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間堆滿雜物的“垃圾屋”今早(3月5日)發生火患,一對母子受困火海,民防部隊趕到現場破門救人,兩人被送院治療。過後,48歲母親傷重不治。 新加坡民防部隊在臉書發文指出,他們在今早6點10分左右接獲通報,指宏茂橋10道第456座組屋的11樓單位失火。
多名民防部隊人員合力鋸開單位鐵門,破門而入後,發現客廳裏堆滿了易燃物品,猶如“垃圾山”,完全被火焰吞噬,導致民防人員寸步難行。 (失火單位的客廳堆滿易燃物品) 所幸在民防人員越過重重障礙物之下,使用水柱和壓縮空氣泡沫背包(Compressed Air Foam Backpack)成功把火撲滅。 當時,一名20歲男子被困廚房廁所中,48歲女子則昏倒在臥室內,之後兩人都被救出。 (民防人員從廚房的廁所中救出男子) 該名女子被救出時已經沒有脈搏和呼吸,民防人員對她實施心肺複蘇。 事後,兩人被送往陳笃生醫院接受治療。遺憾的是,女子因傷勢過重不治。 (女子的睡房也堆滿雜物,一片狼籍。以上圖源:新加坡民防部隊臉書) 另外,有30名居民在民防部隊抵達前自行疏散。 垃圾屋除了引起衛生問題,更成爲火災的溫床。當局提醒大家,在單位內堆積易燃物品會阻礙救火工作和逃生道路,因此,民衆不應將報紙、家具和衣物等易燃物品堆積在家中。 民防部隊正在調查起火原因。
火災死者主要死因依次是……
據專家介紹,火災死者主要死因依次是: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中毒、缺氧,還有一類是由于吸入熾熱氣體,喉管被燙傷發腫,堵住呼吸道,窒息死亡。
在火場中,濃煙遮掩,受困者容易迷失方向,即便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
受困火場中,當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爲1.3%時,人呼吸數次便會昏迷,幾分鍾內便可引起死亡,而常見建築材料燃燒産生的一氧化碳含量就高達2.5%。
另外還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龍、羊毛、理綢等纖維類物品燃燒時能産生劇毒氣體,對人的威脅更大。
其實,被火焰活活燒死的並不常見。換句話說,人們主要死于濃煙,而非死于火焰。
發生火災時,要保持冷靜,不要盲目出逃。在室內首先要做到與煙霧隔離,立即關閉與有毒煙霧區域相連的門窗,用軟布將縫隙填實,同時打開和外界非煙霧區相通的通道,使室內保持有足夠的氧氣。然後再向窗外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或用繩索緊拴在窗框、暖氣管、鐵欄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條等保護手心,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如果選擇出逃,要先分辨火源方位及有毒煙霧流動方向,避開煙霧濃度高的區域,向火源的上風方向轉移。
在轉移時用一定厚度的濕毛巾捂住口鼻,在靜止或穿過濃煙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
囤積症了解一下 囤積症或儲物症(英文:Compulsive hoarding,或強迫性囤積症、病態性囤積症、棄置恐懼症)是一種強迫行爲,過度性地收購或收集物件。 很多時候,囤積的物品完全不值錢,甚至有危險性或不衛生,不過也有些是屬于可能有用但是閑置的物品,還有另一些是有精神價值的物品(比如某個逝世近親的遺物)。(圖源:Municipal Services Office) 囤積者中,有超過80%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75%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也不管家裏有沒有地方擺。對他們來說,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到處撿東西,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裏。 有些患者可能會錯誤地認爲自己收集來的東西具有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托,但對其他人則是毫無價值的。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博士生Sng Hock Lin在2019年曾做過幾個囤積症患者做過田野調查。
其中一人叫Alice,68歲,退休工廠女工,患有憂郁症和焦慮症。她家裏囤積的東西包括很多個尚未啓封、還包在塑料封袋裏的絨毛玩具。
(示意圖,圖源:pixabay) 她說:“我們小時候很窮,我母親買不起玩具。我收集這些玩具,感覺很幸福。” Alice認爲,這些玩具堆滿了床邊,給予她很大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Alice每次看醫生之後,醫生配藥、裝藥的小塑料袋,她也一個不扔地收集起來。她最早是打算廢物利用,但到了後來收集量很大,重複使用量很小,但她仍舍不得抛棄。 另一人是63歲林女士,她有個兒子則是囤積各種塑料飲料瓶子。 強迫性囤積病患者所聚集的物件數量通常會相當龐大,會幹擾或損害到患者及身邊的人生活上的流動性和基本活動,或是造成經濟困難。 有部分患者甚至會繼續存放過期食物,在某些情況下會強烈抗拒物品被清除掉。 囤積行爲如果影響到正常生活如煮食、打掃、洗澡及睡覺等,即可判斷爲確診患有囤積症。 目前尚不清楚強迫性囤積症是否是一個孤立的病態,還是一種從其他病症影響而成的症狀,例如強迫症。 有些囤積症患者甚至大量收購各種無用物品 專家對囤積症的定義爲:
一、患者有收集癖好,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抛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
二、由于收集物的大量堆積,妨礙到生活空間原本的功能,有時甚至需要動用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動用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空間。
三、囤積行爲對患者帶來明顯的壓力,幹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
四、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爲偷竊行爲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可能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蟑螂、老鼠橫行等等);囤積者容易被收集物絆倒受傷,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