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市
許麗卿
要如何“創新不失傳統”,這個挑戰給老店轉型陷入兩難。有個傳統餐館老板就表示,老字號有其品牌特色,顧客對老字號已經有既定印象,有些顧客甚至認爲“不是印象中的樣子,就不是老字號”。
前幾天與朋友到湯申路上段一家傳統餐館吃晚餐,食物不錯,環境也好,六人吃了128元,還算滿意。
我們當然滿意,因爲感覺上像是包下全場,整個晚餐時間裏僅我們一桌六人在進餐。到我們吃完、付賬走出餐館,仍不見食客光顧。身旁的朋友不禁問:晚餐時間僅做我們一桌生意,這家餐館如何生存?
全球性的經濟放緩,各行業陷入不景氣,零售與餐飲業首當其沖,這已不是單一餐館所面對的問題了。環顧周邊幾家餐館,發現多數餐館食客稀少,有的甚至空無一人。餐飲業好像與生俱來就與人氣挂鈎,如果沒了人氣,不得不爲這個行業的“存活率”擔憂。
反觀一些小販中心的情況則有不同景觀,尤其是最近被列入新加坡米其林指南的牛車水小販中心油雞飯面攤,天天有人排隊買雞飯,與冷清的餐館成了強烈對比。
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人們出外用餐的消費比較謹慎,加上餐飲行業門檻低,舉凡有人的地方都見餐館林立,不要說餐館鬥不過小販中心,餐館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和一般任何企業一樣,餐飲業必須求變求新,才能突圍而出,確保不被淘汰。
處在生死邊緣的餐飲業者要如何自救?它們當然也想盡辦法,各出奇招,大搞噱頭,以求吸引顧客,爲的就是自救求存。
隨著時代的轉變,目前餐飲業的發展已不能立足于傳統模式,只有創新才能注入新的血液。于是,我們看到了許多另類的創意主題餐館湧現,稀奇古怪的餐名,顛覆傳統的服務,但過于反傳統的模式並不受所有食客青睐,有人或許會因好奇光顧,過後下的評語卻是“吃了創意、吃了新鮮,卻沒吃到服務”。
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一些“餐飲玩家”已敲開了餐飲行業的大門,他們或者自己開家餐館,自己做特色菜,或者改造餐館玩創意。我們發現,無論是餐飲行業的老行尊,還是剛進入的新玩家,都出現很大的改變。
須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字號餐飲企業的出路在于堅持傳統特色的同時,走改革創新之路。時代在變革,行業在創新。老字號餐飲企業不能墨守成規,才能在與新生代品牌的激烈競爭中取得生存和發展,它們必須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適時地調整經營策略,創新産品。
對于享有老字號之稱的餐飲企業,其餐點制作水平和手藝就是核心競爭力,如果能持開放的心態,針對市場的概念作出一些適當的商業創新,能幫助它們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
然而,要如何“創新不失傳統”,這個挑戰給老店轉型陷入兩難。有個傳統餐館老板就說,老字號有其品牌特色,顧客對老字號已有既定印象,有些顧客甚至認爲“不是印象中的樣子,就不是老字號”。
這名餐館老板告訴記者,有段時期餐館改良食物口味,降低含油量,馬上就有老顧客投訴食物口味變了。但不變又無法迎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老字號餐飲不同于新生餐飲業,背負了曆史包袱、社會責任,讓它們陷入保留傳統與創新兩難。
本地老字號餐館“茗香菜館”的接班人黃慧萍最近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就表示接手這家老牌福建餐館後,仍遵循保留傳統口味的原則,沒有刻意爲了創新而創新。
她說:“現在很多餐飲業者講求效率和創新,比如利用iPad來點菜,甚至是用自動化機器來炒菜。然而,茗香菜館作爲一家老字號餐館,顧客要的就是這種原汁原味的傳統味道。我們必須保留這樣的傳統。”
這名年輕的餐館接班人,不但堅持保留茗香菜館食物的原汁原味,也堅持傳統服務員點菜的方式,不跟風用iPad點菜或上網訂餐。她認爲,作爲中餐館,茗香通過服務員介紹和說明菜式,過程其實比電腦點菜更快和更方便。最重要的是,通過電子設備點餐,少了服務員與顧客之間的交流,也少了一份親切感。
此外,這家本地家喻戶曉的福建菜館,也重視廚師烹饪手藝,堅持不設“中央廚房”,餐館老板感歎:“現在本地餐飲業有著強烈矛盾,一方面大家強調保留傳統,另一方面卻又提倡自動化機器。”
當然,在堅持的同時,茗香菜館不排斥采用機器洗碗盤,改善工作流程。
盡管餐飲業遇冷,本地仍然不乏像茗香一樣堅持傳統的餐館。其實,轉型的大原則應該是要保留傳統,也需要多方面的發展,例如改變傳統餐館不比現代餐館的趣味性、快速和營銷包裝,用老酒裝新瓶的方式繼續生存。
在現代競爭的社會,開餐館如同炒股票一樣,如果沒有題材就沒有炒作的價值,就不會引人注目。只有賦予傳統的餐館以新的概念來經營,才能增加客源,讓生意得以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