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
▲點擊查看活動視頻
配合我國開埠兩百周年,宗鄉總會舉辦的“新加坡文化之旅”今年特以“新加坡建設者”爲題,帶領公衆走訪本地19至20世紀的標志性建築與文化地標,了解建築背後的建設者故事,借此向這些無私奉獻的先賢致敬,鼓勵年輕國人學習先輩的精神。
繼首場活動介紹印度勞工的貢獻後,第二場“新加坡建設者”文化之旅已于10月12日舉行,率領110名公衆走訪新加坡河和牛車水一帶,參觀紅頭巾建造的建築。
紅頭巾俗稱“三水婆”,主要是中國廣東三水縣籍婦女。上世紀初,她們漂洋過海來到南洋謀生,大多進入建築行業,用扁擔跳著畚箕搬運沙石、水泥和磚塊,爲新加坡的早期建築貢獻良多。她們在工作時身穿藍衣黑褲,腳穿以舊輪胎制成的膠屐,頭戴用紅布折成的方帽,“紅頭巾”因此而得名。
導覽員以中英雙語作導覽,介紹了由紅頭巾建造的建築,包括國家美術館(前高等法院)、中國銀行大廈、前亞洲保險大廈,以及附近的景點如:藝術之家(前國會大廈)、亞洲文明博物館等,以及紅頭巾聚居的南京街、珍珠街、寶塔街等。
▲前身爲高等法院的國家美術館外由紅頭巾建造,參與者在參觀的過程中聽導覽員講解這棟建築的曆史
▲中國銀行大廈曆史悠久,50年代建立時以17層樓之姿成爲當時著名的高樓和地標性建築,門前的兩座石獅子更成爲了這棟大廈的標志
▲如今中國銀行大廈裏設有曆史長廊,讓民衆更了解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這80年來的曆史足迹
▲同樣由紅頭巾一磚一瓦建造的前亞洲保險大廈,是戰後的建築遺産,如今門前的柱子上依然保留了大廈開幕時的紀念石碑
▲文化之旅也路經位于新加坡河上曆史悠久的加文納橋
▲已有百年曆史的海唇福德祠,在以前是一座靠海的大伯公廟,如今已成爲一間博物館,裏面擺設了一座模型重現早年景象
▲活動結束前,導覽員以一身紅頭巾的穿著,爲出席者闡述早期紅頭巾的工作情況,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