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網 sgcn.com
新加坡最大中文生活門戶
微信:sgcn_com QQ:1390086
最近中國大陸放出狠招,讓台灣大學一時猝不及防。
大陸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起,放寬台灣高中畢業生憑“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標准,具有在台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參加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簡稱學測)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可直接向大陸普通高等學校申請就讀。
其實,大陸台灣兩岸關系因民進黨執政日漸惡化,中國大陸大幅限縮來台念書的大陸學生人數,來台攻讀學位的陸生自去年的2136人,一口氣砍至今年的1000人,交換生及付費的研修生也明顯減少,民進黨執政的中南部縣市的私立大學首當其沖。
台灣高校本來就過度擴張,近年因少子化的緣故,南部幾所私立大學已被迫退場。目前仍有158所大學,教育部去年底公布今年有143個系所申請停招,其中56個系所正式走入曆史。對私校財源頗有挹注的陸生此時驟然減少,對這些大學無疑是雪上加霜。
相對于大陸對台灣學生降格以求,台灣對陸生則多所限制,公立大學開放的學位生屈指可數,故陸生多集中在“銘傳”和“世新”等私立大學。
先前台灣對陸生還有“三限六不”:限制采認高等學校學曆、限制陸生赴台總量、限制采認醫學;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學金、不加分、不允許打工、不開放報考公職、畢業後不可留台就業的不友善措施,多項限制目前雖已取消,但還維持“畢業不能留台就業”和“不采認醫事學曆”兩項。
已故大陸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是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之子,故世新早在20多年前就與大陸的同濟、南京、吉林、廈門等“九八五”名校及“二一一”的中國傳媒大學結成姐妹校,該校學生可赴上述大陸學校當交換生和研修生。
“研修生對台灣的大學幫助最大。”世新大學發言人公共事務長葉一璋以該校爲例指出,每年在該校念學位的陸生有60多名,今年限縮至30幾名;一研修生一學期學費6萬元(新台幣,下同,2600新元)加上4萬住宿費,一學期總計10萬元,一年約有1500個,就有1億5000萬元收入。
每年來台念學位、交換生和研修生的陸生約2萬人左右,其中近九成都是研修生,大陸現在限縮陸生來台,造成台灣的大學得競爭陸生,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例如高雄一所私立大學原有400多人,如今只剩幾十人,台南、台中和嘉義等也大砍了八成。
9月開學前,就傳出原要就讀台南成功大學的陸生,被當地台辦勸說“成大搞台獨”,最終無法來台就讀。大陸國台辦後來證實,有鑒于當前兩岸關系,有關單位對赴台就讀事宜予以提醒。
有報道表示,福建技職學院的3+1閩台合作計劃(三年在陸校,一年在台校),今年從5800人驟降爲4000人。這些陸生專班是台灣學校的穩定生源,中部大學陸生專班一學期收費可達8.1萬,可說是台校的重要財源,如今從3+1變成4+0,台校不但收不到陸生學費,老師赴大陸教書,日後還可能被陸校延攬,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大陸一方面提高誘因鼓勵台灣學生前往大陸念書就業,一方面限縮陸生來台,一消一長,台灣高教市場面臨嚴峻挑戰。
台教育部南向擴展東南亞生源
台灣老牌的私立學校各有所長,相對較有因應之道,例如文化大學加強國際招生,實踐大學著重往日本招攬學生;在馬來西亞和港澳原本就具有傳播品牌的世新大學,也在加強開拓東北亞市場。
但大部分的私校近年已飽受少子化之苦,雖然教育部已對私校退場安排相關機制,但其中還涉及私校土地、董事會成員利益,糾結難解,此時又逢陸生驟減,處境堪憂。
台灣教育部或許清楚和大陸保持友善交流乃是奢望,于是將希望放在南向政策的東南亞。台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彰說:“高教生本來就是流動的市場,我們能做的就是打造更好的環境,吸引更多人來台就讀。”
台大學生:留學大陸開闊了視野
近年不少台灣學生赴大陸攻讀學位或以交換生等名義前往大陸就讀,普遍感受到大陸學生積極進取,對自己也有惕厲作用,特別是目睹大陸快速發展,更有助拓展視野,強化競爭力。
