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錦囊
陳勁禾
新加坡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經商環境困難,企業都在控制甚至是減少成本,裁員的新聞近期更是頻傳。
失業固然讓人備受打擊,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仍掌控自己的錢財規劃,及時做出適當的調整,至少可以緩和空窗期的不適。
“你可以不用來上班了。”這句話,對于生計賴于替人打工的上班族而言,就好比判詞,宣判了他們的命運。
接到這種消息,多數人想必會感到晴天霹雳,頓時陷入錯愕、迷茫、焦慮的情緒。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更會爲養家糊口擔憂。
經商環境困難,企業都在控制甚至是減少成本,裁員的新聞近期更是頻傳,有些人可能已不幸被請走,剩下的人可能也坐立不安,不知自己何時會丟了飯碗。
人力部上個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9510個冗員,創下2009年同期以來的新高。換言之,目前的冗員情況可相比全球金融危機那時的情況,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今年下半年遭裁退的人數。
數據也顯示,自2012年6月以來,求職人數首次超過職位空缺,失業者想再找到工作也更困難。
在如此悲觀的大環境裏,失業固然讓人備受打擊,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仍掌控自己的錢財規劃,及時做出適當的調整,開源節流,至少可以緩和空窗期的痛苦,直到找到下一份工作爲止。
規劃應急基金 只購買必需品
應急基金是每個上班族應該、甚至是必須准備的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面對裁員,就需要動用這筆資金。
財務規劃師常建議,應急基金最好有六到九個月的薪水,如果失業,至少有充足的時間找工作,而不至于餓肚子。
專家也說,應急基金並不只是金錢上的保障,人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時,它更是一種心理上的保障,有助于接下來的求職道路。
理財網站SingSaver創辦人馬羅希(Rohith Murthy)受訪時說,不幸失業,該做的第一步是算出每天可花多少錢。這要看應急基金裏有多少錢,以及是否需要償還房貸與繳交保費。
假設扣除房貸與保費後,應急基金裏剩1萬元,空窗期預計會持續六個月,那每天就只能花55元。
馬羅希指出,失業期間,所有開銷都應該以必需品爲主,非必需品基本上不應該納入預算中。
他說:“除非真的有必要,否則連商店也別踏進一步以減少誘惑。從現在開始,你應該只買必需品,並設法以最低價格把它買下。”
應急基金除了能解決日常生活所需,對失業者接下來是否能順利找到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心理作用。
接太多臨時工消磨意志
獨立財務規劃師劉崇瑜受訪時說:“很多人只是片面地把理財當作數字來處理。我確實可以說,如果一個人失業,就去找幾份臨時工來做。雖然這可以應付財務問題,但如果手頭上沒有應急基金,對自己的行業也不了解,臨時找工作,一個接一個,對這個人的意志會不會有些消磨?”
別隨便脫售股票或者取消保險
反觀有規劃的人,應急基金能幫助他有驚無險地過渡到下一份工作,就算待業期間去做臨時工,那也是額外補貼,意志上不會受到太大的打擊。
問及如果一個人平時沒有存一筆應急基金,突然失業該如何是好,馬羅希與劉崇瑜都表示,他很可能陷入無計可施的窘境,可見儲蓄的重要。
馬羅希說:“現在就立刻去設立應急基金。如果沒有應急基金,面臨失業,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
一時失去主要收入來源,可能讓許多人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可能會做出沖動的決定,比如賣掉股票套現,或者取消保險以減少每月支出。
馬羅希說,失業的時候其實更需要保險的保障,萬一有什麽閃失,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所以不應該隨便取消保險。
“如果你付不起現在的保費,保險經紀可以幫你轉換到其他保險。”
如果手頭上有股票,專家建議要經過周全的考慮之後才下定論。
劉崇瑜說,有些股票定期派發股息,可以充當部分的應急基金,而且本地股市今年表現平平,海峽時報指數的走勢平平無奇,現在脫售股票,未必理想,可能還會蒙受虧損。
接受新工作前 眼光要放長遠
“當然,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手頭上有什麽資産,都要變賣來養家糊口。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資産都可以考慮,而不只是股票。有些人搞不好可能還要賣掉房子。”
失業後的當務之急,當然是找一份新工作。臨時工畢竟只是暫時的救生圈,人不可能一直在“失業”這片汪洋大海中浮沉,總有一天還是要上岸。
根據劉崇瑜的經驗與觀察,45歲以上失業者翻身的機會相當低。
他說,單是做好財務規劃是不夠的,這個年齡層的人應該思考自己是否願意接受較低的薪水,重新規劃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情況,又或者是否願意並且有能力創業,爲自己另辟蹊徑。
“如果你不是‘C級’職員——不是CEO(總裁)、COO(首席運營長)或CFO(財務總監),那你就得和二三十歲的人競爭。而且,45歲被裁,工資想必不低,就算再找到一份工作,工資肯定受挫。”
不論年齡,馬羅希提醒,雖然現在僧多粥少,但要注意不要隨隨便便一有工作就接受。
“這些工作通常薪水低,不然就是工作量多到讓你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失衡。不要因爲恐懼而一頭栽進一份低薪的工作,否則接下來幾年就得承受薪水過低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