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園
一組南洋理工大學學生開設名爲“我們阿公的故事”面簿專頁,合作拍攝和上載本土傳統行業與手藝題材的視頻。他們希望借視頻記錄本地傳統行業及工藝的轉變。
時間經過歲月的沉澱,總有說不完的故事。一群南洋理工大學學生專門挖掘消逝中的傳統行業、手工藝或習俗背後的人事物,攝制成網絡視頻上載到社交媒體,希望記錄曆史,也希望吸引新生代的眼球。
南大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三年級生吳凱源(24歲)在去年10月,與四名同學開設名爲“我們阿公的故事”(Our Grandfather Story)面簿專頁,合作拍攝和上載本土題材的視頻。該面簿頁面至今累積1萬7000多個“贊”。
制作團隊把焦點放在懷舊主題的故事。在他們鏡頭下出現的人物,包括傳統餅幹批發商、彩虹面包烘焙師傅,還有上了年紀但仍默默守住老本行的傳統工匠,如磨刀師傅、古董鍾表修理師傅和龍舟制造師傅等。
其他題材包括縫制百衲被的手工藝愛好者,以及印度教信徒爲祈願在大寶森節時扛針座(kavadi)等故事。
這些視頻風格節奏明快,不少只有一兩分鍾,呈現方式一般是讓人物簡單敘述自己如何投入相關行業、如何練就手藝等。有些傳統工匠已開始培養年輕傳人,另一些則逐漸步入夕陽。
完成課堂作業萌生點子
吳凱源與同學是完成一項攝影作業後,萌生創立“我們阿公的故事”面簿平台的念頭。
吳凱源說,他們對紀錄片制作感興趣,希望借視頻拍攝記錄本地傳統行業及工藝的轉變,由于觀察到人們喜歡觀看網絡視頻,決定朝這個方向嘗試。
他說:“我們著重一些較少人涉獵的題材,打造自己的特色。由于對文化遺産等課題感興趣,我們挖掘和拍攝傳統工藝和人物故事時。”
吳凱源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將興趣發展成一門生意,通過自創視頻,吸引廣告商注意,希望逐漸從面簿打造出一個網絡資訊平台。
木工師傅杜華金(81歲)在德福巷經營家具店已有30年,“我們阿公的故事”三個月前到他的店拍攝,把他和店裏的木雕師傅的手藝,攝入鏡頭並制成視頻。該視頻自4月初上載面簿後,已累積超過3萬9000個點擊觀看次數。
杜華金從事家具制作有60年。祖籍浙江的他,1950年代到香港謀生,當工匠師傅學徒,1960年代移居新加坡,經營自己的生意至今。訂制實木手工家具的人如今已不多,他現在的顧客一般是要特別訂制桌椅或家具的餐館或會館,以及家有古董家具要維修的人。
杜華金兩個兒子對繼承他的手藝興趣不濃,但小兒子目前在幫他接訂單和打理業務。他很欣慰有年輕人將他的故事制成視頻同網民分享。
“像我們這樣的木匠,本地只剩下幾個。這份工作時間長、頗吃力,沒有興趣很難堅持。歲月不饒人,我如今也沒有接太多訂單,但只要體力還行,我會繼續做下去。”
想觀看“我們阿公的故事”視頻,可上網www.facebook.com/ourgrandfather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