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music or audio playback. Please play it in WeChat or another browser. 歌唱祖國 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1月,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成立了“巴統組織”,後又操控聯合國通過對中國實行“禁運”提案。1957年,爲了打破封鎖、發展對外貿易和換取國家建設急需的外彙,黨中央和國務院創辦了“廣交會”,那個年代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土特産品。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口創彙,爲國爭光”,屬于帶有一定政治內涵的高頻關鍵詞,這種提法甚至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正是改革開放之前獨特的曆史背景,“廣交會”才得以發展成我國曆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和到會采購商最多的國際貿易盛會。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美貿易戰”屬于時事熱點,想到幾十年前那段曆史,無論是誰都會唏噓不已,真是滄海桑田般的變化,祖國母親太偉大了。就在六七十年代的“出口創彙”大潮中,“鴻茅藥酒”也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這段曆史應該被內蒙古人民所銘記。
這裏之所以說“內蒙古人民”而非“涼城人民”,因爲當時“出口創彙,爲國爭光”的“紅毛藥酒”有兩家,一家是“涼城縣鴻茅酒廠”,另一家是“呼和浩特制酒廠”。呼和浩特制酒廠從建國初期就生産“紅毛藥酒”,一直持續到六七十年代,後來改名爲“茸參虎骨藥酒”。
紅毛藥酒,在1949年前後,倍受民間和官方認可,在1956年國家衛生部的一份文件中,曾這樣描述——“紅毛酒是內蒙古自治區特産之名酒,曆史悠久,……”。呼版“紅毛藥酒”,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執市場之牛耳,一度在山西、廣州等地,頗受歡迎,留下很多實物。
對于呼版“紅毛藥酒”的改名,《老年世界》 2012年第19期刊載的《父親在酒廠二十二個春秋》一文中提到,“父親還積極組織出口創彙,將紅毛藥酒更名爲‘茸參虎骨酒’,作爲國家特殊商品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作者田志君父親,曾是晉綏邊區警備一團幹部。
涼城“紅毛酒”的改名,是在1973年,之所以選用“鴻茅”二字,一是涼城縣母親湖岱海北魏時期被叫作“旋鴻池”,二是內蒙古是“鴻雁”故鄉,岱海能招來鴻雁,另外紅毛藥酒酒源地廠漢營一帶過去茅草茂盛、野花芳香。兩家“紅毛酒”改名,其實都是爲了政治正確。
1974年4月15日,涼城縣鴻茅酒廠所生産的“鴻茅祛風酒”亮相“廣交會”,作爲內蒙古中藥中成藥類的代表參展,參展的主體是“中國土産畜産進出口公司內蒙古自治區分公司”,這種參展出口主體,貫穿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鴻茅藥酒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朝鮮、蒙古等2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高峰時年銷近50噸。
如今,“鴻茅文化館”還陳列著當年的出口包裝和外貿合同影印件。根據上面的信息顯示,上世紀七十年代,鴻茅藥酒出口單價爲110.4港幣/箱,即9.2港幣/瓶,約合人民幣3元/瓶;同一時期,茅台酒的出廠價爲2.92元/瓶。二者比較起來,也可以算作一種趣談。
1979 年8月31日,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報紙《建國日報》的國慶(馬來西亞建國22周年)特刊,用了一個專版宣傳來自內蒙古的曆史名酒,並介紹了當地患者受益的事例。在那個時候的出口體制下,鴻茅藥酒在海外有好多經銷商,其中不乏香港、澳門、新加坡的企業。
以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爲代表的東盟國家,目前是“一帶一路”的熱門,而新加坡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彙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鴻茅祛風酒”在東南亞的經銷商,就是新加坡“星馬提煉藥(星)私人有限公司”。
1981年,鴻茅祛風酒新加坡經銷商——“星馬提煉藥(星)私人有限公司”與該國 10 家中藥經銷商共同發起成立“新加坡中國成藥藥酒經銷商會”。該商會現更名爲“新加坡中國醫藥保健品商會”,是中新兩國中醫藥文化和商貿交流的重要紐帶,有會員企業近50家。
“新加坡中國醫藥保健品商會”的成員,都是專營中國成藥、藥材、保健品、茶葉、醫療器械及醫用敷料的商家。新加坡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法將人類疾病分爲18個大類,新加坡通過中醫治病的種類竟然11大類之多。此外,新加坡到目前依舊是活躍的中藥轉口貿易中心。
