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朋友圈勾勒出的日常生活,
海外狗的出國生涯就會被定位成——
“吃喝玩樂”的享受之旅。
面臨的壓力和苦悶你無從而知,
但是他們的孤獨深刻地存在著。
每年上百萬的留學生
他們在經曆一段怎樣的旅程?
或者說“出國留學對人的一生有多大影響?”
一百萬知乎網友都在關注的話題
他們的回答是?
@Yuan Gao
對于我們這種普通家庭的孩子
簡直就是救命稻草
出國留學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可能幫助我達到了我的原生階層一輩子也無法達成的水平。
我是武漢人,然而我的父母是我們城市裏收入可以說在底層的那一類人,我的小學初中高中都過得極其簡樸,此處按下不表。
我們家到我高考那一年是這樣的情況,負債7萬,無存款,父母二人收入總和大概3000人民幣。
我高考考上了武漢大學,當時的學費是4800還是5800一年,住宿費和其他雜費加一起可能2000不到,我媽媽原本想給我800一個月的生活費,但我堅持只要了600,我原本想的是在校內可以勤工儉學做點兼職,這樣能減輕點父母負擔,要知道200塊他們能過一個禮拜了。
可能這所有的錢加在一起對于我們城市的尋常家庭並不是一筆很大的費用,盡管如此,我的父母仍然爲我的學費發愁,最後是我小姨借了我1萬元去注冊的。
然而改變我命運的事情發生了,我入學後參加了新加坡政府獎學金項目的選拔考試,並且成功被錄取。
當時全國有13所我985高校有這個項目,全國錄取了300來個人,我們學校錄取了30個。這個項目基本解決了我們家的所有問題:它包括了4年在新加坡的學費,每個月500新幣(大概2500人民幣)的生活費,住宿費以及保險。
後來的一切也就順風順水,大二的時候去了歐洲交換半年,遊曆了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捷克西班牙瑞典和挪威。
大三暑假去了美國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亞太總部實習。大四結束以一等榮譽學位畢業並且入職美國另一家500強的fintech公司亞太總部成爲了一名工程師。
如今已經是衣食無憂,短假期可以去東南亞著名海島,長假期可以去歐美澳大利亞。
並且我終于在我家鄉買了一套小房子給我父母住,簽合同的時候我媽媽都快哭了,她說這輩子不是和奶奶住就是和外婆住,從來沒有自己住過。
如今再回頭想,假如我沒有新加坡政府獎學金這個項目支持我出國,我在原來的大學,以我父母無權無錢的背景,我大三不太可能找到好的實習,畢業也無法進好的公司,更不提像其余答題的同學一樣受家庭資助去留學讀碩士。
對比我原來大學的同學,我已經非常幸運了。
即使也進入500強成爲了工程師,以那時的工資水平我也不可能迅速自立並接濟父母。而這一切可以說都是由于新加坡獎學金項目,我衷心的感激她。
也許對于家庭財力雄厚的同學而言,新加坡只是他們眼中一個雞肋的跳板,無法與夢想中的英美相比。
然而這卻是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孩子的一顆救命稻草。
@dhchen
眼界不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那種開眼界
以下僅僅是我個人的體驗, 我之前三年呆在香港,然後現在在德國:
-
第一、的確開闊了眼界,這裏說的眼界不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那種開眼界,其實香港/德國的繁華並不能打動我,甚至讓我想笑。而是見識了各色各樣的人,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種族。我對“人類”更加熟悉了,以前我多少對于“歪果仁”抱有某種幻想,現在沒有了。看見了不同的人,但是遇到了相同的人性,我對于祖國/世界的未來反而抱有信心了。
-
