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和企業應該認識到,走出國門並不是爲了實現抱負和野心,這其實是絕對關鍵和必要的一步,關系到生存的問題。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總裁林祥源昨天在人力資本新加坡(HCS)舉辦的國際化論壇上致辭時這麽說。
他說,除非新加坡政府和企業認識到這點,“不然不會有進展,因爲沒有足夠的緊迫感”。他說,企業國際化是必要的選擇,如果采取觀望的態度就是在“等死”。
他建議企業應該趁業務情況良好的時候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不應該等到企業陷入危機時才這麽做。這是因爲擴展海外業務需要時間,當企業遇上危機,急著要走向海外時會匆忙做決定,犯下不必要的錯誤。
此外,企業在進軍海外市場時,不應該去想誰已經成功進軍這個市場,“我們並不是跟隨著別人的步伐而取得成功的。”
他打比方說:“當你跑在第二位的時候,你的速度和方向會由跑在第一位的來決定。如果你跑在第一位,你能夠左右競爭對手。”
林祥源也指出,中小企業在本地市場成功後,傾向于在本地進軍其他行業,其實另一種做法是把自己在新加坡市場的專長帶到海外市場。他舉例說,以色列公司以本國市場爲測試平台,以色列是個小規模市場,公司取得成功後把産品服務推向全世界。
三方面支持企業國際化
論壇的主賓貿工部長(貿易)林勳強致詞時說,政府從三個方面支持企業國際化。首先,企發局爲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財務和非財務支持,拓展海外市場。政府也認識到,企業要成功國際化,須要找到合適的人才,因此政府會繼續支持公司的人才發展努力。
其次,政府也在推廣企業和商會協會之間的合作,例如成立歐洲企業網(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簡稱EEN)新加坡中心,幫助企業尋找潛在的歐洲合作夥伴。
第三,新加坡是個良好的平台,擁有完善的知識産權和法律基礎假設、融資能力以及良好的商業環境,讓企業進軍區域和全球市場。企業也能利用新加坡的雙邊和區域貿易投資協議。
國際化論壇共吸引400名來自跨國企業、中小企業、政聯公司和公共機構的代表,並有約50名來自重慶的中小企業業主和政府官員出席。新加坡和重慶的公司和機構昨天簽署了三份合作諒解備忘錄。
主辦三場大師班
國際化論壇昨天也主辦了三場大師班,邀請商界領袖分享在中國、印尼和亞細安,以及非洲和中東的經商經驗和心得。
第一家集團創辦人魏成輝和IBM亞太總部行業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裁洪月霞都認爲,新加坡品牌對中國企業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改變和進步,新加坡企業也得跟得上改變的步伐,才能保住新加坡的金字招牌。
魏成輝說,今天的中國與之前不一樣了,新加坡企業要學習怎麽與當地企業家合作,成爲“強強搭配”,而不是帶著以長補短的心態與中方合作。
洪月霞曾經在中國聯想集團擔任副總裁,有管理跨國企業和中國企業的經驗。她指出,新加坡人有雙語雙文化優勢,目前新加坡還能扮演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橋梁,但現在已不少中國人到國外念書,英語水平也很不錯。她說:“新加坡是小國,如果大企業如政聯公司與中小企業團結起來,這就是新加坡的品牌。我們這座橋梁就可能做得更寬更穩,單獨行動可不行。”
《聯合早報》是這場國際化論壇的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