陳祖恩:光面試機會就多很多
陳祖恩在台灣原本修讀法律系,他表示,“法律是一門有地域性限制的學科,既然要切入對岸,最好的方式就是到當地就讀,同時可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及文化”。
陳祖恩到上海複旦大學法學院念碩士。他說,在大陸最大的收獲就是交到許多當地的好朋友,比去工作的人更接地氣,“頂著學曆的光環,不管是找當地企業或是台企,都較一般人容易許多,尤其是在沒相關經驗的情況下,光面試機會就會多很多”。他現在已如願在大陸工作。
彭晟庭:大陸學生很厲害也很會玩
目前就讀台灣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的彭晟庭表示,過去參加一些營隊和比賽,在與大陸學生交流、互動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感覺很不錯,便透過在世新大學就讀時,到對岸的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當交換生,“同學多是大陸各省前幾名,競爭很激烈,也有不同的思考,他們很厲害,也很會玩”。
彭晟庭還利用那段時間在康泰納仕(CONDé NAST)媒體集團實習,“看到産業發展快速,格局也會放大。工作很辛苦,但學到很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幫助很大,也會思考以後究竟要在台灣、大陸或國外工作”。
他認爲,台灣人的優勢在友善禮貌,善于察言觀色等軟實力,只要認真做,是很受歡迎的。
潘韋豪:大陸就業環境比台灣好
潘韋豪當初參加夏潮聯合會的《資本論》讀書會,對社會主義經濟産生興趣,也對大陸發展快速好奇,而申請就讀人民大學經濟碩士。
他說,到了大陸,擴展了視野,同學素質非常高,且大陸就業環境比台灣好,給年輕人的舞台大,薪資成長快,其實反而比台灣更易與世界接軌。
鄭雅雲:抽離台灣人思維角度處事
在大陸念臨床醫學的鄭雅雲去年畢業,但因就讀專業的原因,只能留在大陸就業。她表示,在大陸念書近10年,最佩服的是大陸同學的積極進取,總是驚訝大陸飛快的進步
鄭雅雲說:“這10年的大陸生活,對于我的就業還是有所幫助的,至少在面對人群時,能夠更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以台灣人的思維角度去處理事情。”
中國大陸教育部7月初宣布放寬台灣高中畢業生憑學力測驗成績申請大陸大學標准,從過去的“前標”——學測成績前25%,降至學測成績前50%的“均標”。相關改變可能會對台灣的大學招生造成沖擊。
“不否認這會有一些吸引力,但不至于有太大的磁吸效應;高教本來就是國際化的市場,世界各國也都在吸引人才。”台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彰這麽說。
除了歐美名校,香港中文、理工等大學近年頻頻來台招生,台灣頂尖學生也可憑學測成績申請大陸的北京、清華和新加坡等名校,這些學校的國際排名都在台灣大學之上。
也有報道表示,高中應屆畢業生赴海外就讀人數近六年爆增七成,2016學年度已有1478名學生出國就學,其中多是建中、北一女等台灣最頂尖高中學生。報道引述台灣大學副教務長康仕仲的話指出,“台灣每年開學前,就流失三分之一的台大生”。再者,這些學生未來在海外就業機會也高,與台灣的連系日趨薄弱。
大陸早自1980年代起就透過港澳台聯招等管道對台招生,並開放北京、清華和人民大學等一流學府供台灣學生就讀。
2010年,大陸開始接受台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報讀大陸的大學,起初申請門檻是“頂標”,即學測成績前12.5%,如此高標等于在台灣可就讀中央大學、中正大學以上級別的公立大學。知名作家李敖之子李戡就在2010年以學測67級分(滿級分是75級分)申請到北京大學經濟系。
2011年,大陸把門檻降至“前標”,即可上台灣公立大學及前段私立大學的文科學生,以及可上公立大學的理科學生,都可申請報讀大陸“九八五”或“二一一”工程下的重點大學,它們都是大陸政府重點建設的院校。
台灣則從2011年起招收大陸學生。朱俊彰表示,目前台灣到大陸念書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大陸在台學生也有9327多人,並未出現失衡情形。
2014年太陽花學運之後,大陸更重視台灣青年學子到大陸的就學與就業,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兩岸關系日漸倒退,大陸更推出“一代(年輕一代)一線(基層一線)”拉攏台灣年輕人。
大陸此次將申請大學門檻從“前標”大幅降低至“均標”,會引發台灣高中畢業生前往大陸的就讀潮嗎?