第二、看見了不同的文化/語言/文化/生活後,我變得更近堅定而開放,內心也越發的成熟。遇到和我認知相左的事情,我也能比較冷靜的分析和處理。不是簡單被意識形態和情緒所左右,而是能夠從不同角度去分析。這一點,讓我能更溫柔而堅定地面對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我一直覺得內心的改變,認知的改變才是最大的改變。而留學這件事確實改變了我的內心,不是說“外國”就比“中國”好,而是因爲“它不一樣”,人所處環境不變,人很難真的改變。
-
第三、我學會了新技能:德國和香港不同,食物真的不和我的胃口,所以我開始每天給自己做飯,雖然這件事挺浪費時間的,但是居然讓我變得更自信了。因爲我更確實地有一種把握了自己的生活的實際感,我也確信廚藝對我未來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也開始健身,也算是環境所迫吧。結果來說,我的肌肉變得發達了,連人魚線都有了,身體非常健康,幾乎不會有疲勞感。這兩件事對我的健康影響肯定會有長遠的影響。
@蔡韻Iris
最大的功課和收獲,我想就是獨立
離開家庭的呵護陪伴,第一次了解到了除父母外“監護人”的概念(當時由老師擔當)。
所有的決策,大到讀文還是讀理,選擇哪個學校哪個專業;小到各種瑣碎日常的處理,由于家人離你的生活環境太遠了,只能給基于他們經驗的一些建議,最終還是靠自己。
學會如何做選擇的過程,其實是最寶貴的。
混迹于一堆金融精英中而不走尋常路自己找機會上節目做主持演話劇,唯一一個幹了媒體;一次次去大家都覺得危險髒亂又吃不飽飯的地方旅行,做一些看起來沒用的事;在很容易拿到國籍的時候毅然辭職回了國,再到離開帶光環的穩定工作,跨界去創業…
而獨立的另一個層面,就是懂得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出國前,我也是個幾乎來者不拒的“大好人”,吃虧也不願跟人起爭執。
但漸漸的在磨砺中,我更加會有自己的邊界,遇到不公的事絕對爲該爭取的權益爭取到底,有明確的立場和想法,敢于表達。
@高天
方向不同,還不好回頭
人生就是這樣,重要的選擇往往只有幾個節點,後面的每一步都邏輯缜密,理所當然,卻漸行漸遠。
選擇了出國,就選擇了和過往的生活暫別。選擇了留下,就選擇了和曾經的好友疏離。
每當我偶爾和同事們出去吃飯,聽著他們用英文討論著美國的事情,就不禁幻想,以老子的文筆內涵和表達能力,在國內還不大殺四方,天下無敵。如今卻要在這勞什子的地方靠技術吃飯,真他媽窩囊。
環境把我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卻也讓我成爲了一個更累的人。我的交友能力不斷地提升,我的朋友圈子不斷地縮小。
岸上的人羨慕潛水者超長的閉氣時間,潛水者何嘗不嫉妒岸上人自由呼吸的狀態?
出國留學對人的一生有多大影響呢?我不想說什麽知識,不想說所謂世面,更懶得提能力和堅毅。
只是這條路啊,他方向不一樣,還不好回頭。
@司馬各
比在國內做一個小富即安的經濟適用男
我更滿意現在的自己
沒留學的話,我應該現在是從國內某三本畢業,大學就開上了10萬左右合資車的小開吧。5-6套房子也是不在話下的。
那個時候,08年,家裏有些存款,准備在南京江北投資2套房子的(08年房價4500一平,現在江北2萬+)
後來這筆錢用來了給我留學。
現在在國外平淡地生活著。有了小車,(依然還是國內10萬加合資車水平)剛准備買房(發現貸款額度不夠高,墨爾本的房價還在蹭蹭漲T-T)
用國內兩套房子換來了:
-
一張本科文憑
-
一張碩士文憑
-
一張澳洲綠卡
你問我值不值?我覺得值。
這麽多年,除了上述物質上的東西。我學會了體諒父母,學會了自己生存,感受了人間冷暖,更讓自己獨立了起來。
要知道之前在國內的時候,銀行辦卡都沒自己去過。出國前我被父母保護的太好了,讓我像一個巨嬰。
我想,留學對于我來說,比在國內做一個小富即安的經濟適用男,我更滿意現在的自己。
提到父母,現在我和他們的情感和相處狀態,都比以前更好。比起剛留學時候情感的不舍。
