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敏 報道
從本月起的下來六個月,非有地住宅、商業和酒店╱醫院用地發展費(development charge)將上調,平均漲幅介于0.6%至2.7%;有地住宅、工業、宗教場所╱公民和社區機構等,發展費基本維持不變。
有分析指,這一次的收費上調,基本上是翻轉今年3月下調的發展收費。
今天起,非有地住宅用地的發展費平均上調2.7%。在118個區中,39個區將上調5%至12%,其余79區沒有變化。漲幅最大(12%)的主要是第48區(裏峇峇利、馬丁路和金焱路一帶)。
欣樂國際(SLP)執行董事麥俊榮認爲,這可能是因爲一幅位于馬丁廣場(Martin Place)的政府地段,在今年6月以創新高的價格被發展商標下。
發展費是由發展商支付給政府,用來填補土地使用密度和價值提高後的價差。由于它能影響集體出售計劃的成功率,因此廣受市場人士關注。
在商業用地方面,下來六個月的發展費平均上調0.6%。在118個區中,14個區發展費上調4%至5%,其余104區沒有變化。漲幅最大(5%)的包括第1區至第6區,即梧槽路、萊佛士坊和橋南路等;以及第11區,即珊頓大道和萊佛士碼頭等。
世邦魏理仕(CBRE)新加坡主管沈振倫指出,這應該是亞洲廣場第一大樓和海峽商行大廈交易而帶動的。前者以34億元賣給卡塔爾投資局,創下亞太區獨棟大樓交易額新高;後者則以5億6000萬元,即3520元的創新高尺價,賣給印度尼西亞富商翁俊民。
酒店╱醫院用地的發展費平均上調1.4%。在118個區中,61個區發展費上調2%至5%,其余57區沒有變化。漲幅最大(5%)的包括第12區,即貝弗蘭道(Bayfront Avenue);以及第41區至第43區,即烏節路、索美塞路、史格士路和東陵路等。
國家發展部每年調整發展費兩次,一次在3月1日,另一次在9月1日。它是在征詢首席估價師的意見,以及參考現行市場價格後,對不同用途土地作出收費調整。
市場人士:預料不會影響市場
高緯環球球(Cushman & Wakefield)研究主管李敏雯指出,這一次的發展費上調,基本上是翻轉今年3月份的下調。
當時,政府把非有地私宅的發展費平均調低1%;商業和酒店╱醫院用地平均下調2%;工業用地則平均下調3%。
李敏雯說:“這次的商業和非有地私宅用地上調,並不令人意外,這相信是因爲最近,特別是第二季,這兩個領域的交易量都上升。”
由于這一次受影響的地區只有39個,即大約三分之一的地區,麥俊榮認爲,這一次的發展費調整,預料不會對私宅市場帶來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