顧下昨天的疫情。5月12日,新加坡新增確診884例,累計24671例。19667人進方艙或轉隔離設施。在院有1112人,另有20人在加護病房;昨日626人病愈出院,創單日新高,累計出院3851人。病逝21人。最近一周,每日病愈出院人數有明顯增加,從兩周前的日均55.85人升到最近一周日均的333.14人。5月13日,《新加坡眼》董事經理許振義博士在CCTV4作新加坡疫情觀察:鄰國疫情5月12日,印尼累計確診14749例,菲律賓爲11350例,馬來西亞爲6742例,泰國爲3017例。馬來西亞昨天新增16起確診病例,是該國3月18日實施行動管制令以來的單日新增新低。7個新感染群5月12日,新加坡追查到7個新感染群,主要在工業區:1. 建德彎(Kian Teck Drive)45號:最新確診3起證實與先前的14起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一共17起2. 羅央6大道(Loyang Way 6)3號:先前確診的5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3. 聖諾哥路(Senoko Road)36號:先前確診的13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4.聖諾哥南路(Senoko South Road)7號:先前確診的3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5. 雙溪加株道(Sungei Kadut Avenue)3號:先前確診的27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6. 科技園彎(Tech Park Crescent)46號:最新確診2起證實與先前的1起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一共3起7. 兀蘭E1工業園(Woodlands Industrial Park E1)5號:先前確診的6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過去七天(5月5日至11日),衛生部成功追溯93起原本未能確認感染源的病例。(設在萬裏山軍營的“密切接觸者”追查中心。圖源:新加坡國防部)社區病例至于社區新增確診,4人是公民/永久居民/非WP外籍人員,3人是不住集體宿舍的客工(WP)。根據統計,前者較有可能是家庭傳染,後者較有可能是工作場所傳染,因此應對的措施不盡相同。衛生部表示,過去一周,非宿舍WP日均新增6例,比再前一周的日均7例有所減緩。公民、永久居民、非WP日均新增亦有減緩,也是從再前一周的日均8例降至過去一周的日均7例。根據衛生部信息,昨日新增病例中,98%與已知感染群有關,當局仍在追查其余病例的病源。醫療系統感染病例在本地社區的上述新增病例中,包括醫療系統的2人。第24016例(63歲新加坡籍女子)是新加坡中央醫院的臨床護士,沒有疫區旅行史,出現症狀之後沒有上班,5月11日確診,目前在國家傳染病中心住院。第24255例(55歲新加坡籍女子)是樟宜綜合醫院的病患服務助理(patient service associate),沒有疫區旅行史,5月11日確診,目前在樟宜綜合醫院住院。在住院之前,她曾上班數小時。客工宿舍病例住在大型集體宿舍和工廠改建宿舍的客工(WP)確診昨日增877例。相對于社區,大型集體宿舍可以作封閉式的集中管理,防控措施與社區有所差異。除了5月11日出現技術問題導致確診人數偏低,客工宿舍最近7天的日均確診人數在800左右。新加坡政府說,將陸續對所有32萬住在大型集體宿舍的客工做病毒檢測。目前已經完成3.2萬人的檢測,其他預計在幾周內陸續完成。4月初,客工宿舍爆發疫情之後,爲了盡快篩分有無受感染,檢測工作重點在已經出現症狀的客工。到了本階段,檢測工作重點轉爲未出現症狀客工。這部分人占整個群體的絕大多數,其中可能有受感染的無症狀帶病毒者,有已經自行康複的,也有未受感染的,必須一一檢測篩分。爲提高檢測效率,檢測工作“兵分兩路”。一路是對高感染率的客工宿舍群體先做血清抗體檢測,檢測陽性的表示已經康複且不帶病毒,檢測陰性的則與低感染率宿舍群體一起進行拭子PCR檢測;如果仍檢測陰性,須隔離14天,之後做第二輪拭子PCR檢測。PCR檢測陽性的則按照症狀分流,中症的送醫院,輕症的送醫院或社區康複設施(駐有醫療人員),無症狀的送社區護理設施(沒有醫療人員)。截至5月11日,在各類設施的客工人員分布如下:對客工篩分之後,有症狀的治療,無症狀的護理,康複和未受感染的就可以複工。跨部門抗疫小組聯合組長黃循財說,康複出院的客工目前有1735人,本月底康複出院的客工預計有2萬人。
新加坡眼評論
衛生部長顔金勇指出,如果疫情防控持續好轉,政府將在6月起對“斷路器”阻斷措施作逐步解封,讓經濟和社會活動可以逐步恢複,但不會即刻全面解除限制措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新加坡政府貫徹的是“盡力壓平峰值”而不是“完全遏止傳播”的策略,大概是考慮到後者無法做到,或是代價太大。因此,“斷路器”逐步解封的條件並非“連續n天零新增”,而是“病例數維持在低水平”。另,顔金勇強調,“斷路器”逐步解封之後,病例有可能上升,甚至激增。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有必要恢複執行一些較嚴措施。換句話說,這就像手裏握只小鳥,握太緊,就捏死,握太松,就飛走。因此,必須不斷調整手上的力度,感覺要飛走了,就握緊一點,感覺快不行了,就松開一些;不能讓它飛走,也不能把它握死。魚和熊掌,我想兼得。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