現在的他們理解了我,也尊重了我的獨立人格。不再橫加幹預我的選擇,也不再爲我瞎擔心。
那是因爲我向他們證明了我已經長大。他們也在某個時間點找到了屬于二老自己的生活。我們雙方的精神狀態都比以前更好了。
我擁抱了自己的人生,他們也欣慰于我的長大。
我想,真正的孝道,不是以陪伴父母爲借口去逃避獨立,繼續依賴。
而是告訴他們—這是我的人生,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謝謝爸媽。
我想天下父母對于兒女最大的期待也莫過于此吧。
他們辛勞了一生,不應該繼續去爲我這個巨嬰再操勞白頭。而是他們也可以放心地去擁有自己剩下來的人生吧。
@Laughing
就好比一個圍城
我覺得有些答主把出國留學的影響誇大了,就我個人而言,眼界確實變寬了,人更加獨立了,看事情更加客觀了。但這些其實都是相對的。
一個在農村住了一輩子的娃大學考到了北京,那對他來說他眼界的提升絕對不亞于一個北上廣的孩子出了國。
其實你說能不能出國,就好比一個圍城。
沒出的時候向往國外的生活,出了後發現也就這麽回事,還是家鄉的月亮比較圓,家鄉的飯菜比較可口。
我認識不少八十九十年代就移民美國/加拿大的華人,其實他們現在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他們內心都是挺後悔的,但嘴上肯定不說。
在生活方面,現在北美有的國內也有,很多國內有的北美不一定有。三年前的美國跟三年後的美國基本沒什麽差距,也就是換了一任總統,至少在表面上看是這樣。
但是中國呢?我每一年回來都會被北上廣的一些新的改變感到震驚,甚至不適應。
出門不用帶錢包了,共享單車,微信支付支付寶,新公交專用道,新地鐵線路,現在國內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我敢想象未來5年後的美國是怎麽樣的,但我真的不敢想象未來5年的中國是怎麽樣的。
那我們現在繼續來說說出國留學吧。我覺得硬要說出國留學要怎麽對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那基本就是要留在國外了。
其他眼界啊什麽的東西,即使你在國內各行各業混的牛逼了,你一樣可以很開闊。
說到底大部分留學生出了國也是跟中國人在一塊玩,願意放開自己去跟外國人混一起的少之又少。
所以說眼界的提高僅僅也就是認識了一幫大家都家境不錯的人,或者了解了國外的生活是怎麽樣的,跟人聊天的時候可以裝裝逼顯得見識很豐富罷了,但是其中含金量有多少,因人而異,看你有多願意去脫離舒適圈了。
最後來說說那匹願意留在國外的人。
其他國家我不了解,我只了解美國和加拿大。
客觀來說留學能留在北美的人,水平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在美國普遍薪資比國內高,工作時間比國內短,上班壓力比國內小。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亞裔天花板很明顯,治安不好,生活無聊,吃的難吃。
而因爲簽證啊h1b一堆東西讓回國會變得有點困難,那這麽說來人生軌迹確實是變了。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選擇的生活也就不一樣。
所以說除了那些畢業後就留在國外的人,那對一生的影響確實很大。
其他答住出去讀個碩士什麽就回來分享經驗的,我很佩服你們在國外願意吃苦的精神和獨立的人格,但是其實吃苦在哪個地方都可以吃,你在上海每個月生活費只拿1000勤工儉學你也能體驗那種吃苦的感覺,人家農村的孩子考到一線城市來吃的這方面的苦不比你們的少。
想要反駁我的噴我的我建議你們先去看看我之前的回答講我從小在加拿大長大的,那段時間對我身心性格的影響絕對比我本科碩士在美國要大的多得多,我都不敢說他對我的人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所以除了那些長留海外的人,其他大部分的留學生,客觀來說只是換了個地方讀了幾年書,感受了一個地區的文化氛圍,僅此而已。
