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玮婷 報道
世界氣象組織在新加坡設立全新區域辦事處,改善亞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區應對天災的協調工作,以及加強爲航空和海事等領域提供的氣象服務。這兩地區橫跨至少五個時區,45億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約60%。
這是首個位于亞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區的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簡稱WMO)區域辦事處,也是第二個遷離瑞士日內瓦的區域辦事處,負責WMO旗下191個成員國的其中58個,包括中國、印度、新西蘭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另一個遷出日內瓦的區域辦事處位于巴拉圭首都亞松森,負責南、中和北美以及加勒比地區事務。
新區域辦事處與隸屬新加坡氣象署的氣候研究中心共用同一棟樓,處長一職由樸正圭博士擔任。樸正圭曾在韓國氣象局擔任籌劃和協調處處長(director general)。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和WMO秘書長佩特裏·塔拉斯(Petteri Taalas)昨早爲區域辦事處主持開幕。
根據WMO和氣象署發出的聯合文告,WMO之所以選擇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是因我國地理位置適中,有較好航班連接和信息科技設施。塔拉斯受訪時說,他希望辦事處能成爲發達和發展中國家互換知識與技術的平台。
他說,涉及天氣、氣候和水的課題不分國家界限,因此有必要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更好應對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帶來的影響。“過去幾十年,亞太區域國家面對陸地與海洋溫度上升,氣候事件也變得更頻繁極端……2017年也不會例外。”
將推廣災害預警系統
塔拉斯提到,辦事處將推廣災害預警系統,以及鼓勵區域國家設立氣候中心,提升天氣預測能力。“如果農業等領域可提前一至三個月掌握像是厄爾尼諾現象的預測信息,將有助于降低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馬善高說,本區域面臨三大挑戰,包括氣候變化、不斷增加的航空交通流量以及發展更好的航空交通管理系統。“如果不做足准備,極端氣候,加上本區域多變的熱帶天氣,可能會危及飛行和航空旅遊。”
他提到,區域辦事處除了有助于區域國家應對上述挑戰,也能在熱帶氣候研究方面做出貢獻。“由于研究甚少,要在(本區域)做出高度精准的天氣預測尤其具挑戰性,氣候研究中心正努力補上這個科學缺口,而我們也希望能同WMO一起努力。”
氣候研究中心目前在研發一個能模擬熱帶區域對流雷雨的系統,這項研究能改善短期的雷雨預測;氣象署也正引領一個區域計劃,推廣熱帶次季節至季節氣候(Sub-Seasonal to Seasonal)預測的研究和實踐。
塔拉斯透露,WMO許多工作是透過各成員國的氣象署和大學專家進行,因此,區域辦事處職員主要負責相關的協調工作。接下來一兩年,辦事處職員將增至10人,分別來自我國和W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