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敏 報道
政府再次調高三種用地的發展收費(development charge),它們分別是非有地私宅、商業和酒店/醫院用地。
從今天起的下來六個月,非有地住宅的發展收費將平均上調4%;商業用地平均上調1.3%;酒店/醫院用地的發展收費則平均上調2.6%。
不過,工業用地的發展收費卻平均下調了3.7%。其他包括有地私宅、宗教場所、民事和社區機構等用地的發展收費,則保持不變。
分析師指出,這已是政府自去年9月來,連續第二次調高這幾種用地的發展收費。過去一年來,不少發展商開始“鬧地荒”,爲了填補土地存庫而不得不擡高價格來爭奪私宅和商業地段,結果推動地價上揚。
世邦魏理仕新加坡研究主管沈振倫說:“發展收費的調整幅度大致在預期範圍內。出現調整的地區,大多都在過去六個月出現穩健的交易量。”
非有地私宅用地
第53區漲幅最大
根據國家發展部昨天的文告,在非有地私宅用地的118區當中,51個區的發展收費上調,幅度介于5%至17%,其余67區沒有變化。漲幅最大(17%)的主要是第53區,即惹蘭勿刹(Jalan Besar)/實龍崗路/勞明達街一帶,以及第57區,即馬裏士他路/明地迷亞路一帶。
仲量聯行研究部主管(新加坡)鄭惠勻指出,以第53區來說,最近有一幅位于柏魯馬路(Perumal Road)的地段以容積率每平方英尺1001元被標下,這比區內根據2016年9月發展收費所推算出的默示土地價格顯著高出73%。
以第57區來說,一幅位于實龍崗路1177號的永久地契地段,也在去年12月以容積率每平方英尺785元成交。根據2016年9月的發展收費來推算,這比默示土地價格高出了46%。
發展收費是由發展商支付給政府,用來填補土地使用密度和價值提高後的價差。由于它能影響集體出售計劃的成功率,因此廣受市場人士關注。
國家發展部每年調整發展收費兩次,一次在3月1日,另一次在9月1日。它是在征詢首席估價師的意見,以及參考現行市場價格後,對不同用途土地作出收費調整。
政府自去年9月開始翻轉發展收費下調的趨勢。半年前,它分別將非有地住宅用地的發展費平均上調2.7%、商業用地上調0.6%、酒店╱醫院用地上調1.4%。
商業用地
第11區漲幅最大
在昨天宣布的調整中,商業用地的118區當中,14個區的發展收費上調5%至29%,其余104區沒有變化。漲幅最大的是第11區,即珊頓大道和萊佛士碼頭一帶。這相信是因爲老巴刹旁的白色地段在去年11月以25億6869萬元的高價被馬來西亞的IOI房地産集團買下。鄭惠勻說,如果以2016年9月的發展收費來推算,這比默示土地價格高出了35%。
在酒店╱醫院用地的118區當中,33個區的發展收費上調4%至19%,其余85個區沒有變化。智信研究與咨詢(R’ ST Research)總監王伽勝說,雖然酒店客房收費並沒有上揚,但也沒有下滑。由于整體酒店房地産的前景穩定、樂觀,因此發展收費調整大致反映了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
在工業用地的118區當中,所有區的發展收費全面下跌,跌幅介于2%至14%。跌幅最大的包括第100區(後港/榜鵝/盛港一帶)和第114區(文禮/ 裕廊西/大士/林厝港/蔡厝港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