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初印度公布的新財年預算中,「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西山口的隧道工程成為印媒熱議的話題之一。它被認為是「印度抗衡中國之舉」,因為該隧道直通有「中國藏南門戶」之稱的達旺地區。自去年中印發生洞朗對峙事件以來,類似「印度加強印中邊境基建」的消息已成為印度輿論界一大熱點,此前多年未解的「邊境基建慢」問題正受到印度各界重視。過去,由於擔心中國軍隊在戰時利用印度修建的道路向腹地快速推進,印度軍方一度反對大搞邊境工程。有觀察家稱,近期這些動作代表印度決策層及軍方思維方式徹底轉變。印度在進行哪些邊境大工程?其基建能力很強嗎?
隧道,公路,戰略橋樑,「模範村」……
印度正快速推進這些邊境大工程
在靠近中國藏南達旺地區的西山口修隧道,只是印度規劃的龐大隧道工程之一。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正考慮在邊境地區開挖至少17條隧道,總長度將近100公里。
過去幾個月,印度方面披露了一系列邊境基建規劃。今年元旦,印度內政部長在慰問當地部隊時說,印度正在實施一項特殊工程,旨在讓邊界實控線印度一側的所有哨所都通上公路。據印度《德干先驅報》2月3日報道,印度財政部最新的預算將劃撥21.832億盧比(約合2.15億元人民幣)在喜馬拉雅地區修建近200公里的公路。印度還將在古吉拉特邦和旁遮普邦修建「高科技偵察裝置」,並視具體效果再擴展到其他地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去年底,印度在中國藏南地區接連架起兩座戰略橋樑後,印媒稱,它們只是印度邊境道路建設局(BRO) 著手修建的410座中的一小部分。這410座橋樑中,有144座打算建在「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此外,印度從2002年起便開始的73條「印中邊境戰略公路計劃」也被要求提速。73條公路中,印度軍方負責46條,內政部承擔27條。
除了修路架橋,印度政府還表示要在邊境駐守條件上有所動作。有報道稱,一個試驗性哨所樣本正在拉達克地區興建,該哨所將利用太陽能儲電方式保證夜間室內溫度達到15攝氏度,同時能夠洗熱水澡。這種被命名為「恆溫哨所」的新型駐守單元若試驗成功,將向邊境多個駐地推廣。
作為「改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印中邊界安全形勢努力的一部分,印度中央政府還計劃在當地打造約50個「模範村」,為當地人配置醫療和學校等現代設施。這項「邊境區域發展計劃」意在人煙稀少的爭議邊境地區發展村莊和居民點。「這些村莊將有助於我們建造安全基礎設施……它們能夠成為印度主權的象徵」,《今日印度》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
過去幾年,印度在邊境進行工程建設的速度明顯加快。《印度時報》稱,2014到2015年,印度在實控線印度一側的道路開鑿工作只完成107公里,2016到2017年則完成147公里,同期道路表面的鋪設工作從174公里增加到233公里。而最近印度方面加快動作則跟其受到洞朗對峙事件刺激有一定關係。
去年11月底,印媒披露稱,印軍工兵部隊大規模採購工程設備,包括100多台最新式挖掘機,以及山體切割裝備等。不久,印度在位於印中邊境的北阿坎德邦展開修路行動。該公路完工日期從2008年一直後延,洞朗事件後,印度決定在2017年遷走邊民,2019年完成建設。
印度在邊境地區的基建,主要目的是滿足印軍在印中邊界實控線沿線的作戰需求。為此,印度陸軍已調整未來五年戰略計劃,重點加強基建包括道路、後勤改善以及增強戰力等。印度國防部長西塔拉曼曾表示,其任內主要任務是加速印度軍事現代化,而加強基建是軍事現代化的一個優先選項。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位曾走訪中印邊界中方一側的軍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他看來,在邊境地區,印方基礎設施更好,兵力部署也比中方多。近年來,印度在邊境,主要是藏南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直升機起降場地和公路,尤其是公路建設越來越完善,對印軍加快機動能力和對藏南地區的管控起到很大作用。這也讓印軍對邊境地區事件的反應快過中方,後勤保障能力得到加強。
「印度對邊境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在增加,完成度也不斷上升」,該軍事專家表示,但印方在建設中暴露出兩個問題:一是「雷聲大雨點小」,政府和軍方所承諾的投入不到位,「言行不符」;二是道路質量一般,比人們認為的要差。
格言:「苦幹能成任何事」;形象:「不勝任又腐敗」
印度基建主力軍「難掩之痛」
「15年過去了,73條擬建的印中邊境公路只有27條完工……更不用說計劃中從西到東橫貫印中邊境地區的14條鐵路,那是遙遙無期的美夢。」這是《印度時報》網站去年8月的一篇報道,文中措辭飽含遺憾和無奈。該文稱,在印中邊界實控線另一側,西藏已建起密集的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空軍基地、雷達站以及多種後勤保障設施,足以支撐30個師約45萬的軍力部署。
