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貴 報道
在課堂上用相機捕捉學生專注學習的情景,是毅勤小學美術科主任顔愛麗的獨特教學法,也是她用來鼓勵學生不斷向上的方式。
23年前入行的顔愛麗(46歲),原本教導英文、數學和美術三個科目。後來她追隨自己對美術的熱愛,2000年報讀國立教育學院選修美術,並考取榮譽學士,從此開啓專教美術的第二段教學生涯。
顔愛麗最初用相機捕捉學生的美術作品,幾年前把鏡頭轉向學生,拍下他們在課堂上認真學習的表情。
她透露:“學生起初覺得驚訝,不明白老師爲什麽要拍他們。其實我拍他們認真學習的表情,是希望讓他們看到自己專注的一面是多麽美好,借此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
11月16日舉行的第七屆藝術教育會議(Arts Education Conference)上,教育部長(學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長黃志明在致詞中分享顔愛麗和其他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故事,認可他們對推動藝術教育的付出。
黃志明在致詞中也談到藝術教育在我國的重要性。“美術和音樂教師不僅僅教導一個科目。他們培養學生的社交情商和能力,讓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活出充實的人生。……美術和音樂在我們孩童的學習旅程中,爲他們的創意提供表達的管道,爲明天更複雜的世界找出充滿想象力的解決辦法,也爲我們提供鞏固社會的歸屬感。”
超過950名美術和音樂教師聚集在兩年一度的藝術教育會議上,分享教學經驗及探討如何在本地進一步推廣藝術教育。其中,顔愛麗和其他15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故事收錄在新出爐的刊物《畫像:新加坡藝術教師敘述》(Portraits II:Narratives of Singapore Arts Educators)裏。
學生自信與感官能力提升
另一名在《畫像》分享教學經驗的教育工作者是育能小學校長林素珠(44歲)。林素珠希望通過藝術爲學生開啓另一扇門,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感官能力,並通過藝術拉近與社區的距離。
林素珠說:“正如文藝複興大師米開朗基羅所說,‘其實這雕像本來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教師的責任同樣是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挖掘出每個孩子內在的才華和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