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高精細主食不利健康

2021 年 3 月 11 日 文博自媒体

d3cccadd8536a17c73e127dac969295a.jpeg

全球頂級醫學雜志《柳葉刀》不久前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會增加總死亡率的風險。


新加坡人的主食偏向米和面,這類主食會導致健康問題嗎?是否有替代品?受訪本地中西醫專家指出,不能片面認爲主食會導致某些疾病和健康問題,應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並合理配合蔬菜、水果、魚肉類等其他食物,保持均衡飲食。


新加坡人的主食偏向米飯類,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也以此爲主食。最新報告顯示,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會增加總死亡率的風險。

全球頂級醫學雜志《柳葉刀》(Lancet)8月29日發布“前瞻性城市鄉村研究”(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簡稱PURE)調查報告,從2003年到2013年,針對包括北美和歐洲、南美、中東、南亞、中國、東南亞、非洲等的18個國家,13萬5335個年齡介于35歲到70歲成人做了食物頻率問卷記錄(中位隨訪時間達7.4年)。報告主要調查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和飲食之間的關系。

評估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總因死亡率之間的關系,這個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會增加總死亡率的風險。

研究總結一些沖擊健康飲食的觀念,例如更高的脂肪攝入,包括飽和脂肪,與死亡風險降低相關;更高的飽和脂肪攝入,跟更低的中風發生風險相關。

“PURE”研究專家德甘博士(Mahshid Dehghan)等認爲,限制飽和脂肪酸的建議,主要是對一些觀察性和臨床數據的針對性強調,但一些隨機試驗和觀察性研究並不支持上述結論。

研究中的一些發現與目前關于降低總脂肪和飽和脂肪的推薦意見有所不同。研究發現,使用碳水化合物來替代飽和脂肪酸以降低飽和脂肪酸攝入,對血脂有明顯不利的影響。使用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酸,可能會改善一些風險標志物(LDL-C和血壓),但也可能會導致另外一些標志物惡化(HDL-C和三酸甘油酯)。

研究指出,更高的水果、蔬菜、豆類總攝入量與主要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率、非心血管死亡率、總死亡率之間呈負相關。每天攝入三至四份(相當于每天375-500克),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非心血管死亡率及總死亡率。

這個研究只是針對醣類,脂肪攝入與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關系,並沒有研究飲食結構其他影響因素。

那些吃更少醣類和更多脂肪者,很可能意味著他們吃的食品質量更高,食品種類也更豐富,營養更全面,因此死亡率更低。

總而言之,高精細碳水主食有損健康。

主食應合理配合蔬果魚肉


中西醫對攝取這類主食有何看法?

記者結合有關新加坡主食問題,詢求萊佛士糖尿病和內分泌醫療中心內分泌科顧問劉俊鋒醫生(簡稱劉)和中醫師王方穎(簡稱王)的解答。

一、談談什麽是新加坡人的主食?

劉:新加坡人的主食包括米飯、面食和面包,米飯是亞洲人最常吃的主食。

王:我跟劉醫生的看法一致,新加坡人飲食習慣因種族、個人喜好而異。不過,主食仍以上述三類爲本。

二、什麽人不適合這類主食?

劉:每個人應攝取均衡營養飲食,包括蔬菜和水果、複合碳水化合物(complex carbohydrate)如糙米和全麥面包等,以及瘦肉如魚和雞等。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攝取單糖(simple sugar),切戒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面食和面包等。

王:除非對某類食物過敏或因疾病的緣故須避免,一般人適量進食上述主食是可以的。

吃主食必須注意的幾點:

  • 烹煮方法以清淡、易于消化爲宜;

  • 合理配合蔬菜、水果、魚肉類等其他食物;

  • 主食攝入宜多樣化,進食細糧如白米、白面粉等的同時,應包括粗糧如小米、大麥、糙米、荞麥、紫米等。

三、這類主食會導致什麽疾病健康問題?

