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純 報道
爲新手小販設立培育攤位,受訪小販和議員都表示支持,但有議員提議優先保留一些其他小販中心供招標的攤位給這些完成培訓的新手投標,讓他們有機會繼續經營生意。
由14名來自公私領域,包括教育學府、美食愛好者及相關業者組成的小販中心3.0委員會過去一年在收集各方意見後,昨天向環境及水源部提呈建議書。
這當中的建議包括爲新手小販設立培育攤位(incubation stalls),讓他們在限定時期內體驗小販生活。
這些攤位除了設有基本器材,委員會也建議請資深小販擔任導師從旁指導,以協助小販新手學習相關的廚藝及管理技能。
政府國會環境及水源委員會主席李美花昨天受訪時對于設立培育攤位表示支持,不過她也提出:“我覺得想當小販的大有人在,但就是不知道未來若是由大型業者接管經營小販中心後,這些人最終有沒有機會獲得攤位做生意。”
然而,李美花不認爲應提供新手小販租金津貼,認爲這對其他必須投標攤位的小販不公平。因此保留空置攤位給新手小販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李美花也是義順集選區議員。她指出,義順戰備軍人協會對面未來會有新小販中心開業,已有十多名居民向她表達經營小販攤位的意願。她說:“除了年輕小販,有很多較年長的居民也有能力當小販,大家也應該給他們平等機會入行。”
年輕小販希望當局
補貼開業成本
受訪年輕小販也支持設立培育攤位的提議,但認爲培訓可包括經商知識,並希望當局將來能提供津貼輔助新手小販。
之前曾在廈門街熟食中心經營小販攤位的李家輝(31歲)認爲,如果能補貼新手們一半的租金或器材費用就能減低開業成本,吸引更多新手加入。
位于麥士威小販中心的3rd Culture Brewing Co攤位攤主主曼比爾(33歲)原本是律師,後來轉行當小販售賣精釀啤酒。
他認爲,讓業內老將來帶領新人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教導新手小販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很多想入行的人已有一定的生意概念,所以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爲生意做長期規劃,讓生意持久,也讓他們知道小販也是一門生意,而且是可行的。”
另一方面,經營腳底按摩生意的裕華區31街商店小販聯誼會主席魏靜君(65歲)也贊同由資深小販擔任導師指導年輕小販。
她說:“政府可考慮給予撥出時間當導師的小販一些津貼,多少補償他們爲傳授知識無法開業的損失。”
此外,魏靜君過去一年多來也爲裕華區居民和裕華區31街商家及小販籌辦了兩次晚宴,款待區內年長者和低收入居民,其中一次就辦在在小販中心內,充分利用空間。
小販中心3.0委員會提出的建議也包括制定合適的推廣活動來提升小販行業的整體形象。
她說:“我們除了要透過這類活動回饋社會,也希望能帶動這一帶商店的買氣,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地方,有助于維持新加坡人的巴刹和小販中心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