世新大學:新門檻吸引力有待觀察
私立大學、世新大學發言人公共事務長葉一璋表示:“一開始會有影響,但不會像初期從頂標降至前標時可以去念‘九八五’等重點學校來得大。
“均標的台灣學生念的可能是大陸211以下,可能是‘二本學校’(一本是第一批次錄取的重點大學,二本是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本科,比一本低一個檔次),對台灣有沒有吸引力是個問題,除非原本要念世新的可以去念九八五,那當然就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非畢業自985、211,連找工作、設戶籍都有問題,更何況台灣學生對985以外的學校都很陌生,家長也不太願意讓孩子去念。”
夏潮聯合會:趨勢值得留意
夏潮聯合會是大陸授權、唯一協助台灣學生參加港澳台聯招的單位,雖然大陸已放寬學測申請,但每年仍有數十名學生經由此途進入大陸大學就讀。
夏潮聯合會副秘書長兼交流組組長李中則表示,從建中資優生到高職生都曾詢問過相關事宜,她認爲,大陸降低申請標准,只是讓台灣學生多一個管道,不至于會大量增加。
不過,李中觀察到的趨勢頗值得留意:“早期是父母‘押著’孩子上門,近年來都是學生主動查數據、上門詢問。可能是去過大陸,或有大陸的朋友,覺得到大陸念比在台灣好,機會較多。”
台灣教育部認爲,大陸整體的高教質量參差不齊,教學質量未必比台灣好,所以迄今僅承認大陸191所專科和155所高校。
國際研究機構:2020台全球人才赤字最嚴重
這十多年來台灣的低薪與缺乏國際伸展舞台,造成人才不斷外流,國際研究機構更預估,台灣在2020年將成爲全球人才赤字最嚴重地區,昔日青年學子尚會考慮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曆,如今則以就業與生涯發展爲重。
夏潮聯合會副秘書長李中說:“除非是想在台灣公家機關任職,不然私人企業不一定會考慮教育部認可的大陸學曆。大陸的台資醫院比較傾向用台灣人,也有台灣媒體界希望引薦在大陸念書的台灣學生,也有學生念‘二本學校’,紮紮實實從本科生念到碩士畢業,較適應環境,也學得比較紮實。”
嚴震生:大陸發展機會多
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趁著休假一年的機會,9月剛赴廣州中山大學任教。他認爲,“主要是看父母親。權威型的父母,看到大陸發展機會多,在人浮于事的今日,有可能鼓勵孩子去大陸就讀”。
嚴震生曾在台大、清華和政治大學任教。他表示,從排名前段的優秀大學畢業的孩子找工作沒問題,但後段學校畢業生就業的確面對困難,“朋友的小孩在大陸念醫科,但無法在大陸執業,後來憑借在大陸念書時建立的人脈,改而在大陸賣醫療器材,發展得相當好。”
大陸就業創業機會利好
大陸對台灣年輕一代進行統戰,開展“體驗式交流”,自2015年以來,已在12個省市設立41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以及12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截至去年底,超過6000名台灣青年前往實習就業創業,組織1萬7000多名台灣青年參加各類實習就業、創業交流活動。
世新大學發言人公共事務長葉一璋說:“大陸這兩年的動作很積極,除了來函希望推薦台灣學生暑期到大陸短期實習,今年更希望畢業生可去上海、福建的陸企就業,提供很多孵化器及創新創意創業的職缺,我們最近有不少畢業生要去面試。”
台灣教育部五年深耕計劃留大學生
台灣的大陸委員會認爲,台灣的高校教師素質優良、學風自由,具有相當優勢,呼籲台灣學生評估兩岸政治、社會與生活環境差異的風險。
台灣教育部則延續過去的邁向頂尖、卓越計劃,將在2018年推出爲期五年的深耕計劃應對大陸學府的競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璋說,未來一年會有160億至170億(新台幣,約7億新元)的經費提升研究能量。
朱俊璋說:“過去是以學校爲本位,未來將以學生的學習爲主,思考該給學生什麽樣的能力,培養其創新創意的能力,讓學生在畢業後更能因應社會的變化與職場的發展,同時也能提升其在國際競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