劉: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或面食,沒有多大問題。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如糖分,將有害健康,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概率。

上述“PURE”調查報告,參與問卷調查的10多萬人來自低中高收入家庭,結果充分顯示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跟高死亡率息息相關。

王:一個人的健康與否,受到體質、生活習慣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能片面認爲主食會導致某些疾病和健康問題。須綜合考慮:

  • 主食的攝入量與蔬菜、水果、魚肉類等的攝入比例;

  • 個人飲食的攝入和運動量的比例:過食主食,運動量不足易導致痰濁內生而致肥胖;

  • 進食時間:進食晚餐的時間太遲及晚餐攝入主食及肉類過多易導致消化不良。

主食的替代方案

四、是否有替代這類主食的方式?

劉: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即約50%的每日建議總攝入量,這是保持健康的均衡飲食。人們應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如糙米、全麥面包和燕麥片等等。

王:若經常單一食用細糧如白米、白面粉等,可考慮以其他谷類,包括小米、大麥、荞麥、紫米等,或塊莖如紅薯、馬鈴薯等其他種類的主食代替,以增添各類營養的攝入。

五、許多人選擇吃燕麥和糙米,這類食品是否適合所有人?

劉: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上述這兩種食品適合大多數本地人食用。

王:有些人吃燕麥易出現反酸、燒心。糙米較難消化,脾胃虛弱者宜少吃,或將其熬成粥食用。過敏者也不宜食用。

759a1c590dcedfeb3886df1d450d19e5.jpeg

六、上述《柳葉刀》調查報告,建議多攝取脂肪與肉。人們是否須要硬性限制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的吸收?

劉:所謂均衡飲食,包括約50%碳水化合物,30%脂肪和20%蛋白質爲主。飲食中,應確保少于30%脂肪攝取量,飽和脂肪(每日能量攝入量)應維持在10%左右。

王:過食肥甘厚味、油膩食品易導致體內産生痰熱,體質偏熱者不宜多食。若脾胃虛弱,過度進食難以消化的肉類,易導致食積及排便問題。建議大衆適量攝入,均衡飲食。食用肉類及油膩之品時,可多與蔬菜搭配。

七、低碳飲食和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否更健康?

劉:這幾年,低碳或生酮飲食非常流行,這是由于它有助減輕體重。不過,這類減重,可能是通過去除體內水分、鹽分或肌肉的方式,或許無法維持長期效果。

生酮飲食及其副作用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適量蛋白質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透過強迫人體燃燒脂肪而非碳水化合物,模擬饑餓狀態,在醫學上主要用于治療兒童的困難控制型癫痫。

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經人體吸收後會轉化爲葡萄糖運往身體各處及供給能量,尤其是用于維持大腦運作。然而由于生酮飲食中只攝取少量的低碳水化合物,肝髒便會將脂肪轉換爲脂肪酸和酮體。酮體運到腦部取代葡萄糖成爲能量來源。當血液中酮體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即爲酮症,能緩和癫痫的頻繁發作。

生酮飲食常見的副作用是便秘,約有30%的病患有類似的問題。這是因爲限制液體攝取所造成。早期的生酮飲食要求限制液體攝取,也成爲生酮飲食的特色之一,不過這提高了腎結石的風險,因此現在已不再限制液體攝取。今日,生酮飲食應該配合大量蔬菜一起進食,就可避免便秘和營養不全的問題。

5bec5589109d0ee68dcecb4fe149d5ff.jpeg

-摘自 聯合早報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公衆微信號,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0823b3fe1ad3854313be04621f0d9aef.jpeg

相關文章:

  • 《柳葉刀》曝重大新冠後遺症!1/3痊愈患者中招!爲什麽新加坡還沒批准中國疫苗
  • 新冠後遺症太可怕:他們不認識家人!柳葉刀:可造成大腦損傷
  • 新冠後遺症太可怕:他們不認識家人!柳葉刀:可造成大腦損傷、中風精神病
  • 最新《柳葉刀》報告:打追加劑有風險!BioNTech和莫德納股價大跌
  • 2017年全球最熱論文Top 100
  • 媒體爆料《柳葉刀》新冠委員會主席稱,病毒可能從美國實驗室意外泄漏
熱點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5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
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