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新加坡新增確診752例,累計26098例。新增病例當中,2人爲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衛生部將在今晚公布其他詳情。5月13日疫情回顧讓我們先來回顧下昨天的疫情。5月13日,新加坡新增確診675例,累計25346例。19479人進方艙或轉隔離設施。在院有1018人,另有19人在加護病房;今日958人病愈出院,創單日新高,累計出院4809人。病逝21人。兩個多月來,昨天是出院人數首次高于新增確診人數。前兩天,5月11日,也出現了出院人數高于新增確診人數,但是那天確診人數低是因爲檢測技術故障,屬于特殊情況。最近一周,每日病愈出院人數有明顯增加,從兩周前的日均63.71人升到最近一周的日均453.57人。希望這個趨勢能保持。鄰國疫情5月13日,印尼累計確診15438例,菲律賓爲11618例,馬來西亞爲6779例,泰國爲3017例。泰國首次出現無新增確診,也沒有新增死亡病例,死亡病例維持在56人。追查出6個新感染群5月13日,新加坡追查到6個新感染群,都在工業區:1. 建德彎(Kian Teck Crescent)3號:最新確診1起證實與先前的4起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一共5起2. 尼徳路(Neythal Road)119號:先前確診的7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3. 雙溪加株4街(Sungei Kadut Street 4)1號:先前確診的11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4.大成道(Tai Seng Avenue)1020號:先前確診的110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5. 大士路(Tuas Road)17C號:先前確診的7起證實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6. 大士景2徑(Tuas View Walk 2)29號:最新確診2起證實與先前的3起相互關聯,形成本感染群,一共5起過去7天(5月6日至12日),衛生部成功追溯104起原本未能確認感染源的病例。(設在萬裏山軍營的“密切接觸者”追查中心。圖源:新加坡國防部)根據衛生部信息,昨日新增病例中,99%與已知感染群有關,當局仍在追查其余病例的病源。截至5月13日,25346累計病例中,仍屬于不明感染源的有700例,約總數的2.76%.所有不明感染源都發生在社區病例,在700例中,557例是本地公民、永久居民和非WP人士,143例是不住大型集體宿舍的WP。根據病例跟蹤統計,前者多是通過家庭感染,後者多是通過工作場所感染。因此,盡管同屬本地社區,但當局對兩者的疫情防控重點不一。客工宿舍病例住在大型集體宿舍和工廠改建宿舍的客工(WP)新增確診671例。相對于社區,大型集體宿舍可以作封閉式的集中管理,因此,防控措施與社區有所差異。社區病例至于社區新增確診,新增4人是公民/永久居民/非WP外籍人員,不住集體宿舍的客工(WP)首次無新增確診。衛生部表示,過去一周,非宿舍WP日均新增4例,比再前一周的日均新增6例有所減緩。公民、永久居民、非WP日均新增亦有減緩,也是從再前一周的日均新增8例降至過去一周的日均新增6例。新加坡眼評論最近兩天,讀者經常提出三個問題:一、月底或有20000名客工出院?這是怎麽算出來的?二、不是說每天可以做8000個檢測嗎?爲何從4月到現在才測了32000名客工?不是4天就能完成了嗎?三、測了32000名客工,就有23000確診,感染率爲72%,那麽,32萬客工不得有23萬確診嗎?我們來嘗試探討一下這三個問題。歡迎讀者指正、補遺。“2萬客工出院”依據何在?從這個圖表很清楚看到“新增確診”和“出院”形成一前一後的兩個峰形。新加坡的情況是,平均住院天數爲30天左右。以此爲參考,“新增確診”的峰形于4月7日左右開始成形,而“出院人數”峰形看來是5月7日開始出現,相當合理。兩者前後重疊的情況不一定完全吻合,但也不應差太遠。假定出院人數峰形與新增確診峰形前後相隔30天形成重疊,那麽,大概從今明天起,應該會見到每日500-1000人出院,持續一個月以上。按這個推算,到了本月底一共有2萬名客工病愈出院,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不過有一點必須注意,這裏說的是2萬客工出院,並不是指現存病例減少2萬人。現存病例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雖然每天預計500-1000人出院,但也會有好幾百甚至上千新增確診。怎麽一個多月才測了3.2萬客工?衛生部不久前說,每天檢測量可以達到8000。衛生部也說,至今檢測了3.2萬名客工。于是,有讀者問,每天8000次,測3.2萬名客工不就4天的事嗎?怎麽過去一個月才測了3.2萬?其他時間在做什麽?好。我們先來看看“每天測試8000次”。這是衛生部截至5月10日報告的拭子檢測次數。從這個表可以推算,4月7至14日是日均3159次,之後每周的日均檢測數逐步提高,但也只是三四千,一直到最近(5月5至10日)才提高到日均8109次。簡單說,“每天8000次”是最近一周的事。其次,即便每天8000次,也有兩個理解誤區得注意。首先,這8000次是檢測次數,不是檢測的人數。檢測的人數要比檢測的次數少,因爲每人得做兩次檢測或以上,兩次檢測需要間隔至少24小時。因此,即便每天做8000次檢測,也不等于8000人接受檢測。還有一個理解誤區,就是誤以爲這8000次檢測全用在檢測宿舍客工上。其實遠遠不止。除了宿舍客工之外,必須檢測的群體至少還包括:一、在方艙和社區康複設施的一萬多病人二、前線醫療人員三、仍在工作一線的必要領域員工四、社區裏的體弱和高危群體如安老院和療養院中的老人和醫護五、衛生部隨機選擇社區其他病患做新冠病毒檢測,進行潛在傳染源的監測六、所有學前教育中心職員,等等這樣看來,就不難理解爲何“每天8000次,但一個月才測了3.2萬客工”了。這只是我們根據公開信息所作的推算,具體究竟是否如此,還是得看衛生部將來是否詳細解釋。客工群體感染率達70%?截至5月13日,衛生部數據顯示,集體宿舍客工具體確診人數爲23008人。衛生部也說,目前已測試了客工32000人左右。所以有讀者說,這豈不等于70%感染率?按這個感染率,32萬名客工的群體豈不得有23萬人感染?那就等于群體免疫了。關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探討:一、從4月初到前不久,對集體宿舍客工的檢測重點是出現症狀人員。很多這些人員都是感染者,既然以他們爲重點檢測對象,檢測的“命中率”自然就比較高。因此,現階段計算出來的感染率很高,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二、衛生部說,目前的檢測重點已經轉移到未出現症狀的客工。這些人有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一經檢測可能就確診;但也有不少可能是未受感染的健康客工。這一個月來,許多客工已經分流到臨時宿舍,降低了宿舍的聚居密度,也降低了感染機率。因此,接下來檢測工作的“命中率”或許比目前的略低一些。《聯合早報》報道,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預測,未來幾周的新增病例會維持在每天800起或更多。然而,梁浩楠認爲,所謂“每日新病例”應該是早前已受感染的病例,但是因爲近日當局加緊(對無症狀人員的)檢測,才陸續確診。換句話說,所謂的“每日新增確診”是過去一兩周發生的感染,有一段滯後時間。因此,他說“人們無須過于焦慮”。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實際染病人數可能比確診數字更高。不過他指出,如果確診的很多人屬于輕微症狀,意味著疫情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