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庚子鼠年注定不平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輕松祥和的節日變得緊張起來。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除夕夜,一位七十歲作家遠在新加坡,卻情系中國、焦慮萬分。“看各地醫療隊伍奔向武漢,壯懷激烈。我在遠方,憂傷難歇。候回音,莫使報效無門空悲切!”她希望通過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捐贈物資支援武漢,除夕夜半、輾轉反側,在等待回複時,有感而發。
她叫蓉子。不是日本人,自稱“芙蓉的蓉,老子、孟子、君子的子,完全正宗的中國名。”
通過多國采購、全家上陣,蓉子自費籌集到四批醫療防疫用品,支援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等省的醫院,其中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防護帽等。期間腳傷複發、日夜奔波,也堅持不下火線。元宵節本是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日子,她仍在采購醫療物資的路上奔波,下午三時,一碗簡單的面下肚,匆匆解決午飯後,趕忙又投入貨單和報關文件的整理之中。
親自搬物資腳傷複發
時間倒回2003年非典時期,“我們在上海生活如常,外邊卻如臨大敵,爲了不給各方添亂,我父喪未歸。”現在她一邊不停給人鼓勵,轉身看到疫情信息卻總忍不住哭,“我本淚幹,爲這疫情,淚水不斷。”
今年1月23日開始,蓉子得知一線醫療人員急缺口罩、護目鏡等醫療物資,毅然出動家人踏上尋求物資之路。物資來源不局限于新加坡,還有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多國采購甚至親自搬運物品。一次在商場獨自采購,搬200多個護目鏡裝車時,扭傷了腳,舊傷未好,又添新傷,“但什麽比心傷更痛?”
“捐錢容易捐物難。在這個混亂時刻找物資、送物資好比唐僧取經,曆經九九八十一難,過程繁瑣曲折多變,”輕傷不下火線,她全家總動員。“得虧家裏有兩位醫生,熟悉醫用品,長媳擅溝通,頭腦清晰、反應敏捷,便負責聯系物流。長子負責出款出力,開車接送,一候數小時”。而此前兒子兒媳到蘇州的診所上班時,也通過托運帶進一批口罩等用品。
就這樣,2月3日第一批149箱醫療物資送出;2月4日又送出第二批物資,緊接著2月5日又寄出第三批物資。2月8日元宵節,下午兩點半,她欣喜萬分發來消息,“今天又找到600個護目鏡、8萬個防護帽,都給廣東僑心慈善基金會,他們去分發給各地的醫院!”下午三時,她剛吃上午飯,一碗簡單熱面。
生于潮州定居新加坡旅居上海
說起“蓉子”,也許很多人覺得陌生,但在新加坡,她是文壇、商界有影響力的大咖。她的小說《又是雨季》被新加坡教育部選爲中學生讀本,散文《榴梿》入選新加坡中學教科書。因爲身兼多職,她多個頭銜加身。她不僅是高産作家,出版專著三十多本,曾擔任新加坡作家協會副會長,同時也是蘇州工業園區新甯診所醫療集團的掌門人,還是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名譽主席、新加坡—江蘇省合作理事會理事……
生于廣東潮州的她,8歲隨養母下南洋,後定居新加坡,現在旅居上海,成爲往返中國、新加坡兩地的候鳥,爲兩地經濟、政治、文化牽橋搭線。
作爲兩地擺渡人,中國和新加坡于她而言都意義非凡。一個例子可以說明。1月28日一早,她跑到新加坡一家零售店,本想搶購一批醫療物資寄往中國。誰料店內熱鬧如菜市,顧客排起長龍也在搶口罩,聽到有人說“新加坡的醫療物資緊缺,連醫生也不夠用”時,她嚇得手心冒汗、不敢再買,“手心手背都是肉。”
一貫愛國愛鄉的她,無論長江水災、汶川地震,抑或家鄉潮汕地區受災,支援名單中“蓉子”二字從未缺席。連續三十多年她不間斷支持鄉村建設,累計捐資800多萬元,支持廣東特別是潮汕的教育、文化事業。從1994年開始,先後出版的《中國情》、《芳草情》、《悠悠中國情》、《老潮州》、《上海七年》、《城心城意》和《今夜我想新加坡》等七本書,也大都以中國生活爲內容。
悠悠中華,痛癢攸關。“世界每個角落,每天都上演悲喜劇,而我似乎已麻木。唯獨中國,她牽我心動我情……”蓉子在《悠悠中國情》中的這兩句話,是濃濃的中國情結最明白的表述。
記者手記
“我愛父母,愛兄弟,能不愛這個國家嗎?”
記者第一次給蓉子打電話約采訪已近晚上10時,通話間她說話有點喘,直言自己每天睡不多。一個多小時的采訪,古稀之年的她三次“落淚”。回複內容不多,幾個詞卻頻頻出現,其中“我好累”、”沒時間(沒空)”、“我很忙”,就總共出現八次,成爲印象最深刻的高頻詞,深感她是在和生命、和疫情作鬥爭。
爲什麽古稀之年,卻不舍得休息一下?“報恩”也許是蓉子的使命關鍵詞,也是她腳步時刻不停的最大初衷。
少小去國,漂泊不定,苦無所依。童年的苦難磨練出“不願輸”的意志,漂泊四方的經曆也造就她一番兒女心腸。8歲離家下海,祖母再三叮囑“顧家”;下海的日子過得窮兮兮,但堅持每兩個月寄僑批(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彙寄至國內的彙款暨家書,是一種信、彙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那時養母會讓蓉子搖晃餅幹桶,爲的是多裝點白砂糖寄出;長大後,自己也開始寄僑批,餅幹面粉白糖……每到春節前,寄批是頭等大事。批未寄,心不安。
而今國家有難,她深感“匹夫匹婦有責,責無旁貸”。就像她在1983年出版的《初見·彩虹》中,動人心弦地描寫了與母親之間的深情。中國是父母生息之邦,蓉子說“我愛父母,愛兄弟,我能不愛中國這片土地,不愛這個國家嗎?”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供圖: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