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怎麽學英語,各種道聽途說、江湖秘訣太多了,弄得大家無所適從。所以,今天,我們來看看世界頂級英語教學專家Puchta博士是怎麽說的。他的論述建立在4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基礎上,有足夠的科學性、權威性,非常值得參考。
先來說說Puchta博士對大家特別關注的三個問題的解答 … 這三大問題,也是我們平時帶孩子學英語的三大誤區,博士的回答,有似醍醐灌頂,特別值得看一看:
1
沒有母語環境
孩子的英語思維應該如何培養?
作爲非英語母語者,我們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無論在紙面上還是腦子裏,都習慣去做“翻譯”。
比如,我們讀到一段英文,第一反應常常是弄清楚每個單詞對應的中文意思是什麽,要把中文意思串起來,才能明白這段英語說了個什麽事兒。我們用英語對話時也是一樣,先在腦子裏用中文打好草稿,然後想想“這句話翻譯成英語是什麽樣的?”,最後再從嘴巴裏講出來 … 真的是“手忙腳亂”!
Puchta博士認爲,這樣做,不光累,效果也不會好,他說:
以翻譯和語法爲主的教學方法不應該是正確的途徑,因爲它並不能賦予學生在現實世界用英語溝通的能力。
所謂英語思維,就是 Think in English,或者 Use English to think;簡單直白地說,就是要避免翻譯 Aviod Translation,跳過中文,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
比如,看到一棵樹的圖像,一個具有英語思維的孩子會直接想到 Tree,而不會用“樹”這個中文詞來做過渡橋梁。
也許你會困惑:如果我都不知道“樹”的英文對應詞是“Tree”,那我看到一棵樹的時候,怎麽會想到“Tree”呢?
博士很明白大家的這個困惑,在演講一開頭就帶領全體觀衆做了一場學習意大利語的練習。大家都不懂意大利語,博士也沒有在白板上寫任何意大利語,但是通過塗鴉、通過動作比劃、通過跟讀,完全沒有中文和英文,幾分鍾內大家就會說幾句簡單的意大利語了。
這個例子,要說明的就是母語之外,希望建立一種外語思維的關鍵:你要建立這門外語(language)和你平時接觸到的景象(images),你的經曆(experience)和你的情感(emotions)之間的直接關系。只有這樣,你才能避開用母語翻譯這個坎兒。
圖片來自Herbert博士演講PPT,版權屬于劍橋大學出版社
我們爲讀者提供各類資訊外,也爲大家提供各類新加坡留學等資訊,及如何在新加坡中英文業余學習(課程可申請政府津貼),中英文教學會計ACCA課程,精品雅思班,提升學曆等
我們還專設馬來西亞碧桂園–森林城市一日遊和澳洲留學業務
歡迎電話:84258441,添加微信:jasonjuven
童老師
掃二維碼關注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