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
如果誰能說清楚中國人的收入,應該離諾貝爾經濟學獎就不遠了。爲什麽人均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國人會覺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還有錢?爲什麽人均工資只有5000元的一個國家,可以擁有這麽高額的房地産?
這是一個日本人對于中國房子、工資的思考。
首先來看日本人的生活
日本人平時在家吃飯都非常簡單,一碗飯、一點蔬菜、一條烤魚、一碗醬湯、一點鹹菜。日本人開的車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車,在日本絕對找不到帶遊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較富裕的家庭婦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級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頓套餐而已。
日本學者認爲,日本人其實最不擅長的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項活動可能就是每個日本人家裏都會有浴缸,日本人喜歡每天泡澡。
家裏泡澡還不夠,日本人還喜歡去溫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裏還會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
相比較起來中國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紀錄片報道中國下崗工人的夥食,日本人看了之後震驚了,因爲這個下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飯竟然是四菜一湯,英國人看到這一幕也暈了,他們紛紛感歎:中國人真奢侈!
除了吃,中國人在日常花銷方面一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樣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國的價格要比美國和日本的貴很多。同樣的一款日本廠家汽車,中國的售價要比日本的售價高很多。
再來看旅遊方面,2016年中國到國外來旅遊的一共1億4000萬人次。他不禁想問,爲什麽中國有錢人這麽多?
可是事實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約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國的人均GDP約8200美元,兩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爲什麽中國人處處都顯示出比日本人還有錢?
事實上,日本不僅人均收入高,現在日本人均的金融資産大約有10萬美元(其實日本人根本不缺錢),而且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還十分完善,一個人從生到死如果什麽都不做,政府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決他的基本溫飽問題。
中國有1.09億的中産人口,如果再算上207萬(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數據)的百萬富豪人口,總共1.1億左右的人口爲什麽能夠成爲代表中國消費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億人口他們的真實購買力又如何?
現在的年輕人該怎麽辦?
按照現在的彙率,中國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國的房價是多少呢?按照房地産經濟學的一個經驗法則,房價的合理區間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過6倍,買房的按揭貸款就很難還清了。
按照這個經驗法則來推算,中國城市的房地産的均價應該在40萬人民幣左右。
但事實上,據他了解,40萬在中國連首付都不夠。如果要把兩者數據匹配起來,中國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55萬!
所以,你可以想象現在的年輕人承擔了多重的買房壓力!中國中老年人在買房時,一些房子是單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買的,那時候房價便宜地跟白菜一樣也沒人買。但這些房子放到現在來看都是大幾百萬或者幾千萬的豪宅了。
所以高房價真正困擾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國未來的年輕人,特別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輕人,因爲本地人他們有老一輩的房産可以繼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價的真正受害者!
拿著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買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産,中國的年輕人苦不堪言。曾經日本學者問過一個買不起房的年輕人:如果不買房子,你還會結婚戀愛嗎?
年輕人反問:沒有房子,還能有愛情嗎?
換句話來說,沒有房子,等于沒有愛情,更不要說結婚、生子了。
這是沒房年輕人的真實寫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樣的生活呢?
據日本學者的了解,很多人買了房子之後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變現,等于抱著一堆資産還是不能花,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好到哪裏。
每個月還完房貸車貸,其實留下來可以亂花的錢非常少。所以他認爲中國人的有錢,但有的都是賬面資産,實際可支配的現金其實非常少。
但盡管了解到這一點,他還是搞不懂爲什麽有錢的中國人這麽多,幾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國人在買買買。
現在的中國很像1900年的美國,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
作者:陳平,北大國發院退休教授 編輯:李念,金夢,來源:東方衛視,文彙講堂(ID:wenhuijiangtang)
12月9日晚上,東南衛視的《中國正在說》專欄裏,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以物理和經濟的跨界思維,以及在西方求學、教學40余年的親身體驗,做了《中國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講。以下爲演講全文。
1、中國發展的秘密在哪裏?
我1962年讀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文革後期分到成昆鐵路的眉山電務段,當了五年鐵路工人。後來又在中國科學院做了5年氫彈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國留學做經濟學研究,師從諾獎化學獎獲得者普裏戈金。我們發現了經濟混沌現象,發現文明發展的道路是多種文明在競爭,而不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宣傳的向英美模式的趨同、收斂。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請我去演講,越來越多的感興趣的不是我們做的複雜科學,而是讓我講清楚爲什麽中國會崛起。
我第一次總結中國模式的經驗是在巴西,金融危機結束後的2009年,會議的主題是《危機之後 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嗎?》。我講完後,巴西前任財政部長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總統戰略規劃部。我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們的辦公室不像是個政府部門,而像總參的作戰部:左邊大屏幕上是中國地圖,標出鐵路、高鐵、高速公路幾橫幾縱,右邊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圖,也是幾橫幾縱,一看就是向中國學習的。
規劃部的專家問了我一個西方經濟學家從未問過我的問題:巴西每提出一個發展規劃,還沒開始實施,西方媒體的批評就鋪天蓋地而來,破壞環境啊、政府扭曲市場啊。但你們中國怎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中國發展的秘密在哪裏?