@Diego大叔
36歲出國留學
因爲出國所以沒結婚
36歲出國留學,老實說沒影響。只是人生一段經曆而已。
之前同事中有留學回國的,親戚中也有一直留在海外的,也有外國人來中國定居的。
現在身邊的同學中也分兩年後一定回國,會一直待下去的,和不確定未來的。各種情況都見過,還有利弊得失也都知道。
所以把利弊得失放在天平上秤一秤,有好有壞,總量保持沒影響。
爲什麽我會這麽說呢,大概一是和我的歲數有關,二是和家庭有關。因爲情況特殊,所以也沒什麽值得別人借鑒的。
一是歲數。見的多了,也就有平常心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吧,環境把人逼到這一步,總得有人必須往前邁一步而已。
其實在國內的同事,也有30歲剛出頭把家從北京搬到深圳,有四十多歲去美國工作。
我父母那一輩,同樣有因爲下崗,所以有一個人南下打拼的。那時還不像現在可以隨時視頻。
所以每個人都是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努力。
二是家庭。有家庭的話,看待很多東西就不一樣了。再好的風景,也要和老婆孩子一起看才有意思。
雖然會看到朋友圈裏的旅行照片,但一想到自己一個人去玩,而老婆還在辛苦帶小孩,就完全沒興致了。
至于融入外國人的圈子,在學習階段也不是完全需要,正常的日常交流可以做到。
業余生活裏面,除了學習,我只需要看看老婆孩子的消息就知足了。也沒什麽孤獨感好克服的,畢竟知道自己將來一定會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只需要暫時忍耐這1,2年。
將來能找到工作就把他們接過來,找不到就回國,總之一定會在一起。所以只是暫時的。
辛苦什麽的也談不上,因爲家人也很辛苦。我也沒什麽好自豪的炫耀的,大家只是辛苦的方面不一樣而已。
所以說我通過留學來奮鬥,其他人同樣通過不同方式來奮鬥。
我在留學中付出辛苦,其他人同樣在不同的方面付出辛苦。
我通過留學取得收獲,其他人同樣在各自的領域取得收獲。
你也不好說哪邊的收獲更大。我也不能因爲我選擇了留學,就說假如待在國內一定會怎麽怎麽樣。
因爲我選擇留學是因爲在國內我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我做不到的並不意味著別人做不到。
所有的風景,我都不想一個人去看。也不需要強迫自己融入當地人的圈子。
我有時覺得中國人對是否可以融入當地圈子看得有些太過重要了。
我覺得這方面穆斯林或者是印度人就做的不錯。
我也很樂意和外國同學聊天開玩笑,不過核心始終是我自己的家庭。也不存在到哪裏工作不適應的情況。
既來之則安之,國內的工作環境我很了解,國外的工作環境我也有心理准備,雖然可能存在偏差,但是想想也應該在允許的範圍內。
事在人爲。凡事都是有代價的。
另外更正一些我年輕時候的想法,歲數大了發覺都不太准確。
經濟獨立和出國沒多大關系,在國內上班一樣可以經濟獨立。
假如你去BAT或者華爲的話,沒准會比出國獨立的更早。
眼界開闊的確會有。不過如果是因爲可以到處旅行帶來的話,如果不是花自己錢的話,那就別說了。
如果是花自己錢的話,其實國內的工資有時比國外要高不少。
而且現在出國旅遊比我大學剛畢業那會容易太多了。不過如果是因爲可以見識各國人的話,這個倒沒錯。
生活獨立和出國沒多大關系。
在國內到另一城市的話,照樣可以做到洗衣做飯修燈泡買家具樣樣精通。
但我說我精通了,其實要和別人比,也許還差得遠。
因爲出國所以沒結婚……我真不想說大實話,所以不說了。
留學就是離別原有的舒適圈去獨立生活,脫離情感依賴和生活依賴,然後慢慢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
經曆的多了,縮小恐慌區,增大熟識區,人就會變得強大。留學並不是爲了重塑三觀,顛覆世界。
(注:綜合來源網絡)
新加坡留學 – 在線咨詢
長按下方二維碼
添加意騰留學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