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新加坡的曆屆領導人打分,相信李光耀肯定居于榜首,他一直被新加坡人尊稱爲“國父”。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國才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成就。李光耀不僅是一位卓越的經濟大師,更是一位在世界政壇上久負盛名的政治家,他看問題長遠、透徹,觀點犀利,一針見血。
衆所周知,新加坡的主體民族是華族,占新加坡總人口的75%,同宗同文自然就會有很強的民族認同感。這裏我們有必要說一下,老一輩的南洋華人是十分愛國的,抗戰期間,他們自發成立“南僑總會”,爲國內同胞募捐,前後累計捐助4億國幣,衣服、食物和藥品更是不計其數,這種愛國情懷實在是令人敬佩。李光耀同樣是華人之後,不過他對中國的向心力明顯要比老一輩華人弱很多。
1965年,合並僅兩年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道揚镳,新加坡成爲了一個獨立國家,在這個時候,新加坡華人開始遊說李光耀,希望他將華語定爲新加坡的國語,不過這一要求被李光耀斷然拒絕。李光耀曾在自己的書籍《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這樣記載當時的情景:“新加坡于1965年獨立時,中華總商會的一組代表向我遊說希望將華語選爲國語。我對他們說:你得先把我打倒”。李光耀爲何要如此堅決呢,他的理由是什麽?
其實李光耀非常清楚,得罪了代表華族的中華總商會,將會對自己很不利,他之所以堅持不將華語定爲新加坡國語,主要是出于以下兩點考慮。
怕導致新加坡四分五裂
當初馬來西亞堅決要讓新加坡獨立出去,就是擔憂以華族爲主體的新加坡會對馬來西亞産生影響。李光耀也知道新加坡總人口的七成都是華族,但同時他也清楚,新加坡還有三成的馬來人跟印度人。如果自己執意將華語定爲國語,將招致其他民族的不滿,這很不利于新加坡的團結穩定,存在引發分裂的風險。當然,李光耀同樣也不會選擇馬來語或者泰米爾語。
英語更便于和世界交流
李光耀認爲,英語有著其他民族語言所不具備的優勢。他曾在自己的書籍《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說:“很幸運的,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它留下的是英語。”在李光耀看來,新加坡國小民寡,只有完全融入世界才能確保安全和繁榮,而英語是通用語言,掌握了英語才能便于和世界交流,因此選擇英語作爲新加坡的國語再合適不過。
多年之後,當再次回憶起這件事情時,李光耀仍不改初衷,他認爲如果當初把華語定爲新加坡國語的話,將會犯下大錯,新加坡將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過在筆者看來,李光耀此言未免有些危言聳聽。目前,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看著老外們吃力的說著中國話,畫面還是挺有喜感的。我堅信,擁有五千年文化積澱的漢語言,最終一定能夠走向世界,成爲國際舞台的通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