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小圈
QQ: 2077525879
微信: xinjiapoquan001
躁動不安的社會…
網絡和自媒體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也帶了一些負面的東東…
比如網紅經濟,網紅經濟不好嗎?
從廣義上看,也沒什麽不好了,畢竟高手就在民間…
但由此滋生出了雙刃劍,也不得不防…
爲紅不擇手段…
帶皮吃榴蓮、胸口碎大石、電鑽吃玉米、直播造人…甚至連屎都吃…有的更是觸碰法
律底線…
毫無下限可言…
最近,新加坡社交平台上一則關于巴士上抽煙的視頻,再度引發無盡爭議…
視頻顯示:
在巴士的車廂裏,一少年正在點煙…
巴士上抽煙???
這事情還真就發生在新加坡…
從整個過程看,少年的手法非常的娴熟,一看就是個老手…
而且還非常享受在巴士上抽煙的感覺…
當看到有人在拍攝他,好像更來勁了,送上一個非常不屑的眼神…
完全一副小正太的形象!
仿佛說“我敢,你敢嗎…”
完全的青春期叛逆的典型表現…
這突然讓小圈兒想起小時候看古惑仔的時候的心態…
第一次看,大概是十三四歲的樣子,當時就感覺黑社會真帥,這生活太刺激了…
而當時學校確實也除了很多的小的幫派,自己給自己的幫派起個名字,幾個人還結拜…
現在想想真是傻的要死…
要是當時不管是老爹老娘,還是學校管理松懈一點,估計小圈兒也帶上免費手镯,感受義務勞動去了…
而從吸煙少年的情況看,應該是很明顯的青春期叛逆…後面發生的事情應該更加的確切!
因爲這個少年對此事非常的引以爲榮…
根據新加坡禁煙法令,公交車車廂內不僅嚴禁吸煙,而且違規者還將被重罰1000新!
視頻發布後,也引爆了新加坡的媒體輿論,許多人無法理解,爲什麽這個少年竟然明目張膽的違反法律,而且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這名少年的做法就是——
用自己的社交賬號,在視頻下方公開承認這人就是自己!
同時在面對網友排山倒海的質疑過程中,他還頗爲得意地嘲諷說——
“像我這麽勇敢能在車廂裏抽煙,值得再被獎賞一包煙。”
“我有自己的收入,我能自己交罰款!”
跳出此次事件!
從事件反應,這就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
不讓幹神馬偏幹神馬,就是想表現自己…
對于青春期,叛逆、任性、敏感或自尊心強…
這些詞比比皆是…
但很多表現,都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就是——迷茫!
就是他知道自己不要什麽,而我們要強行把一個概念灌輸給他,他就會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反抗…
比如你告訴他不好好學習以後沒有出息,但他就是學不好,學不好還總受到嘲諷,長此以往不是對學習失去信心,而是對自己失去信心,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偶爾打了一次架,受到了周圍小夥伴的追捧,他就好像找到了新的寄托…
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打架…
歸根結底,這個孩子的問題就是對未來道路選擇的迷茫。
-
因爲迷茫,所以對未來沒有方向,對于他人的建議充滿遲疑;
-
因爲迷茫,所以聽不見大人的勸告,甚至以叛逆、冷漠或沉默等方式回饋······
事實上,越是迷茫的孩子越需要來自家人的寬容和指引。
那麽,家有青春期迷茫的孩子,家長要如何做呢?
有教育專家指出——首先,引導孩子思考,理解TA的痛苦。
事實上,對于迷茫的孩子來說,他是比家長想象中要痛苦的。
如《無問西東》裏的吳嶺瀾,1924年就讀于清華學堂,當時他的文科成績十分優異,然而受時局影響,以爲好學生就應該讀實科而盲目攻讀自己不擅長的實科。
結果,他很快在倒數的成績中陷入迷茫。
他懷疑自己的選擇,卻不知道自己要做出什麽抉擇和改變,他完全找不到來自生活或學業上的動力,常常爲此沉思而痛苦。
好在,他的老師梅贻琦知道他的困惑,引導他對真實和自我進行思考,再加上後來聽了泰戈爾的演講“對自己真誠”後,開始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選擇,重新選擇了文科,學習生活從無序變爲有序,最終成爲了清華大學的一名教授。
知名編劇史航曾說:青春的本質就是迷茫。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階段,只是有的人在迷茫中遇到了父母、老師、或者某種契機的指引,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而有的人,因爲各種各樣的因素沒能從中解脫,不得不在迷茫中滂沱歲月,渾渾噩噩。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陷入迷茫,要做的不是一味講道理或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做。
而是要通過自身經曆、相關書籍或旅行,去引導孩子去思考,去認識自己,去挖掘自己興趣所在,然後忠于自己內心去選擇,去拼搏。
那如果孩子的興趣、選擇的道路,與父母的期待相悖,家長要如何做呢?
很簡單,永遠不要以“我是爲你好”去阻止,而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經曆,在實踐中做選擇。
如《偷影子的人》裏,面包店老板的兒子呂克最大的理想就是上醫學院。
然而,家裏父親已老,弟妹們也需要人照顧,于是,他放棄了理想留在了面包店裏。
可是,這樣的生活讓他毫無快樂可言,每天都萎靡不振。
父親在得知他的理想後,把他從面包店裏解雇,將他送去了理想中的醫學院,並對他說:這才是你應該在的地方。如果你發現當醫生跟當面包師傅一樣蹩腳,那就回家來,我會好好把手藝傳給你。
自此之後,呂克一改往日睡眼惺忪的樣子,對未來充滿了激情。
可是,在他通過了醫學專業考試後,他又突然陷入了迷茫,他發現眼前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重新爲大家烤面包,他突然找到了久違的滿足感,也才發現面包師才是他真正想要從事的終身事業。
于是,在確定了自己的內心聲音和終生所向之後,他決定回到父親的面包店。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父親沒有把呂克送去醫學院學習,呂克當然會成爲一名面包師,可是他不會是一名快樂的面包師。
他會帶著對醫學的終身遺憾,並爲此耿耿于懷,甚至對父母充滿抱怨。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只有讓孩子跟隨內心聲音去選擇、去實踐、去比較、去審視,他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所擅長和享受的領域,獲得幸福和快樂的能力。
很多時候,父母是否真的“爲孩子好”,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所以,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去經曆,在實踐中做選擇。
當然,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畢竟,沒有哪對父母明知前方有坑,卻不阻止孩子去踩的。
可是,不知家長們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在觀察蝴蝶破繭成蝶的過程中,他看見蝴蝶痛苦掙紮了許久,卻遲遲掙脫不開繭的束縛。
于是,內心無比著急的他跑回家拿來一把剪刀,把包裹著蝴蝶的繭剪開,幫助蝴蝶出來。
可是,被他“救”出來的蝴蝶趴在地上,苦苦舞動著雙翅,始終沒有足夠的力量飛起來。
沒過多久,蝴蝶便在男孩的眼皮底下死了。
其實,孩子的成長如同蝴蝶一樣,唯有經曆破繭的痛苦,才能振翅高飛。
關于成長必經的痛,誰都無法替孩子抗。
只有當孩子自己任性過,失望過,迷茫過,他才能清醒,才能成長,才能明白什麽對于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所以,在孩子經過迷茫思考後,決定要走某一條你不認可的路時,不要拼命拉住他,說不要去、不能去。
而是要學會給他准備最耐穿的鞋子、備好雨傘,然後告訴他,去吧,回來家有飯!
我想,這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愛和溫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