除了73條戰略公路,印媒更痛心遙遙無期的鐵路修建計劃。2010年,印度決定在與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交界的地區修建28條戰略鐵路線,其中14條被認為對國家安全「極具重要戰略意義」。然而,這些鐵路至今沒有開工。「沒有鐵路的邊界:缺失的戰略連接」,《印度快報》以此為題稱,印中兩側的基礎設施尤其是鐵路形成鮮明對比。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2900645_1.html/ ]
印媒在關注邊境基建進展時拿中國做背景已成慣例,並導致一些西方媒體用「競爭」來形容中印邊界附近的基建。了解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善於做計劃,但往往執行不力。印度《第一郵報》就稱,印度執行大型計劃方面的記錄乏善可陳,儘管取決于軍事考量,改善邊境基礎設施的進展仍明顯落後於計劃。
「實際上,兩國都覺得對方的邊境基礎設施修建得好」,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覺得,解放軍在前沿哨所里甚至冬天可以洗熱水澡,吃到青菜;而中國軍方認為,印度飛機場靠近邊境,短時間內就可以起降戰機,中國也需抓緊建設軍民兩用的基礎設施。但印度的道路質量估計和中國是沒辦法比的,「我走過西藏日喀則到亞東的公路,其質量明顯比印度的道路更好」。
「印度曾經破敗不堪的基礎設施正變得更好,但仍與中國相差甚遠」,英國《經濟學人》稱,中國行動更快,而印度的體系使其難以征地。該文提到,印度審計機構2016年曾發布一份報告,為負責修築戰略公路的邊境道路建設局描繪出一幅「既不勝任又貪污腐敗的畫像」。當時,計劃在2012年竣工的61條道路中,僅完成36%。
這正是印度邊境基建主力軍——邊境道路建設局難掩之痛。該機構隸屬印度國防部,1960年成立後主要負責印度北部及東北部邊境地區的道路基建。這支工程部隊常年工作於深山密林、冰天雪地之中,已成為印度陸軍死亡率最高的部門。該局局長巴達尼曾在一次會議中描述部下疲憊不堪的生活:不得不與家人中斷聯繫,常年忍受高壓與孤獨,在荒涼的山區一待就是兩三年。在那樣的環境中,就連推土機使用壽命也只有預期的1/3。
「苦幹能成任何事」,邊境道路建設局奉行這句格言,但現實卻很苦澀。按照印媒的總結,導致邊境基建進展緩慢的因素很多,預算有限,官僚作風嚴重,腐敗猖獗,高海拔地區的複雜地質,以及繁瑣的環保審批程序和從部落征地的困難等,都是挑戰。除此之外,印度各界還質疑該機構執行不力背後的其他因素。
從「焦土政策」到瘋狂基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面對中國,印度心態「不健康」
「印度通過努力能趕上中國在邊境的大規模建設嗎?」印度《第一郵報》2月2日稱,有必要回顧一段歷史,1962年印度因戰敗而蒙羞,之後印度領導層的對華心態是防禦性的,最明顯表現是在邊境基礎設施建設上猶豫不決。他們擔心,一旦新公路建成,中國軍隊會「順道」快速推進到印度心臟地帶。
印度建設73條戰略公路的方案,於上世紀末提出。在《印度軍力投射:野心、軍備和影響力》一書中,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院研究員沙閃克·喬希提到,2006年,印度政府批准該方案,推翻了早前不建設這類公路以免被中國軍隊利用的思路。在中印戰爭爆發前的1959年,印度領導層曾決定禁止在距印中邊界30英里的範圍內修建道路和機場。
「印度在印中邊境的基礎設施建設『被自己耽誤了』。」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1962年戰爭中,印度認為中方軍隊之所以能較快進入 印度,與其在邊境地區修建的道路有關,因此印度此後採取「焦土政策」,不在邊境地區修路,不搞基礎設施建設,機場也被棄用。
在一些印度人看來,這種思維仍存在於國防機構的強大派系中。資料顯示,2009年,印度邊境道路建設局所需3500噸材料和設備,實際到位僅400噸。有分析稱,這種前方犧牲、後方掣肘的狀況,就源於印度長期以來刻意弱化包括基建在內的邊境地區發展的戰略思想。
邊境地區發展落後反過來也影響基建。《環球時報》記者去年走訪印度大吉嶺地區時發現,在備受印度各界重視的「咽喉要道」西里古里走廊,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遠不如中國的縣級市。有當地人表示,橫貫西里古里市的道路改造工程已歷時近十年,工程承包商換了好幾批,但仍看不到完工跡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與市區破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郊軍營,從營地到周邊的道路乃至附屬娛樂設施更像世外桃源。當地嚮導稱,兵富民貧的情況在該地區早已存在。令印度輿論感到樂觀的是,莫迪上台後,將重新認識邊境地區發展列入議事日程,一系列加速並強化邊境基建的舉措出台,旨在確保打通戰略通道,同時改變當地人羨慕中方一側生活的尷尬狀況。
有學者認為,由於種種原因,印方的修路速度較慢,但印度所規劃的邊境工程與其說是建設基礎設施,不如說是在加強戰場建設。這是問題的關鍵。
去年洞朗對峙結束後,印度媒體驚訝地發現,大雪封山的洞朗地區竟有上千中方駐軍,相應的樓舍、庫房甚至小賣部一應俱全。對於印度來說,整體基建水平不可能快速提升,而如何有效增強軍力配比成為另一個選擇。據《印度快報》1月中旬報道,印度正計劃往邊境增派15個營的兵力。
前述那名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當年刻意弱化邊境基建,到現在瘋狂推出各類工程,印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反映出印度的不健康心態,其對華過分戒備的心理和舉動,不利於兩國提升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