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玮婷 報道
湯申路68號至74號舊樓一帶早年是個甘榜,有不少海南人居住,每逢中元節都非常熱鬧,300多人齊聚附近空地慶中元。
莫源運(61歲)是這座舊樓的店主之一,他在1978年底租下72號店鋪經營茶室,後來在1984年以超過100萬元買下店鋪經營餐飲生意,10多年後開始把店面出租給他人,變成“包租公”,最後一個租戶是丹戎禺包點店。
談起這個俗稱“紅橋頭”的地方,莫源運向《聯合早報》透露,72號店鋪轉手兩次。起初是雜貨店,由洋人經營,後來隔壁修電冰箱的店主買下店鋪,幾年後因爲要到中國發展又把店鋪賣給他。“這裏以前很熱鬧,有流動美食攤位,有韓氏公會和孟裏南旅同鄉會等,我的左鄰右舍也是海南人,很有親切感。”
建築後方以前是甘榜
每逢中元節300多人聚集
莫源運也提到,建築後方以前是個甘榜,每逢中元節,空地擺滿桌子,300多人一起慶中元。店鋪所在的建築多年前曾被發展商看中,但因條件談不攏,最終與“集體出售”擦肩而過。
針對政府爲興建南北交通廊道而征用舊樓,他說,業主原本相當期待政府的發展工程,認爲會幫忙鞏固建築地基,還會進行修複。“我也想過之後能以比較好的價錢賣掉或出租店鋪,但現在不用想了。兩天前接到通知參加緊急會議,我就知道不妙。”
莫源運希望當局能給予業主合理賠償。“有當房地産經紀的朋友說,像我這種永久地契店鋪已經不多,價格應該不會太差。”
另一名劉姓店主受訪時也提到,南北廊道是國家工程,政府要征用土地也沒辦法。
他是在1989年以約100萬元買下一樓店鋪,作爲自己家電生意的辦公處,幾年後獲悉三樓一個單位要出售,就以20多萬元買下。他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部分建築要重新鞏固地基,那時各業主都出錢幫忙。
這座舊樓的所有租戶和住戶已在今年2月遷出,並找到其他住宿或做生意的地方。陸路交通管理局也協助他們搬遷,包括支付搬遷費及提早終止租約的費用等,但當局未透露有關金額。
隨著政府征用舊樓,陸交局和土地管理局將和受影響業主緊密合作,給予他們所需協助。