我說,憑物理學家的直覺,不是金融經濟學家的教條,爲什麽中國金融政策比日本還要獨立,中國發展政策比俄國、德國還要獨立?因爲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就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科技體系、獨立的國防。所以中國才會有獨立的發展政策。如果沒有獨立的科技體系,那就只會發展東亞模式的依賴經濟。他們非常高興,因爲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回答。
2、我給大家講三個例子
中國和西方其他大國競爭到底是處于優勢還是劣勢?我給大家講三個例子。
我曾在在美國第二大州的德克薩斯州住過,比四川面積還要大。因爲只有貨運而沒有客運鐵路,他們當時提出要建一條輕軌來連接幾個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現在還在紙上。
爲什麽呢?因爲資本主義制度下利益沖突太多。修條輕軌誰不高興?航空公司不高興,因爲人都跑到輕軌去了,它的利潤受損;旅館業也不高興,你坐了輕軌當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館收入就要下降;沿線居民也不高興啊,噪聲增加,我的房地産貶值;稍微遠一點的居民高興,地價增值,但再遠一點的居民不高興:這和我有什麽關系啊?憑什麽我要交稅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鐵路高鐵,選線、設站都成了問題。
只有在中國,金融危機時投了四萬億,一下子變成高鐵長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包括美國英國要學中國造高鐵,但他們的制度成了制約。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來;美國和德國要選線,就會利益不均。所以中國第一條優勢:社會主義大協作。這種協作模式超過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場交易。
第二個故事是《紐約時報》調查得出的。《紐約時報》總想不明白,美國科技先進,怎麽中國發展老比美國快呢?後來調查出來一個秘密。
喬布斯把新研發的蘋果手機和鑰匙放在同一口袋裏,鑰匙把手機的塑料面劃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喬布斯就想一周內要換成玻璃的外殼。開會的副總裁立馬就急了,還沒散會就坐飛機到深圳去了。爲什麽?在美國你單單聚集工人要多少時間?9個月。然後美國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賽。而中國的工人,高管電話一打,24小時內就來上班了。需要配件、螺絲、電阻,都在隔壁和對面,深圳是産業集聚的、世界最強的加工陣地。
蘋果手機50%以上的利潤都被蘋果公司的股東賺走了,中國的工人拿的血汗錢只有5%都不到。
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邏輯,是中國贏了還是美國贏了?是中國贏了,因爲中國贏得了就業、贏得了發展。美國被蘋果解雇的那些高技術的工人失業了,回來只能測試被退回的蘋果機。工資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原來想的是美國一定贏,結果發現中國才是大贏家啊,美國是輸家。
第三個故事,中國研發不如美國,經濟發展爲何有那麽大動力?一年春節,我餐宴上遇見了微軟的高管,他告訴我一個從未在經濟學文獻中看到過的數字。他說美國現在保持著研發優勢,産品研發出來,從投資到設廠到美國經過議會修改法律標准,到營銷,把錢賺回來這個周期要多長?我說起碼要十年以上。他說確實,歐洲比十年還要長。但中國平均23個月。你說美國怎麽和中國競爭?
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他寫的《United States of 中華》,即《中華聯邦》很暢銷,中華聯邦是指把東北亞東南亞這些中國周邊的國家都加入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這麽一個大家庭。當時西方大談中國經濟要崩潰,他卻看好中國經濟。因爲他認爲中國人學習能力太快了。
他說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說,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認爲美國人能做什麽日本人就能做什麽。現在,日本人說,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國人做的事情,我們日本人怎麽做得到呢?
大前研一講這話是在金融危機之前,金融危機之後,2010年2月,哥倫比亞大學請我去做金融危機演講。第二天,索羅斯請我在他的量子基金總部吃飯。他問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來已成大局,將來要看中國能否引領世界了?然後他感歎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觀點相同,“中國人學得快啊!”。
我反問“您覺得爲什麽中國人學得快呢?”索羅斯平時是反應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沒有回答。我說是因爲中國人可以全方位的學習,科學技術可以學蘇聯、美國,工業制造學德國,管理學日本,分解房地産的使用權學香港,工業園區學新加坡,農業還可以學以色列。中國沒有意識形態的障礙,只有中國有這個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國討論多元文化的共存和發展,我認爲會比在紐約聯合國討論還要受到大家歡迎。
3、分區實驗、分工交易基礎上的社會大協作
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是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更早認識到的。而我們中國的經濟學家多數還是認爲中國就是有中國問題,以爲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來解決。其實是不對的。世界發展不均衡,各國國情不一樣,所以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我們有兩千年的統一曆史,統一的語言,而且有強有力的政府領導,所以在國際競爭裏面就比西方講“三權分立”的制度優越得多,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模式是解決了一個分工加交易還要加社會大協作的創新的辦法。
馬克思總結出曆史唯物主義發展的規律,從原始公社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共産主義,但是亞洲國家印度和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歐洲一樣呢?
