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協會在大巴窯經營的咖啡座,相信是本地首家旨在爲處于失智症初期患者和青年型失智症者提供就業機會的咖啡座。
宋慧純 報道
“既然在家沒事做,只是等時間過,……我倒不如來這裏工作。”
過去曾在一所中學當清潔工的佘坤盛(75歲,退休人士)經兒子的鼓勵,從今年初開始,每逢星期一、三、四早上9時到下午4時,到位于大巴窯8巷的咖啡座ADA Cafe@Agape Village當服務員。他時而幫忙送餐,時而幫忙清理桌面,與顧客有說有笑。
以售賣西餐爲主的咖啡座看似普通,但其實是由志願福利團體新加坡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簡稱ADA)經營,相信是本地第一家旨在爲像佘坤盛一樣,處于失智症初期的患者和青年型失智症者(young onset dementia)提供就業機會的咖啡座。
談及創辦咖啡座的宗旨,失智症協會總裁符祥明透露,自己和員工這些年來觀察到,有些處于失智症初期的婦女會在協會設施內幫忙准備食物。
他說:“這些婦女在拔豆芽、切菜時看來都很開心,似乎喚起她們熟悉的回憶。因此我們在想,如果能設立一家咖啡座,她們就可以在那裏繼續做她們喜歡的事。”
符祥明解釋,通常處于失智症初期的人只是有一點健忘,有些則是青年型失智症者,其實他們大多還蠻獨立的,有些也想要工作賺錢。
失智症協會總裁:
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
“工作有助于保住他們的尊嚴,讓他們感覺自己在做有價值的事。所以,這不僅是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算是一種治療,從心靈層面來看,能給予他們安全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
他說:“要減緩失智症進一步惡化的方法之一就是保持身心活躍,所以在這裏工作能滿足失智症初期人士的所有需求。”
目前,像佘坤盛這樣的員工領取的是象征性的薪資,可用作交通補貼,數額視工作時數而定,因此這類“就業”安排非常具靈活性。
符祥明說,咖啡座去年11月開始營業,由四名全職員工打理,聘請失智症初期患者到咖啡座工作的計劃仍在試行。
“佘坤盛是在試驗計劃下前來咖啡座工作的第一人。希望在今年下半年之後,我們能聘請到至少四五名處于失智症初期的人士到咖啡座幫忙。並非所有失智症人士都想要工作,因此我們會小心篩選。”
除了提供初期失智症患者工作,失智症患者的手工藝品也在咖啡座裏展示供選購。
工作減緩激動情緒
到咖啡座幫忙一陣子後,佘坤盛情緒化的狀況減緩了,人也變得比較開朗。
記者早前走訪這家咖啡座時,發現他的服務態度誠懇,還主動幫一名坐輪椅的女士按玻璃門的開關鈕,目送她離開。
佘坤盛的兒子佘迪財(55歲,倉庫管理員)透露,父親去年5月確診患上初期失智症。
他說,父親以前都會到教堂當義工,患上初期失智症後,就很難說服他去教堂,父子間也比較難溝通。
“醫生建議他出去工作,這有助于減緩失智症惡化的情況,所以我希望他能做多久就做多久。我知道,他的頭腦會一直慢慢退化。”
佘迪財說,父親目前還認得家人,也有吃藥控制病情。到咖啡座工作後,他發覺父親比較不容易激動,有時還動手做咖喱蔔給家人吃。
除了到ADA Cafe@Agape Village,失智症患者也能到位于咖啡座樓上三樓的新加坡失智症協會旗下設施,參與”瑞智家庭互助項目”。
該項目讓看護者有機會分享護理心得及休息,失智症患者則可在那裏學習烹饪和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