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禾 報道
本地最新研究發現,冠病病患即使已經康複,仍可能因爲免疫反應持續過盛,導致血栓風險提高,更容易心髒病發作、中風或出現器官衰竭。
由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招募30名冠病康複者,在他們出院兩至五周後分析他們的血液樣本,發現他們的血管受損程度比不曾感染冠病者高。這些病患主要是新加坡籍華人。
與冠病病患做對比的控制組包含24名健康人士以及20名不曾感染冠病的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患。
研究員發現,因爲血管受損程度較高,排出的內皮細胞較多,在冠病病患血液裏循環的內皮細胞,是非冠病病患血液裏的兩倍。
領導這項研究的南大李光前醫學院助理教授張慧雯昨天在記者會上說,即使冠病病患體內的病毒已經消除,身體仍産生大量可啓動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血液裏也存在異常大量的免疫T細胞。
“這可導致血管受損發炎,血管屏障出現漏洞,這時身體會産生啓動血栓的因子。如果血栓嚴重,對病患將有毀滅性的影響,如心髒病發作和中風。”
她說,免疫反應爲什麽在康複後仍過度活躍目前不得而知。
今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修改臨床管理指導原則,針對血栓形成,建議讓住院冠病病患使用低劑量抗血凝固藥物。
張慧雯說,康複病患是否也得用抗血凝固藥物須進一步研究,現階段應提醒他們注意是否出現症狀。
曾患輕症者也須留意後遺症
血栓風險提高不僅限于中度或重度冠病病患,即使曾經患有輕度冠病,也須留意是否有後遺症。
這項研究招募了輕度、中度與重度冠病康複者各10人。張慧雯說,雖然冠病嚴重程度對血管受損程度有些許影響,但差異在統計學上微不足道。
“患上輕度冠病的人較快康複,他們是否應該擔心未來風險?根據這項研究,我認爲應該。我們會建議這些病患留意是否有後遺症,如果有疑問應該詢問醫生。”
血栓失調的現象不僅限于冠病。張慧雯指出,只要是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導致血栓失調。例如,骨痛熱症可能導致血栓不足,導致曾患病的年輕人或孩童失血過多的風險增加。
研究團隊正與國家傳染病中心和公共醫院合作,最近開始招募康複六至18個月的冠病病患,以評估冠病更長期的影響,預計會召募至少100名康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