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還是留新?”
這個問題似乎不分時間、不分場合,一直拷問著在新加坡生活的我們。
來新加坡,原來有這麽多理由。
要上新加坡最好的大學,新加坡offer的月薪換成人民幣太有吸引力了,要逃離國內的霧霾盡情的呼吸,或者只想要出國看看。。。
在新加坡待久了,回國的理由也能列出來一長串。
要離爸媽更近一點,國內發展空間更大、生活特別方便,從小到大的朋友都在家鄉,國外的月亮也不比國內圓。。。
每年,每個月,甚至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向往著新加坡。
這個熱帶城市國家,的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很多人。
不過今天要說的,是那些離開新加坡的人,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故事。
壹
我認識一對特別勵志的夫妻,12年前一起來新加坡念書、畢業、工作、順利拿到PR,並且還買了公寓,但不久前拍拍屁股離開新加坡,回國了。
原因很簡單,在新加坡沒有歸屬感,一直在漂泊;新加坡的身份不是最難跨越的門檻,認同感才是。
我一直記得他們討論國內哪個城市比較好,去誰家定居時流露出的那種惬意的姿態。
新加坡工作是不錯,但畢竟選擇太少,國內哪個大城市的機會都比新加坡多,並且還能選選城市,從海南到東北,從上海到重慶,喜歡什麽風格都可以;
新加坡生活很安逸,但有時候也很無聊,逛街也有逛膩的時候,但是國內可玩的實在是太多了。
沒有哪個城市是不可替代的,那些本以爲新加坡才有的優點,回國找找也有。
那些糾結的大多數人還在糾結,而離開的人已經開始了新生活。
這對夫妻的離開能影響很多朋友,大概是因爲他們敢于去證明——新加坡的生活很好,但離開新加坡也能過得不錯。
貳
我越來越覺得新加坡只是一個選擇,同時還存在著許多其他選擇。
我念博士時的師兄,在學校的時候很受導師重用,畢業後拿到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現在在父母的家鄉,租了一大片地要辦農場。
那裏不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但卻有他喜歡的生活。
他是個很拼的人,在國內念書的時候爭第一,來了新加坡也要處處不比別人差。
雖然他沒看到過淩晨4點的哈佛圖書館,但熬過很多個通宵,只爲了pre中的一句英文表達更准確。
當年還流行寫博客,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裏面提到過:“半夜3點的新加坡是最舒服的。”
偶爾有一天夜裏,我突然醒了怎麽都睡不著,決定出門走走,才知道師兄當年在博客中爲什麽用“夜涼如水”形容半夜3點的新加坡。
真TM太涼快了!
師兄在新加坡很認真的生活過,度過了人生中的重要階段——留學、升職、結婚。
他對這裏很留戀,但他不後悔離開。“我拼過,證明過自己,這就夠了,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
我的朋友圈裏曬的大多是燈紅酒綠和應酬式的轉發,只有他不一樣,永遠是安安靜靜的一片天,一塊地。
離開新加坡,其實只是從生活的這頭走向另一頭。
三
十年前的新加坡,對于國內的人來說是個很誘人的平台。但是現在,國內有著最有前景的工作,最好的發展機會。
前一陣子和國內一家公司有業務往來,無意中知道這家公司的老板也在新加坡念過書,待過好幾年。
後來慢慢熟了,我問他什麽時候回的國,不喜歡在新加坡待著嗎?
他聽到這個問題就笑了,說我一定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他不是。
他不喜歡過得太安逸,念書的時候就閑不下來拉著室友創業。雖然無一例外全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反而越來越有興趣。
後來幹脆拒掉別人夢寐以求的offer,回國、創業。
“一份全A的成績單帶給我的成就感,遠遠比不上談成一筆生意。”這個GPA4+的學霸從來不覺得念書很難,創業對他來說卻是個全新的挑戰。
他很感謝在新加坡獨自求學的那段時光,但他需要一個更大的舞台。
新加坡對他來說,是曾經的最佳選擇。
肆
也有很多人逃離了新加坡,沒過多久拉著箱子又逃回了新加坡。
我的朋友中另一對夫妻,在新加坡已經拿到了PR,糾結許久還是決定帶著孩子回國,方便照顧雙方父母。
臨走前一起吃飯,他說回去挺好,總不至于讓小孩滿口singlish連中文都說不溜,出來十幾年太虧欠父母,心裏過意不去。
當時在座的所有人都說是啊是啊,可能自己過不了幾年也就回去了,以同樣的理由。
誰都沒想到,一年之後他們倆帶著孩子又回來了。
一問原因,學區房太貴,買不起!他們說,以前只是通過新聞,知道國內房價漲得很猛,回去親自逛了一圈問問價,才切身感受到買房有多難,買學區房更奢侈。
另外就是孩子的安全問題。在國內,請傭人太奢侈,每天接送孩子也不現實。每次看到小孩被拐賣的新聞都特別擔心,恨不得一天24小時看著。在這方面,新加坡還是很好的。
回新加坡之後,他們迅速把PR升級成citizen,入手一套組屋,過起了有房有車有娃有女傭的生活。
一套學區房,就讓他們已經邁回去的腳步又退了回來。而這,只是在國內教育資源激烈競爭的第一步。
伍
還有人迫不及待的掙脫了新加坡這個小島,撲向大洋彼岸的美國。
說來慚愧,我的室友比我晚一年來新加坡,工作後一年的薪水就超過我不少,然後搬到了隔壁房間。
她仿佛永遠不知疲倦,工作起來特別拼。我經常調侃她,怎麽樣最近升職了沒?她也會嘻嘻哈哈的說升啦升啦,給你發紅包~
沒過多久,她就跟我說要去美國工作,有個很不錯的offer在等她,如果可以的話就打算留下來。看到她提起美國就充滿了鬥志的樣子,我也挺爲她開心的。
雖然隔著12個小時的時差,我與她也常常在微信上聯絡,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近況。那天她給我發來好多段語音,每條都是60秒。
她說出國這麽多年,居然在美國被歧視了好幾次,路上走著莫名其妙就被瞪了好幾眼;公司雖然重用她但最核心的內容根本參與不了,讓她幹好自己的事兒就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在半夜被莫名敲門叫喊了3次。她一向很獨立,自诩女漢子,卻被嚇得根本不敢睡覺,一直盯著門生怕人闖進來。
她說來新加坡之前,一直覺得新加坡很好,來了之後發現的確如此。在她看來,美國比新加坡更好,然而等她去了美國才發現完全不是那樣。
最後一條語音,她問我隔壁房間招租麽,她立刻訂機票。
陸
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到新加坡,也會有更多的人離開新加坡,當然也有人離開了又回來。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新加坡像一個美麗的泡泡,閃爍著迷人的光暈。
有人冒冒失失的闖進來,卻發現泡泡破了,之前看到的美好被各種現實的棱角替代。
你在克拉碼頭喝過酒,在烏節路逛過街shopping過,也在金沙擺拍過。
你也在上班高峰的MRT被擠得東倒西歪,在合租的房間一邊忍受房東的無理一邊乖乖交房租。
你看到了新加坡的好,也體會到了現實的一面。你開心也難過,滿懷期待也無法忍受,想留下也想離開。
那些離開新加坡的人,或許過得很好,或許不盡如人意。
如果有一天,你打算離開新加坡了,那就走吧。
這不是走投無路的逃離,只是換個地方而已。
如果離開後又想回來,那就來吧。
這不是走回頭路,只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