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疫情期間新加坡遇到的困難重重,但新加坡政府還是不忘推廣文化藝術。這是一篇來自官委議員何偉山的發言:
首先,我非常感謝王瑞傑副總理和他的團隊,一直把我們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生計放在心上。我國政府對文化藝術領域的重視和認同,讓文化藝術成爲人們在疫情中不可缺的精神糧食。國家藝術理事會與《聯合早報》合作,策劃並推出了一系列四場的線上藝術節目《早報午樂場》;呈獻華樂、聲樂、古典室內樂 及 文學朗讀,獲得線上觀衆的熱烈反響。
(圖源:何偉山臉書)
政府所推出的加強版雇傭補貼計劃,讓許多的藝術團體藝術家在疫情當下可以維持生計,繼續創作,發揮創意,創造驚喜讓許多國人欣賞到藝術表演在線上的無限可能。例如:新加坡華樂團推出 Tutti Singapore打擊樂演奏、新加坡交響樂團上載了一系列的回響音樂會、新加坡華樂總會爲新中建交30年召集了30位胡琴演奏家呈現曲目《光明行》、鼎藝團、南華潮劇社、湘靈音樂社、新加坡華族傳統中心等,都頻頻創作了無數線上的居家演奏。他們利用了先進的數碼技術來制作並把演出推送到各種社交平台,讓許許多多的居家觀衆能免費享受到各種精彩的音樂會和演出,傳播愛心慰問。到至今,線上的文藝演出活動已經吸引超過1千萬名觀衆了。
這段期間,其實很多熱心的人士會很關注弱勢群體,給他們捐款和支持。這是好事,但我覺得非常需要幫助的,是從事文化藝術的自由工作者。本地的文化與藝術群體的存在,是社會所需的精神與希望。很多人不會首先想到他們是需要得到支持的一群。他們的處境本來就很不容易,而在疫情當下,那就更困難。他們得到的支持遠遠不夠,但這也反映社會本身的文化底蘊問題。在這一方面,我們需要更深的定義,來爲文化藝術取得國人的認同感,讓更多的國人願意支持藝術,促建文化,傳播文化的價值觀。
我希望藝術家藝術團體在這艱難的時刻能善用資助和撥款,抵住氣,堅毅前進,不斷地創新和創作。我相信在疫情後,我們的文化意識將變得更堅韌團結。文化藝術發展也跟以前不一樣,我們需要新動力新理念來創造出另一片新天地。希望我們可以把線上的觀衆吸到線下的音樂廳和劇院裏。當藝術家回歸舞台後,我相信他們將創作更多具吸引力有號召力的節目。我深信因爲藝術,讓國人得到精神上的滋養,讓國人提振人心,溫暖人心。我們必定戰勝疫情,在動人的音符和豐富的創作下開展新生活,爲國家的團結、繁榮與進步 實現更全面的發展!
我支持《堅毅向前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