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乾坤
隨著發展商手上的發展地皮逐漸見底,本地土地競標活動近來不斷升溫,競標價比以往高出近三成,發展商的盈利率也跌了好幾成。
發展商的土地需求是否還會繼續攀升,它將如何影響私宅價格?
本期《樓市乾坤》讓數據說話,分析土地買賣市場走勢。
本地發展商“星獅地産”(Frasers Centrepoint)于上月推出新私宅項目海景軒(Seaside Residences),短短兩天賣出近一半或400個單位。
項目大賣,固然是個好消息,但星獅地産新加坡總裁鄧國佳在開心之余,也在煩惱一件事——公司土地庫存進一步減少了,下來還有什麽項目可賣?
鄧國佳上周在公司的業績發布會上說:“我們的土地庫存即將見底,市場上私宅地段的供應卻又減少,競標地段的價格不斷攀升,我們要如何填補土地庫存,將是接下來一大挑戰。”
其實,不僅是星獅地産,許多發展商都面對土地庫存告急、沒有剩下太多單位可供銷售的窘迫局面。這也促使發展商爲了囤積地皮,而積極參與政府售地計劃(GLS)的競標活動。
根據星展銀行分析師陳偉祥和陳麗睿的一份報告,由于發展商對地皮的需求強烈,政府售地(GLS)又顯著減少,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發展商競標土地的局面激烈,去年每幅地段平均吸引12方競標,最高和第二高標價差距,也從2013年的15%收窄至去年的3%。
在多方激烈競標的情況下,私宅土地價格也止跌回升,最高標價從2015年的容積率每平方英尺871元,猛漲至去年容積率每平方英尺1239元,漲幅超過四成。
陳偉祥說:“雖然私宅交易量回彈,但發展商基于手上私宅地皮不多而受限,無法乘勝追擊推出更多項目。”
今年土地競標場均吸引13家發展商
步入今年,土地競標激烈程度有增無減,每項售地競標活動平均吸引約13家發展商參加,比2015年下半年平均多出五家。
像今年首幅招標地段,位于道德路(Toh Tuck Road)的9年地契私宅地段,吸引了多達24方人馬競標,盛況僅次于2009年西林道(Westwood Avenue,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附近)地段吸引的32方競標。
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研究主管李敏雯指出,近幾個月推出的新私宅項目獲得良好反應,提振發展商對本地樓市的信心,令他們的標價牛氣沖天。她估計,今年上半年售地平均溢價達29%,比去年下半年的13%高出16個百分點,說明發展商取地難,付出“代價”也大。
發展商盈利率減逾一半
土地價格節節上升,私宅價格卻繼續走低,意味著發展商的盈利率已經逐步下滑。
房地産投資平台“點心房地産”(Dim Sum Property)聯合發起人張剛禾估計,發展商已不如過去般“好賺”,私宅項目可取得盈利率,從2013年前的22%至36%,現在估計已跌至單位數,減幅超過一半。
他舉今年外國發展商中建南洋(China Construction(South Pacific)Development)標到的西海岸谷(West Coast Vale)地段爲例。該地段標價相當于容積率592元,發展商的回本尺價估計1079元,而該地段周圍項目交易尺價約爲1180元,即發展商的盈利率應是8.5%。
求地若渴有衆多考量 庫存關系業務發展
既然發展商的賺錢利潤已越來越少,面對的風險又高,爲何許多發展商仍求地若渴、積極標地呢?
張剛禾解釋說,發展商標地不單是考慮利潤,還可能包括填補土地庫存、調動資金和擴大市場份額等考量。特別是土地作爲發展商的未來收入來源,填補土地庫存,更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
他說:“發展商或在標地戰局中獲勝,或者是開拓海外市場尋求新地皮,否則他們的業務增長勢頭將會受挫。”
下半年料將推出更多地段 政府能降低競標熱度?
政府今年上半年共推出五幅正選地段,當中四幅已推出招標,只剩比達達利兀裏巷(Woodleigh Lane)地段預計下月推出。
戴玉祥産業(Edmund Tie & Company)研究部東南亞區域主管李乃佳認爲,比達達利兀裏巷地段備受發展商看好,預料推出時將會引發多方發展商出手爭奪。
他也預計一些發展商爲了成功取得地皮,或許會從備售地段“下手”,勾出像若錦街(Jiak Kim Street)和奧雲路(Owen Road)的地段。
備售名單上的地段,惟有在發展商提出政府接受的最低買價後,才可展開競標程序。
幾天前招標截止的史德林路(Stirling Road)地段,就屬于備售地段之一。這幅地段列在備售名單中長達七年之久,最近被發展商勾出。地段最終吸引了13方競標,最高標價達10億零272萬元,成爲本地首個標價沖破10億元大關的純住宅項目。
李乃佳相信,隨著私宅銷售表現改善和價格維持穩定,發展商下來會勾出更多備售地段。
另一方面,政府預計下月公布下半年年的政府售地計劃。基于最近幾次競標活動激烈,李乃佳認爲,政府可能推出更多地段,以降低土地買賣市場熱度。
欣樂國際研究咨詢執行董事麥俊榮估計,政府下半年會推出七至八幅正選地段,供地比上半年增加高達六成。
他說:“發展商土地需求不斷攀升,政府應適度增加私宅供地,滿足樓市需求。”
“集體出售” 取得地皮另一途徑
除了政府售地,分析師認爲,發展商還可能通過集體出售方式來取得地皮。
集體出售市場經過幾年“嚴冬”,去年開始回暖,共有三宗項目成交,總額達到10億元。其中,華業集團(UOL)和聯合工業(UIC)去年10月以3億3420萬元總價,標得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Raintree Gardens,該地段發展的私宅項目預計在明年推出。
青建地産(南洋)去年也以6億3800萬元標得順福雅苑(Shunfu Ville),該交易幾經波折,終于在上周完成。
據了解,不少私宅項目正積極尋求集體出售,包括諾曼頓園(Normanton Park)、樟宜花園(Changi Garden)、裕廊湖畔公寓(Lakeside Towers)和友諾士雅苑(Eunosville)等。
陳麗睿指出,集體出售交易程序複雜,極容易因少數業主反對而交易告吹。她說:“盡管如此,發展商卻仍願意進行集體出售交易,這說明他們既求地若渴,對樓市中長期發展也持較積極看法。”
土地價格上揚 私宅售價升勢難擋?
展望未來,分析師普遍認爲,如果發展商標地熱度不減,繼續出高價標地,私宅價格將可能受影響而跟著上漲。
私宅售價必反映售地溢價
李敏雯認爲,售地溢價繼續升高,最終必然會反映到私宅售價中,使私宅價格也跟著調高。她說:“看看香港幾天前新九龍地區一幅住宅用地,最高標價達每平方英尺12563港元(2247新元),相比之下,新加坡樓市價位不應定得這麽便宜。”
高價標地 發展商直面成本問題
麥俊榮則認爲,發展商現在以高價標地,其實好比是一場“賭注”,期待一兩年後樓市會好轉,能以高價賣出私宅。
他說:“但如果到時市場沒回升,發展商就得面對高土地成本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