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新加坡政策“↑免費訂閱微信平台
本地公共醫院多年來通過國際聯合委員的認證衡量服務水平,但這卻造成醫院之間出現激烈競爭,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衛生部因此將檢討現有的認證制度,也考慮停止使用這套評估標准。
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昨天在新加坡醫藥理事會醫生宣誓儀式上指出,本地醫院2004年起采用國際聯合委員(JCI)認證,由此衡量服務水平。不過,這項制度卻間接導致醫院盲目地追求認證。
他說:“多個醫療從業員團體都向我反映,他們擔心JCI認證已失去它的本意。審查期間,一些醫院甚至會特意改變運作模式……此外,JCI認證的審查和籌備過程也耗費不少金錢和時間。”
徐芳達說:“現在或許是時候完全停止使用這套評估標准,以便爲醫療機構和從業員省下不必要的行政工作,讓他們著重加強護理服務。”
據《聯合早報》了解,源自美國的JCI認證主要是爲證明醫院達到美國要求的水准,以便來自美國的病患在本地求醫時可獲保險賠償。因此,照料外籍病患的私人醫院比較需要這樣的認證,對于比較少接收外籍病患的公共醫院來說,意義並不大。
一名不願具名的醫生說:“公共醫院接受JCI的認證主要是爲了顯示醫院運作達到國際水准,尤其是美國的要求。爲了保持認證,每兩三年就要接受審查,如果衛生部能自行設立符合本地情況的標准,JCI就不那麽重要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潘家鴻說:“本地所有的公共醫院都獲得JCI認證,這導致醫院之間出現昂貴和激烈的競爭。私人醫院或許需要JCI認證進行行銷,但公共醫院理應都符合衛生部標准,爲什麽還需要額外的認證?”潘家鴻也是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公共政策學院訪問學者。
(信息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長按二維碼,新加坡最新官方政策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