馬克思只提了一個問題,亞細亞生産方式,沒有出答案。給出答案的是列甯和毛澤東,毛澤東理解很創新:因爲工業革命,英國的圈地運動是把農民當犧牲品的;美國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犧牲品。只有中國農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軍,還是改革開放的動力。全世界誰聽說過鄉鎮企業可以和國有企業競爭,還可以和跨國公司競爭?所以中國發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
爲什麽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說中國人的道理來自于老子和毛澤東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做混沌理論,有三,就有多樣性了。而西方老講一,爲什麽?因爲一神教,歸于一,所以趨同的思維,一刀切。拉美、東亞國家、蘇聯東歐國家國情非常不同,他不管,來個休克療法,一刀切,私有化、自由化。中國就不一樣。
所以中國的一條經驗就是中國的雙軌制,同時兼顧了社會穩定和創新。而且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也不像拉美國家或者東歐國家片面地對西方開放,但西方並沒有對他們開放。
中國叫選擇性開放。深圳特區當時爭議很大,其他地方就看著。所以中國有很多改革,包括包産到戶、深圳特區、經濟特區、國企改革,都是各個地區分散試驗,不是像俄國那樣,閉門造車,制定個百年計劃,計劃還沒有造好國家就先垮了。中國是事後的追認,安徽的農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動地仿效,然後中央總結,最後再立法總結經驗。所以中國走的這條發展道路是遠遠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發展道路。
所以我講,中國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國出口導向的成功,外彙儲備增加,而且技術升級,這些都是原來東亞日本走過的道路,中國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條超越亞當·斯密分工加市場的社會協調的道路,也創造了一個新的社會決策的模式就是分區實驗,這樣才能夠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4、中國就像1900年的美國
中國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國今天的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經濟學家所講,中國是1970年代的日本,經濟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認爲中國就像1900年的美國,下一步高速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領科學、金融、軍事的制高點。
此話怎講?因爲1900年的美國,和中國現在一樣,工業産量世界第一,但沒有占科學的制高點,當時在德國手裏;也沒占領經濟和軍事的制高點,當時在英國。嚴格來說到1960年代,美國登月成功以後才全面掌握了科學金融和制造業等全面的制高點。以美爲鑒,中國下一步的目標是真正地占領科學的制高點。
因爲亞當·斯密講過,分工受市場限制,市場不是一個平等競爭的市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誰掌握了科學教育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軍事和工業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金融的定價權。我們要不把這個定價權拿下了,中國要真正解決中國的區域差距問題是不可能的。
那中國有無可能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占領科技金融軍事的制高點?我認爲很有可能。美國不賣給中國雷達預警飛機,中國就造出來了;不賣給中國航空母艦,中國就造出來了,所以中國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點,中國的科技現在還在追趕美國。
美國的科技爲什麽可以占領制高點?不是因爲美國的教育系統比中國優越,而是因爲美國可以搜羅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國在二戰之前科技遠不如歐洲,二戰以後數以十萬計的科學家被美國吸收了。爲什麽美國能吸收?美國立國時,所有州立大學受惠于“土地贈與大學”制度,大都設在鄉村和小城市。不僅地價要遠比歐洲、亞洲的便宜,科學家大批地在小城市裏專心做學問,不想升官不想發財,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諾貝爾獎最多的大學在哪?劍橋,旁邊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頓的蘋果樹,奶牛在那哞哞叫。當年德國出了那麽多科學家在哪?哥廷根大學,那個小城大概只有幾十萬人口,在中國相當于一個小的縣。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爲就要像當年大革命時期,沿海有爲青年到延安去創建革命根據地一樣,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學,有計劃地遷到內地去,建立十幾個全世界最好的綜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産業、金融營銷整合,我們不要搞國企集團,我們學美國,叫做大學基金會。你給我10年、20年時間,中國一定是全面占領世界制高點,我有這個信心。
用三句話做總結。
第一句,由分到合,從分析科學走向複雜科學,中國整體思維有優勢。西方分析科學從希臘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紀到終點了。現在世界走向複雜科學,也就是中國人講的整體論的時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國人的整體思維有優勢。
第二句,世界發展的規律,時間上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空間角度看,農村包圍城市,邊緣挑戰核心。所以中國現在是邊緣崛起挑戰核心。
第三句,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中國産業技術的新陳代謝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所以中國將會引領未來的世界發展。
對此,你怎麽看?
歡迎給小編留言!
覺得不錯請點ZAN!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5篇文章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