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純 報道
中區社區發展理事會要擔起整合者的角色,把各機構爲有需要社群提供的不同資源及援助整合起來,在盡可能做到服務不重疊及資源不浪費的同時,鼓勵其他機構一起爲有關社群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區市長潘麗萍前天在中區社理會辦事處舉辦分享會,闡述她上任1000天來推出的計劃及未來會推出的計劃時,分享上述理念。
中區目前有約99萬7000名居民。自潘麗萍接手中區市長職務以來,已推出或即將推出的計劃達52個,合作夥伴從2014年的521個增至去年的835個,義工人數在同時期從1萬名增至2萬9000名。受惠人數則從8萬人增至19萬5000人,增幅超過一倍。
也是惹蘭勿刹集選區議員的潘麗萍說,目前可能有很多相關機構在進行自己的活動或計劃,從基層著手解決問題,但彼此或許缺乏溝通,導致提供的服務或援助重疊。
“我們希望可以在未來兩年探討出一個比較具結構性的模式,也是他人可以采納的模式。在要爲有需要社群服務時,我們可以先與人民溝通,找出是否真的有服務是重疊的。”
例如,某一區的幾座租賃組屋有很大的服務供應商和義工網絡,每天有三四個志願福利組織提供飯菜,逢年過節也會派送禮品和紅包等給相關居民。
明年推出文化信仰線上課程
因此,中區社理會可以針對該區的整體需要來進行分析,列出首要需求,對如何提供和分配服務給予建議,讓早前無法得到援助的人能得到援助,重複得到相同服務的則可得到真正所需的幫助。
潘麗萍也希望,有意回饋社會的機構能擔起與社理會同樣的角色,帶頭整合資源,爲有需要的社群提供協助。
中區社理會早前已推出多項計劃協助有需要的年長者、特需者等,未來則將在促進社會融洽、相互了解及回饋社會等方面推出相關計劃。
這包括暫定于明年初推出,讓各族群可以相互了解彼此文化和信仰的線上課程,課程會以多種語言推出。
這與東南社理會早前推出一系列對話會,讓各族群透過對話更了解彼此的信仰和種族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中區社理會也會在下個月推出旨在傳遞人們可多回饋社會信息的“長頸鹿”(Giraffes Singapore)計劃。符合“長頸鹿”資格者可能由所屬機構提名,並證明他們長期爲社會做出貢獻,而且持續在做,並在那個領域發揮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