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近日,有網友曝光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某隻熊貓得了嚴重的蟎蟲眼卻得不到治療,非常可憐!
蟎蟲是一類體型微小的動物,身體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肉眼是看不出來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四川潮濕、濕潤的環境相對其他乾燥地區來說,更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再加上部分大熊貓體質較敏感,因此極易發生蟎蟲感染。
正常大熊貓眼睛是這樣的,「黑眼圈」是它們的標誌
而患了蟎蟲眼的大熊貓,黑眼圈變白了,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事實上,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有很多熊貓患有蟎蟲眼,大熊貓勇勇
大熊貓奇一
大熊貓福順
大熊貓明明
大熊貓二丫頭
據大熊貓粉統計,基地患有蟎蟲眼而得不到治療的大熊貓有超過20隻之多,觸目驚心!
1月23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回應說,目前居住在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的大熊貓出現了蟎蟲感染者,不超過10隻,此前驅蟲治療對部分熊貓療效不佳,已從國外引進新藥,正在進行藥物安全性試驗。
儘管已經進入了新藥的試驗階段,但不少持續關注此事的「熊貓粉」依舊心急:為何遲遲看不到治療效果?對此,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表示,就和人類患病治療需要一個過程一樣,大熊貓也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從目前的治療情況看,此次蟎蟲感染一方面受四川特殊的氣候、地理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大熊貓對以前使用藥物的耐藥性以及每隻大熊貓對藥物的敏感性度有所不同,治療效果也不同。
此外,有大熊貓粉@福順福來盆盆奶收集站爆出基地有一隻大熊貓「福來」因生病,如今基本處於「失蹤」狀態。當她詢問福來病情嚴重與否,現如今健康狀態如何,基地均以「不了解」、「不太懂」之類話語給予搪塞、敷衍……
【涉嫌違規操作,國寶關進「瘋熊院」?】
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里,有一座室內展廳叫作14號獸舍,這座室內展廳修建於1988年,是熊貓基地最早建成的一批圈養場所。這座六邊形玻璃展廳在大熊貓粉絲心裡有一個淒涼的別名——「瘋熊院」。
據粉絲反應,這間展廳因為面積過小,不符合2012年國家林業局出台的《大熊貓飼養管理技術規程》,居住在此的大熊貓多次被粉絲髮現出現嚴重的刻板行為。為此,有大量粉絲向成都熊貓基地的上級部門成都林業局提出投訴。
所謂「刻板行為」是野生動物在圈養環境下,因環境豐富度不足,出現機械且無目的的行為,如來回踱步、搖頭晃腦等,嚴重者會出現自殘。去年12月3日,一名網友在微博上發布明星大熊貓「萌萌」的視頻,稱「萌萌」在14號獸舍中,來回走動,重複仰頭,眼神呆滯,疑似存在刻板行為。
對此,基地飼養班班長李翰回應:「大部分遊客並非每天都來基地,不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看到踱步就認為是刻板行為,這種判斷方法是很片面的。」
根據《大熊貓飼養管理技術規程》規定:「(大熊貓圈舍)主要由大熊貓獸舍、室內展區和戶外運動場以及輔助設施等組成」,室內展示區域不低於100平米,長期飼養大熊貓的單位戶外運動場不低於200平米。14號獸舍每個運動場面積都達到120平米,但是每間獸舍有三面玻璃,兼顧了室內展廳的功能,如此一來,室內展廳面積就不符合規定。
對這個問題,熊貓基地動管部主管吳孔菊表示,14號獸舍建於30年前,當時還沒有大熊貓飼養環境的相關規範:「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改善大熊貓居住環境,14號獸舍作為全園最早建築之一,見證了基地的發展,不會考慮拆除,我們徵詢了很多方案,正在籌備擴建。」