後來由于新加坡、馬來西亞對中成藥成份法律規範的影響,以及鴻茅藥酒在國內市場形勢的變化,鴻茅藥酒在當地的出口業務處于暫停狀態。但鴻茅藥酒,與“新加坡中國醫藥保健品商會”,多年來還陸陸續續保持著互動。鴻茅藥酒的曆屆管理層,都有特別的“新馬”情結。
時光荏苒,四十年後再聚首,已是2019年10月12日。2020年是新中建交30周年,也是中國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年。就在這天,由新加坡駐華大使館,攜同中國新加坡商會主辦的“新中30慈善義賣會”,在新加坡駐華大使館內舉行,這是兩國啓動扶貧合作項目的第一站。
當天所有企業義賣的全部善款,將用于建設重慶彭水縣鞍子鎮小學學生宿舍。數十家新中知名企業、商會組織和特色餐廳參與義賣,其中不乏富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和美食,如新加坡吉寶企業、钜園農業,新加坡高記等。鴻茅藥酒作爲唯一的百年老字號中醫藥酒産品參與其中。
活動參與嘉賓包括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建超、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重慶市副市長潘毅琴、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中國新加坡商會會長薛寶金等。在“慈善義賣會”活動現場,曾經見證過新中友好貿易史的鴻茅藥酒,受到了羅家良先生的關注。
對于鴻茅來說,本次義賣活動具有雙重意義。其一,在重要時間節點上,再一次見證曆史。其二,這次活動本身,就是鴻茅“築愛行動”的一部分。鴻茅“築愛行動”,與“精准扶貧和企業社會責任”緊密關聯在一起,自發起以來已舉辦過好幾場活動,項目將持續進行下去。
十八大以來,借“一帶一路”之東風,黨和國家積極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基于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以及對中醫藥文化充足的信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于2017年出台了《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國—東盟”“中國—中南半島”屬于熱點和重點。
作爲我國藥酒文化的代表品牌,“鴻茅藥酒”積極踐行“一帶一路”規劃中的“政府支持、民間運作、服務當地、互利共贏”精神,目前正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進行相關産品的標准互認和注冊工作。同時,鴻茅藥酒還在積極研究相關方案,謀求以適合的方式重返新馬市場。
這個世界就是那麽奇妙,“巴統組織、廣交會、一帶一路、新加坡、出口創彙、精准扶貧、呼版紅毛藥酒、馬來西亞22周年國慶、新中30慈善義賣、築愛行動”,這些關鍵詞放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長時段、大跨度的曆史厚重感,以及品牌標注曆史的獨特意義。
劉如江個人簡介
1、2003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80後,長達12年之久的咨詢顧問經驗,擅長商業模式、戰略、品牌、營銷模塊,與中石油潤滑油公司戰略規劃部,有長達10年的合作關系;
2、2008年創建“東方慧潤能源信息咨詢”,同時在酸奶、母嬰用品、白酒、文創、中醫藥、文旅等方向上擁有衆多的案例,同時還是一些財經類報刊、雜志的特約撰稿人;
3、其本人出版的經管類專著,有6本,線上、線下,受益人數過百萬,其中《你的項目靠譜嗎》一書,著重講述商業模式的評估、搭建、優化,並擁有行之有效的獨到模型;
4、國內複雜性科學研究領域的泰鬥,清華大學吳彤教授,武漢大學博導曾曉平教授,中航油前總裁陳九霖博士,都對劉老師的作品表示認可,並對其專著作序推薦;
5、劉老師在天涯和凱迪以及其他互聯網渠道上的文章,點擊率累計突破6000萬次,有一些文章甚至獲得天涯或凱迪的全網頭條推薦,其中也不乏一些當天流量10W+的篇章;
6、網絡ID“e路狂飙”,曾創建專欄“油腔滑調”(面向潤滑油行業)、“e看途說”“劉言菲語話品牌”“飙哥如是說”等,同時還有“千圖計劃”、“劉如江簡析晉語方言”等欄目;
7、品牌咨詢策劃過程中,有感于商業模式、品牌江湖中隨處可見的“斷頭路現象”,獨創魔方品牌“融·通”十八式,旨在爲企業打造完整的商業模式,搭建順暢有致的品牌價值鏈;
8、在咨詢策劃領域,劉老師還是少見的雜科“醫生”,擅長解決疑難雜症,被圈內戲稱爲“老中醫”,知識結構上融通了儒釋道傳統文化及西方一些哲學流派,行文風格也相對多變;
9、對“格物致知”有獨到的理解,追求“直指內心深處,直指事物本身”,主張“悟學行證”一體,並將此應用到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在融通過程中獲得全新的靈感與視野;
10、其本人致力于人類學、文化學、民俗學、語言發生學、文明演變史等視角,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構,同時還與劉墉後人、劉氏宗親共同發起“劉墉文化研究院”,並出任顧問;
11、劉老師本人日常還爲一些新銳商業品牌定制深度案例分析,相關內容,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劉如江”或“e路狂飙+天涯”查看,也可以直接關注公衆號“劉如江”,浏覽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