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
(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1923年0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自幼接受英式教育,初高中都在新加坡就學,
二戰結束後,李光耀榮獲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並開始赴英國留學。
1949年從劍橋大學法律專業畢業,獲得“雙重第一榮譽學位”,1950年6月在倫敦獲得執業律師資格。
(新加坡面積僅719平方公裏,人口564萬;城邦國家)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後擔任總理,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5月。2015年03月23日逝世。
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已經成爲僅次于日本的亞洲第二富國。
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57714美元.
(早年的新加坡市中心)
以下精選一組李光耀的語錄。
1,沒有人喜歡鄰國對他們的領袖說三道四,特別是比他們小的鄰國。(1963年10月25日)
2,我們要同所有鄰國建立友好關系。但是要建立實際有效的睦鄰關系,先得把話說清楚:“我們家裏要買什麽家具和要怎麽擺設,一概由我們自己做主。”(1965年3月29日)
(1950年,與終身伴侶柯玉芝結婚照。在准備報考劍橋大學期間二人認識)
3,我不想模仿西方人。但是我希望趕上他們的物質和科學成就,也希望吸取和學習他們組織社會的方法,因爲這會帶來進步。不過我不能接受他們的文化或生活方式比我們優越的說法。(1988年1月8日)
(1972年2月18日,新加坡時任總理李光耀迎接到訪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4,“美國人是了不起的傳教士,他們有一股難以壓抑的沖動,要別人改變信仰。”──《李光耀才智名人名言錄》(1992年)
(1965年,他對工人代表說,“管新加坡人必須強硬如鐵!”)
5,“在英國,要是看看牛津或劍橋一等榮譽畢業生的事業曆程,就會發現這些人最終沒有從政,而是當上銀行家、金融家或專業人士。”——李光耀
6,“我的同僚並不怕我,一點都不。他們有話就直說,也沒什麽後果。但如果我們任由他人惡意攻擊,整個制度就將遭到破壞。”──《李光耀才智名人名言錄》(1988年)
(新加坡街拍)
7,“要讓人民快樂,有兩件事情是可以做的,但必須做其中一件。一是給予人民感到滿足的東西──好的食物、好的衣服、一個美好的家;如果你做不到,就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憧憬。”
──李光耀1965年3月22日出席澳大利亞管理學院于雪梨澳大利亞酒店舉行的午宴時發言。
8,李光耀把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最大原因歸結爲“人口驟減”,並稱對不願接納移民的日本未來“感到極爲悲觀”。
(無英武之氣!)
9,對于美國的未來,李光耀在書中表示,因爲具有創新能力,美國的經濟威力不可能衰落。
10,“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的命運,人口萎縮意味著國家的力量正在減弱。年長者不想要換掉汽車和電視機,不會購買新的西裝”
“假如我是一個年輕的日本人,又懂得說英語,我大概會選擇移民”——李光耀
(李光耀在組屋建設基地)
11,“韓國人比其他社會更常陷入內部紛爭”——李光耀
12,“一個能迅速將事情辦妥,一個則口沫橫飛,卻少有付諸行動的意志或魄力,印度就是不具備中國那樣的決心和專心致志”——李光耀
13,“你希望這個世界是什麽樣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並在接受這個真相的情況下努力去做一點事,有目標就必須有相應的方法。”——李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