在收到回應之後,粉絲於1月1日再次前往成都熊貓基地實地考察,發現兩間獸舍連通的小門被關閉,這不僅進一步縮小了大熊貓的活動範圍,也讓它在面對元旦的客流高峰時「無處藏身」。
除活動範圍過小,14號獸舍的噪音分貝也很高,粉絲實測平均超過60分貝,遠高於50分貝的熊貓飼養規定上限。考慮到14號獸舍年代久遠,隔音效果較差,粉絲對大熊貓飽受噪音困擾亦表示擔憂。
【偽野培遭質疑,愛熊貓還是害熊貓?】
從2011年起,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與美國非營利性組織全球科思基金會(簡稱GCF)展開合作大熊貓人工輔助軟放歸項目。
野化培訓(簡稱野培)的目的是讓圈養動物儘可能恢復野性,使其將來有能力融入野外的生活,能在野外弱肉強食的環境中生存,為最終的放歸做準備。
而人工輔助軟放歸的方向卻是讓其聽話,因此摟抱,撫摸,甚至親吻都出現在成都熊貓基地的「野培」內容里。也因此遭到不少大熊貓粉絲的質疑,「這究竟是野培還是馴獸?」
野培內容過於親近人類遭質疑
從目前的放歸結果來看,大熊貓「和盛」已經於2016年9月28日確認死亡,死因是遭不明動物攻擊,全身性細菌感染而引發敗血症致死。
大熊貓「和盛」
大熊貓「倩倩」自2014年放歸後長期「杳無音信」,讓眾多網友發起尋找失蹤大熊貓的呼籲。去年12月8日,成都熊貓基地透露,「倩倩」依然存活,健康狀況良好,完全自主採食野生竹類生活。
大熊貓「倩倩」
在人工輔助上,GCF聘請黑熊放歸專家Benjamin Kilham來實施大熊貓放歸。由於美洲黑熊和大熊貓習性不同,專家的資質也受到粉絲質疑。這位專家採用人工教導大熊貓幼崽生存行為的方式,但基地里用於放歸的大熊貓本身有自己的母親,因此粉絲強烈質疑:「有媽媽在,為什麼要人類來教大熊貓如何吃竹子?」
GCF成員Dr. Rama Callan在教大熊貓「大妮」吃竹子
此外,由於成都熊貓基地現有的大熊貓是從最初的6隻個體發展而來,在圈養環境中血緣關係已經非常接近,甚至有近親的情況,也引來擔憂把近親嫌疑的個體放到野外是否合適。
首先,近親繁殖的後代生存力可能不足,其次近親後代如果參與到野生種群的繁殖,是否會給野外種群帶來不良的遺傳影響。
在各種質疑和擔憂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多年來一直是非不斷,「澄清」、「解釋」屢屢成為新聞關鍵詞。希望今後能夠通過更透明、更科學的方式公開大熊貓的生活狀況,既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又可以令廣大熊貓迷們放心。
【千萬美金造別墅,芬蘭舉國迎接大熊貓】
作為中國紀念芬蘭獨立100周年的禮物,四歲的雄性大熊貓「華豹」和三歲的雌性大熊貓「金寶寶」於1月18日抵達芬蘭,開啟為期15年的友好使者旅居生活。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當天下著鵝毛大雪,芬蘭農林部長亞里·萊佩和中國駐芬蘭大使陳立等幾十位兩國官員專門到機場迎接「華豹」和「金寶寶」的到來。芬蘭最大日報《赫爾辛基新聞》說,大熊貓抵達後受到了「總統級的接待」。
萊佩表示,芬蘭人一直翹首期盼大熊貓的到來,為此兩國有關部門也做了大量細緻的準備工作。這是大熊貓第一次來到芬蘭,也是第一次來到北歐,芬蘭人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根據中芬兩國2017年4月簽署的文件,這對大熊貓將在艾赫泰里動物園進行為期15年的合作研究項目。中國駐芬蘭大使陳立表示,大熊貓是芬蘭在獨立百年之際收到的最好賀禮,也最能表達中國人民對芬蘭人民的友好情誼。大熊貓作為友誼的使者,將極大增進兩國民眾間的相互了解。
為了迎接大熊貓的到來,艾赫泰里動物園歷時三年耗資1000萬美元,建造了占地約10000平米的大熊貓館。預計今年中國春節期間,這對大熊貓將與公眾見面。
入鄉隨俗,兩隻大熊貓還被分別取了芬蘭語的小名,「華豹」叫作「Pyry」,意為「大雪紛飛」。「金寶寶」叫作「Lumi」,意為「雪」。
芬蘭媒體穿熊貓裝報道大熊貓抵達
據悉大熊貓在旅途中胃口不錯,抵達芬蘭以後狀態良好。大熊貓專家尤哈·薩洛透露,艾赫泰里動物園所在的芬蘭中部地區氣候條件與大熊貓在中國的棲息地相似,有助於大熊貓繁衍後代。此外,艾赫泰里動物園被森林湖泊所環繞,相信大熊貓將很快熟悉和喜歡上新家。
大熊貓是世界珍稀物種,也是中國引以為傲的國寶。保護大熊貓,讓大熊貓能夠健康生活是我們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